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岁我上了井冈山(步行串联回忆之二)

来源:一壁残阳 作者:朱伟人 时间:2024-01-03 点击:
 
【5】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蔡永祥这个事迹是“大兴(存疑)”的。
  披露这个消息的知情人士,一个叫卢弘,在《解放军报》社工作了三十年。
  另一个叫金敬迈,也是一位军人,说起他,应该许多人都还有印象,他就是当年著名的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一书的作者。
  大家在杭州休整时,虽然是处于元旦节假日期间,但与平日里也无啥二样。食堂的伙食也很差劲,特别是晚饭,小菜就是每位住宿者二块红乳腐。
  对于我们还处于“长发头里”的青少年来说,那真是吃得非常没劲。
  记得我们当时是住在一个叫“菜市桥”的地方。
  有人在接待站周边遛达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家饮食店里供应的“油渣面”,倒是个价廉物美的好吃东西。每碗一毛几分钱,阳春面上撒一小堆猪油渣,香气扑鼻。虽然说是阳春面,但它的汤底却像是用了高汤,所以味道十分鲜美。我也去吃过几次。
  其余休整空余时间,也就是各人分散自由活动。我就在周围的商店里毫无目的地随便转转。
  忽然有一天,我在一家商店里无意中看见了一样奇怪的小商品。
  
  【6】
  
  我随意走进一家五金电料商店,东看看、西看看,忽然发现玻璃橱柜里最上层的搁板上,有几个小碟子,碟子里边分别放着各种规格的手电筒用的小电珠。
  但其中有一碟,电珠的外型很奇怪,没有圆形的玻璃泡,只有下半部的金属罗旋部分。再凑近仔细一瞧,原来它的(内有灯丝的)玻璃泡被做成了平面状态。
  估计这样做它的优点可能是不容易打碎。每只售价7分钱,我就买了一只。
  
  这种特别造型的小电珠,在后来几十年中,再也没有见到过。
  事实证明:男女生对这种每天步行走几十公里路的“长征串联”,适应性是有差别的。所以到达杭州后,就有女生选择返回上海了。按照当时规定,返程时可以凭学生证领取免费(返回出发地的)火车票。
  返程女生中包括第一夜住宿闵行时,半夜睡梦中,意外从双人床上铺被挤摔倒地下,跌伤筋骨的赵同学。现在想想她也真是意志坚强、带伤走了几百里路,非常不容易。同时也证明,她在年轻时就是一个具有执着性格的人。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她遭受到这个事故后,真是不幸之中大幸,回到上海经过治疗保养,没有落下什么后遗症。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她成为了上海一名跳交谊舞的高手,在圈子里很有名气。
  几天后,队伍终于要再次出发,第二个短期目标是金华市。
  记得那天吃过早饭,大伙儿背上背包,鱼贯走出接待站,在巷子里边走边清点人数,忽然发现队伍中缺少了一个不应该缺少的人。
  
  【7】
  
  大伙儿忽然发现,怎么不见领队的身影?
  数人返身回去查看,原来领队还在与接待站的工作人员告别。
  这说明,领队就是比其他人考虑问题周到,在人家这儿住了好几天了,麻烦了人家,临走总应该礼貌性地向她们打个招呼,谢谢人家吧。
  但有人却看出一丝端倪,怎么接待方的几位,特别是那位漂亮的小姐姐神情显得与众不同,有些激动地在和领队话别呢?她那一双妩媚的眼睛波光流动,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此情此景倒有几分类似“十送红军”场面的气氛呢?
  大伙儿告知领队,人都集合齐了,我们在路口等他,一边就又转身朝巷子口走去。我听见几位初三(66届)的校友边走边说,杭州的这位小姐姐“蛮懂经咯”。
  我们这支队伍在1月5日这天,开始离开杭州向金华方向步行走去。
  一路上,也没发生特别意外和难忘的事情,只记得某天领队在走到义乌那一段时,吃不下饭、人发寒热(烧)了,队伍在下午时分就找了个接待站提早投宿休息。有人还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拿了一个搪瓷口杯去街上买了一碗小馄饨给领队充饥。
  根据当年在各个地方的邮局盖章资料(见附图)显示,走到金华只用了5天时间。
  这说明,经过从上海至杭州的218公里的第一阶段步行长征的磨练。队员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行军规律,处于常规运行状态了。
  杭州至金华是135公里,五天走完,平均每天走30公里左右。
 
  在途中,我们还不断与来来往往的其它地方的长征串联队伍相逢和交叉。一路上显得人来人往。
  其实当时“文化革命司令部”对这种全国性的青少年长期大流动,也已经有了新的构思和设想,总不能就一直这样让这么多青少年(许多还是未成年人)在全国各地长期“串来串去”呀。
  
  【8】
  
  其实,当时的“文革司令部”已经在考虑尽快结束这种青少年在全国乱串的现象了。因此已经在广泛宣传请小将们返校复课闹革命。
  返程的串联学生每人可以凭学生证领取一张免费火车票。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二面性。有些领到返程火车票的人脑洞大开,利用这个机会和不同地方的学生互换火车票,继续加速前往各地串联。(当然,也有许多人是老老实实真的返程了。)
  我记得,当时有5个福建南平的学生,和我们换了五张去上海的车票。另外,又有三个人用三张至江西鹰潭的车票,和我们换了三张去上海的车票。
  至此,我们这支大部队在金华就开始分散行动了。但终极总目标没有变,仍然是伟人旧居湖南韶山。
  在这里,我还是要说一说领队这个人。他能够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及时变通了串联方式,不是单纯的教条主义的行事,把大伙的精力无谓地消耗在慢长的重复的步行途中,这一点非常睿智,非常理性思考。
  大伙儿都听从领队的安排,其中有5个男生上了去南平方向的火车。我和66届的杨同学及另一位68届的男生乘上了去鹰潭的火车。
  我们三人在火车上研读了地图,我提议我们到达鹰潭后,先去景徳镇购买(立体的半身)毛主席(瓷)宝像,这在当时绝对是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珍贵物品。然后再上庐山参观庐山会议等场所。从庐山下来朝南走,就是南昌方向,到了南昌就可以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然后再一路向西行,经过新余、萍乡,即进入湖南省境内,韶山方向了?
  他们二位认为这个计划非常好,一致表示赞同。
  却不知,在这个计划中,隐藏了一个我多年没有说出来的秘密。
 
 (待续)  
 
作者简介
 
  朱伟人,上海市零陵中学初中67届毕业生,1970年上山下乡至江西省宜春地区奉新县插队落户,至1978年底“病退”回沪。回城后,先后在皮鞋厂、塑料制品厂、无线电厂等企业从事电气、电子技术方面的工作。已于2011年退休。他热衷于音乐欣赏,近些年开始采用“借曲填词”的形式,创作了许多知青题材的歌词。

(晓歌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十五岁我上了井冈山(步行串联回忆之三)
    下一篇:十五岁我上井冈山:步行串联回忆之一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