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我上井冈山:步行串联回忆之一

来源:一壁残阳 作者:朱伟人 时间:2024-01-03 点击:
 
  【1】
  
  我可能是一个极大忘性与极强记忆集于一身的人。
  1966年12月21日星期三上午,我们上海市零陵中学这一支20多人组成的“步行串联”长征队伍,在学校教学大楼前,举行了简短、庄重的宣誓仪式后,就举着队旗,背着行囊(被子)离校,向大目标(湖南·韶山)出发了。
  我们这支队伍选择的路线是沿着公路走,第一阶段短线目标是浙江省的杭州。
  整个队伍中除了初中各年级的男女同学们外,还有一位年轻的地理老师华益琪先生,他和我们一起行动。
  当天主要是朝闵行方向走去,所以极大多数时间是走在沪闵路上。
  记得一开始,筹措步行长征串联行动计划时,二(5)班的李维明同学(雅号:长脚)立即报名参加,但临出发前一天他又(身不由已)讲,家里母亲不同意、不能参加了。
  虽然我当初报名就是依据李维明的参加而跟着响应的,(我和他很熟,小学就是同班同学。和其他人不熟悉的。)但他临走前退场,令我没有想到。但我已作好了出发的准备,因此我并没有临时退出。
  但他在我们出发的当天,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激情,决定陪我们一起走到闵行。
  由于出发前的集合、宣誓等一些仪式,临走出校门时己是上午时间了,因此行进到中午吃饭时刻,即面临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窘况。
  
 
  【2】
  
  中午时分,大家饿着肚子,继续意气风发地朝闵行方向走去。
  终于走到颛桥(镇)了,大队人马朝右首一拐弯,进入了镇内的老街,找到了“串联接待站”,一番手续办妥后,凭票到街上的一个指定饮食店用餐,众人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一番,饭后坐在店内稍作休息。
  临近继续出发前,我们大约有二三个人跟着华老师,找到了镇上的邮电所,请工作人员在我们各自事先贴好(最低价值)邮票的日记本(某页)上,盖上当地、当时的邮戳印章。
  事实证明,华老师当年向我们传授的这个“旅程记录”方法,是简单、实用、有效、可靠的好方法!
  几十年后的今天,回看当年邮局盖章的第一枚邮票,上面清清楚楚地显示着;颛桥(支)12月21日17时。
  时间已经不早了,队伍继续向闵行出发。终于在天黑时分走到了当天的目的地闵行。
  我记得宿营地是住进了设在“新建机器厂”内的一个接待站里面。
  众所周知,上海的“零公里”处是人民广场。所以,从人民广场至闵行的标准距离是26公里。因此,我们第一天从零陵中学出发,到达闵行至少走了有20公里左右。
  虽然大家走的都很劳累,但大家对步行长征这件事都感到十分新鲜,心情也都很兴奋。
  晚饭后,男生在睡觉的房间内又畅聊了一番,陪我们走到闵行的李维明也一起参加。最后他再与大家依依惜别,到他小阿哥家里去睡觉了。他小阿哥就是这个厂的职工。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半夜时分,女生宿舍突然发生了一件安全事故,有人睡梦中突然……
  
  【3】
  
  后来听说,原来是当天晩上,女生们也和男生们一样,躺在床上心情激动地睡不着,一直在尽兴地聊天。
  聊到后来意犹未尽,有人还移睡到了别人的床上(单人床、上下铺),一直聊到迷迷糊糊睡着。
  到了半夜时分,其中三个人睡一(单人)床的、最外面的那位赵同学,在睡梦中突然从(上铺)翻跌倒了水泥地上受了伤。
  第二天,只见赵同学皱着眉头,走路一瘸一拐。
  事故发生后,按现在人们的思路,受伤者应该马上改弦易辙,返回上海及时治疗才对。
  可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那个时候的习惯思维方式是“轻伤不下火线”。
  我估计赵同学当时可能也是这个主导思想。因此,在第二天,大队人马在闵行渡口摆渡到对岸(西渡)后,一长排行进的队伍中,赵同学身不由已地一瘸一拐地落在了最后。
 
  这事可急坏了领队陆同学。他不顾当时的男女生“授受不亲”的惯例,毅然决然的搀扶着伤病员,并且还替她背着行李,一步一趋地紧跟着前进中的队伍。
  就这样连续好几天,没有一个人掉队,大伙儿向着杭州方向步行前进。
  只是不知道,赵同学(67届)那时对于“大哥哥”(66届)友好关切的“阶级友爱”,内心深处有否泛起过一丝丝涟漪?
  当时的天气已经属于冬季,走在沙石公路上寒风凛冽,不过还好由于步行中身体散发出的热量,可以抵消一些寒冷。
  但到了宿营地,都是面临一些宽大的仓库空旷建筑,而且还睡地铺(地上铺草垫子,搁一条夏天用的草席)。这些难以改变的客观情况,令大伙儿都为睡不好觉而犯愁。要知道如果晚上睡不好觉,会影响一个人白天的精神面貌啊。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华益琪老师说的一番话,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4】
  
  华老师建议大家:临睡前,只要用一根绳子,把被子(脚根头一端)扎牢就可以了。
  大伙儿照此方法一试,效果还真是不错。特别是对于睡相不好,半夜里要踢被子的人来说非常适合。
  现在回想一下,这不就是个原始的“土睡袋”嘛!
  我们这支步行串联长征队,就这样昼行夜宿,平均每天的行程约为30~40公里左右。
  途中经过浙江省的乍浦(12月24日)、盐官(12月26日),于1967年的元旦前夕到达了杭州市区。
  以上日期均有邮戳盖章为凭。(见下面附上的图片)
 
  记得在杭州市,是住在一个设在某小学里的接待站内。接待人员中,有几位是附近街道里临时借调来帮忙的女青年,看上去年龄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工作都很热情认真。
  因为马上就要过元旦了,所以队伍在杭州停留了好几天,一方面是休整一下,另一方面是“看看祖国(杭州)的大好河山”,说穿了就是那个时候略带贬意语境的“游山玩水”。
  可惜当时的普通家庭,大多数人家确实是条件极其有限。同样,我们这支20多人的队伍中,也没有人携带一只照相机。
  但这并不影响大伙儿的游玩热情,杭州的西湖是百分之一百要去的。另外,我记得还去了灵隐寺等著名景点。
  最最“摆得上台面”的是去了蔡永祥烈士(解放军英雄舍身救火车)光荣牺牲的现场(钱塘江大桥的一端),接受革命英雄主义思想的教育。
  当时,大张旗鼓宣传的内容是,蔡永祥夜间在岗亭里持枪值班站岗,发现了阶级敌人破坏文化大革命的反革命行为,一根巨大的木头被放置在即将有列车行驶过来的铁轨上。在这千均一发之际,英雄不顾个人安危,冲向铁轨,拼命搬开了大木头,列车安全驶过,但他自己却被风驰电挚的列车刮倒而光荣牺牲。
  英雄感人的光辉事迹,使每个位临现场的人,心中都油然升起了一股崇敬之情。
  但令我倍感意外的是,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却传来了此事。

(责任编辑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十五岁我上了井冈山(步行串联回忆之二)
    下一篇:2023年映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