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梅兰芳在沪欢迎卓别林 《摩登时代》剧照中的卓别林与宝莲高黛(照片由作者提供) 陆其国 说起喜剧大师卓别林和上海的渊源,最乐为人道的莫过于他与中国京剧的邂逅。而这样的邂逅,也见证了他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交谊。两位艺术大师初次相见于1930年,...
在又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莫名地突然想起教师聚餐的往事。 上世纪76年,我还是个插队落户的知青,有幸在下乡当地的娄塘中学(现为中光中学)代课,成了一名不占编的代课教师。那一年的十月,文革结束,学校的教学秩序逐步归于正常,一些久违的传统活动也得...
从国家计委的统计数字来看,1962年年初到1973年年底,12年的时间里,北京知识青年到外省市上山下乡的人数为29万。其中,1966年以前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宁夏和山西等四个...
摄影/日升 清咸丰元年(1851年),李鼎和笔庄最早在上海开设。清同治元年(1862年),苏州擅制狼毫水笔的老周虎臣笔庄来沪开设分店。同治九年(1870年),安徽屯镇胡开文笔墨庄在河南路90号开设。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毛载元笔庄在永兴街(今溪口路)...
现在无数城乡家庭都有了自己家装修讲究的浴室,天冷了,人人洗一次舒舒服服的热水澡实在是平常不过的小事。每当我浸泡在自己家浴缸里闭目养神时,眼前时常浮现出1967年春节前在皖南农村洗大锅澡的情景。 那年元旦后,父母让我去看望早年因受冤而被下放到安徽...
七十年代在江西土塘山区农村插队落户。对那个时代的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个时代,农村物价很低,5块钱不但可以上公社的饭店大吃一顿,而且还能吃得非常滋润; 当年在江西土塘农村物价是很低的。从我们每天出工赚0.18元的知青来说,那个时候,不要说5块钱...
云南西双版纳,人所皆知。她美丽神奇又原始落后,电影《摩雅傣》是在那里拍摄的,给我印象很深。正因如此,到西双版纳插队成了我的首...
摄影/日升 早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23日,上海圣约翰书院、南洋公学、中西书院在苏州东吴大学举办田径比赛,同时成立了四大学体育联合会,也称中华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该会以上海学校为主,是跨地区的大学生体育组织,每年春秋两季,在四校轮流举办运动会...
翻开《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云南》影册,第一章离沪赴滇的九帧定格在1968年12月21日的老照片是我们这代人永远难忘的印迹。那是在上海北火车站的月台上,早晨寒气浸人。南市、闸北、普陀等十个区的1076名67届初、高中生就要乘火车西去云南西双版纳,那是不知...
我是1974年5月底担任生产队长的,与众不同的是,我这小小的生产队长竟然是公社党委来任命的。 插队第二年,我就被社员推到记工员岗位上,接着生产队会计工作也交给了我。我边干边学,做到日清月结,得到了社员信任,这为我以后当生产队长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