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旅游 >

新浜:人文戏剧之乡,花开四季

时间:2021-01-07来源:文汇报 作者:付鑫鑫 点击:
幸福乐园 美丽家园 绿色田园 ◆绿色新浜 回溯历史,新浜虽迟至1994年才撤乡建镇,但在它境内却有始于明隆庆年间的隆庆寺,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大方禅院,清康熙年间形成的泗圣祉河文化,以及花篮马灯舞新浜山歌两项市级非遗,可谓文脉悠长、底蕴深
幸福乐园 美丽家园 绿色田园
 
◆绿色新浜

 

 

 

      回溯历史,新浜虽迟至1994年才撤乡建镇,但在它境内却有始于明隆庆年间的隆庆寺,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的大方禅院,清康熙年间形成的泗圣祉河文化,以及“花篮马灯舞”“新浜山歌”两项市级非遗,可谓文脉悠长、底蕴深厚。
      
       近年来,紧紧围绕“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示范镇”的发展思路,新浜依托丰富的生态、人文资源以及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打造“绿色新浜、花海新浜、人文新浜”,探索出一条新时代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先后获得中国最美村镇乡村振兴榜样奖、全国宜居镇、国家卫生镇、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生态镇等奖项和荣誉称号,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迷人小镇。
      
       “十四五”期间,是新浜加快打造市区联动智慧物流功能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乡村旅游风貌区和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区,更好服务松江“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绿色、花海、人文新浜、“中国戏剧之乡”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必将显著提升,早日实现“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美好愿景。
      
       四季有花香生态又宜居
      

       新浜荷花享有盛名,新浜镇因此被誉为“沪上芙蓉镇”,镇上的胡家埭村则是名副其实的“芙蓉村”。
      
       盛夏时节,在胡家埭,放眼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细看,各式荷花竞相开放,有白的、粉的、紫的……好一个“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凑近观赏,还能发现蜻蜓、蜜蜂在花丛间翩翩飞舞。微风拂面,鼻尖满是荷花独有的清甜香味,怎叫人不留恋这“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世外桃源风光。
      
       胡家埭村位于新浜镇集镇区东部,地理位置优越,村内有G60新浜高速口,叶新公路贯穿整个村庄。依托“一心一带,三区三轴”(行政公共服务中心、园胡路休闲景观带,休闲旅游区、城镇建设区、宗教区,“三轴”指三个自然村围绕中心主轴打造不同风格),胡家埭村已是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当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文旅服务功能融合试点”。
      
       村内,现有民房建筑以“非”字形小联排沿河而建,外墙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与缤纷花海相映成趣,既凸显了浓厚的水乡味道,又呈现出独特的江南风韵。
      
       如果将胡家埭村生态脉络比喻成一根线的话,那线上的每一颗“明珠”都熠熠发光:拥有800多亩林地的乡野公园,保持着原生态风光,是沪上少有的天然氧吧,清新幽静;60亩荷花种苗基地集中展示着各类精品荷花、莲花近800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荷莲文化;430亩的百荟园,以梅为主,辅以梨树、桃树、桑树、樱桃、葡萄等十来种果树,便于不同季节的采摘。
      
       为打响“因荷而兴、与荷共舞”的荷花节乡旅品牌,新浜镇运用现代灯光科技手段,将时尚的光影艺术融入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打造梦幻田园,形成“春有牡丹采果蔬,夏观荷花品荷宴,秋看稻浪庆丰收,冬赏梅花泡温泉”的旅游格局。尤其是2020年举办了“网红赏荷游”“为荷而来,为泥而趣”泥地足球赛及“荷乡趣游”等系列活动,活动期间,荷叶南瓜饼、芝麻团、塌饼等当地传统特色小食,让游客回忆起“儿时的味道”。2020年,来到胡家埭村的游客数量从2019年的1.6万人次增加到了2.4万人次,票务收入则从2019年的6.5万元增加到12万元。
      
       环境变美了、钱袋子鼓了,在这个生态休闲的胡家埭村,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放在10年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很少;现在,已经有20多位。
      
       2020年刚满百周岁的老人金桂福是位老党员。每次遇上网格党小组活动时,他总会戴好党徽如约参加。像金桂福一样,居民们比以前更喜爱自己的家,也愈发懂得保护环境。仅垃圾分类一项,村民志愿队伍就有20多人,各自排好当周值班时间,秩序井然。
      
       “以前的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住宅小区旁边就是杨树圩公园,虽然不是很大,但来就这边可以休息休息、欣赏一下周边美丽的环境,还能和朋友们坐下聊个天,感觉生活要和城里人一样了。”新浜居民杨阿妹说。
      
       这两年,在新浜,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水相通、村镇美,还陆续增加了小驿站、游客服务点、小岗亭、小睦邻点;小卫生室、小戏台、小健身园、小广播等内容也日益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胡家埭村有一支闻名多年的“百灵鸟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寓教于乐,经常登台表演。
      
       人文底蕴深厚产业融合发展
      
       新浜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明隆庆年间修建的隆庆寺,取“隆盛之年庆佛光普照”之意。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先到访隆庆寺,再往灵隐寺去。不过,历经400余年沧桑,老庙最终屋塌墙断。2015年,隆庆寺复建成功,古风古色,殿院俨然。
      
       另有一座大方禅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民间传言,广能和尚乘船来到新浜,驻锡创建,时名大方庵。因该地属松江、青浦、金山三区交界,1927年,革命家陈云领导枫泾农民暴动时,大方禅院即是暴动指挥部所在,至上世纪90年代,逐步修复寺院。
      
       2019年7月,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授予的非遗(民俗)教学实践基地在新浜镇南杨村百草园挂牌。百草园突出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特色,分为室内的乡村创意工坊和室外的田园小课堂。创意工坊内有荷莲特色八珍糕非遗手工制作、新浜本地土布工艺、乡村老物件展示,以及花篮马灯舞、新浜山歌、打莲湘等非遗展演;田园小课堂以古代“井字田”为创意元素,依时令种植金银花、西红花等各类中草药,兼具科普和销售功能。
      
       新浜素有“戏剧之乡”的美誉,著名戏剧家陆军从这里走出。他创作的近40部大型戏剧与数十部小戏不少都带有新浜的印记。此外,新浜镇剧作家欧粤的《捣浆糊》、张林琪的《灶边井》、姚水君的《“糯米团”设宴》,还有计岳良、黄天杰、顾程峰、钱惠琪、郁跃峰等人的作品,以及优秀沪剧演员钮秋珍、陆海云等都名声斐然,展现出新浜戏剧的艺术实力。
      
       在新浜,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戏台,小到不满十人的“螺蛳壳道场”,大到可容纳500人的大舞台。而且每年,村里的经费预算总有一笔是用来维护和保养戏台,村民对戏剧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正是新浜打造“中国戏剧之乡”的文化底气。
      
       2020年8月,大型原创儿童音乐剧《公鸡下蛋》在新浜首演,同年11月获第34届田汉戏剧奖剧目奖。该剧由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新浜镇、上海校园戏剧文本孵化中心三方共同出品,不仅编剧来自新浜本土创作者俞月娥,演出班底也是当地话剧社松江柒加青年剧社的骨干。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和G60科创走廊建设进程的加快,新浜已不再是松江和上海的西南一角,而是处于长三角的中心位置,周围发达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交通网,使其具备2小时到达长三角主要城市圈的区位优势。
      
       2018年,九地市20镇G60科创走廊乡村旅游联盟成立,共同打造长三角3小时乡村旅游休闲黄金路线;2020年8月,新浜镇举办第三届“荷花论坛”,聚焦“新江南田园乡居与艺术乡建”。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和新浜镇联合主办“新江南田园乡居(松江新浜)设计竞赛”,所有获奖设计方案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未来,新浜镇的宅基地归并平移设计方案将从获奖作品中遴选,并落地实施。
      
       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提,自然离不开生态农业。近年来,新浜坚持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不合理化肥投入;实施最严的生态管控措施,进一步强化水岸共治,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到2020年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畜禽废弃物治理“零排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蔬菜生产保护区为重点,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轮作茬口安排等措施,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稳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进生猪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扩增产能,年上市优质商品猪达到6万头。
      
       同时,打造高附加值农业品牌。新浜位于水源保护缓冲区,具有都市城郊“水净、土净、气净”的独特优势,坚持以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的发展主线,培育有影响力的企业重点绿色品牌,积极参与松江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以粮食家庭农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各类蔬菜基地和品牌蔬菜种植区为基础,延伸拓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打响“松江大米”品牌,打造“松江大米”产、供、销、体验一体区。以“森鲜·生活,找回原来的味道”为主线,实施规模化蔬菜绿色生产,发展包括蔬菜、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的新零售模式,打造以森鲜馆为主特色农产品新零售空间和现代农业双创空间,打造集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农人孵化和学研基地。
      
       从“生态佳”向“生态+”转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上海的后花园,新浜的生态优势在全市得天独厚,对接社会对绿色健康的新需求,将优势转化为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必将走出一条从“生态佳”走向“生态+”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建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慧供应链创新高地、打造上海乡村旅游首选地和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迷你小镇。
      
       一直以来,新浜着力营建富有魅力的农村田园生态风光。围绕叶新公路,打造四季新浜和花海新浜的都市田园,使其成为具有全市乃至更大范围影响力的花卉种植产业基地。
      
       借助“芙蓉镇”“芙蓉村”的特色,新浜镇荷花公社积极引入台湾新品种九品香莲。奥园集团荷花研究所入驻南杨村农创园,研制生产九品香莲衍生品,如护肤、沐浴等系列产品。如今,奥园“沁漾”品牌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注册,衍生产品将通过奥买家跨境电商平台,形成“种植—研发—销售”为一体的高附加值产业链。
      
       促进农旅融合,开发农事民俗体验产品,打造乡村采摘园、农耕体验田、农创展示互动体验中心、科普教育园,不断扩展农创产业游的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将农耕文化、田园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打造水上实景演艺——《上海之根》。以花篮马灯、提花篮等民间文艺、非遗项目为文创元素,打造小而精致的文化创意工坊,增加游客的参与感。促进体旅融合,依托黄浦江上游的自然景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展慢行系统,丰富和开展徒步、慢跑、自行车等体育运动,以运动带动旅游的发展。
      
       聚焦上海松江农旅科创园,在南杨村打造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米扈集市;在奥园地区建设1-2家以康养、度假为主要功能的高端酒店。在胡家埭村、南杨村加快建设高标准民宿,将南杨村打造成为开放式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让客人“来得了、吃得好、玩得欢、住得下、带得走”。
      
       此外,做好宣传推介,打响新浜文旅品牌。扩大“四季新浜”节庆活动影响力,重点扩大荷花节、牡丹节及春耕秋收等节庆活动的品牌效应,提升游客对新浜乡村旅游的认可度、知名度、关注度。进一步做实G60科创走廊长三角乡村旅游联盟,力争实现合作区域“一票通游”。发展“互联网+游购”,推进电商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让乡村特产成为伴手礼,进一步放大旅游产业的带动效应。
      
       打造“中国戏剧之乡”品牌过程中,积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未来,新浜将拟创办戏剧文学国际小镇,吸引海内外戏剧名家前来采风创作,留下人文创作硕果;将创办陆军戏剧学校,利用上戏优厚的戏剧教育资源,培养本地业余青年戏剧人才;将建立乡贤馆,展示新浜在戏剧文化、绘画艺术以及民间艺术上的重要成果,以新的平台、新的举措、新的业绩,扎扎实实地把新浜“戏剧之乡”这块文化招牌擦亮。
      
       同时,提升镇、村两级文化活动中心服务功能,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探索文旅融合新机制,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文化需求。
      
       最后,做强特色文化,提高新浜文化标识度。聚焦新浜花篮马灯舞、新浜山歌等非遗项目,探索长效保护机制;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进一步挖掘新的非遗项目,切实做好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聚焦江南文化、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农耕文化,积极探索文化与体育、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围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浜始终致力推进“乡村三园”(幸福乐园、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建设。如今,具有江南水乡特征和大都市郊区特色的农村新风貌,在新浜这片土地上愈发明朗张扬。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