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政 >

浙江“最强医疗天团”回家!李兰娟院士伉俪机场这一幕好甜

时间:2020-04-01来源:凤凰网 作者:浙江大健康 点击:
今天,7架飞机陆续落地浙江,浙江省第五批返浙医疗队1010人胜利凯旋! 这1010人的队伍,由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浙江援鄂第三批医疗队杭州队和宁波队,浙江援鄂第四批医疗队浙大一院队、浙大二院队和邵逸夫医院队,浙江援武汉防疫组,援荆

今天,7架飞机陆续落地浙江,浙江省第五批返浙医疗队1010人胜利凯旋!
这1010人的队伍,由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浙江援鄂第三批医疗队杭州队和宁波队,浙江援鄂第四批医疗队浙大一院队、浙大二院队和邵逸夫医院队,浙江援武汉防疫组,援荆门前方指挥部等组成。
 其中,742人乘坐5架包机将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队268人乘2架包机将直接飞抵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今天下午2点左右,
 5架包机陆续落地萧山机场,
 郑树森院士在春雨淅沥中撑着伞,
 早早地迎候在停机坪。
 他笑说,要给李兰娟院士一个惊喜。
 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她,感觉非常高兴和激动!
看到飞机降落,郑树森院士特地戴上了眼镜, 
他要第一时间看清凯旋归来的妻子!
 走出机舱,李兰娟院士被惊喜到了,
 事先她完全不知先生会来接机。



李兰娟院士和丈夫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穿过欢迎的人群,
 这对年逾古稀的院士伉俪牵住了手 
这一幕太甜了!
李兰娟院士在郑树森院士的陪伴下, 
笑着对在场所有人说:“大家都安全地回来了, 
我们与武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时时刻刻挂念着武汉。”
 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迎接李兰娟院士 
今天上午10点37分、10点38分, 
两架包机稳稳降落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机场以民航最高礼仪“水门” 
为回家的白衣战士“接风洗尘”!
宁波交警铁骑待命护航 
舱门开启  
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 
今天启程前,浙江医疗队这次最大规模的凯旋,也引发了超大规模的武汉市民相送。当医疗队的车队路过十字路口,所有私家车自发鸣笛为他们送行,用特殊的方式送别浙江的白衣天使。 
“天容水色西湖好,浙恩在心若有天。”“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谢谢您为湖北人拼过命,热干面人民铭记于心。”武汉人民拉出一条条横幅,表达对浙江医疗队的感激之情。 
出发前,杭州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邓旻爸爸把大家讲哭了。 
临别感言 
我说过一句话,我们光荣地来,有品质地走,你们做到了!昨天,你们只有一天休息的时间,把自己屋里清扫得干干净净,还给武汉人民一片非常干净的土地,我感谢你们,你们真的做净了!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家人,感谢父母的牵挂,感谢另一半的付出,感谢幼儿的支持!在这里更值得我们感谢的是我们的病人,英雄的武汉病人。他们选择了坚强,选择了相信明天,选择了相信我们。 
感谢我们自己,266个兄弟姐妹,是你们用精湛的技术挽救了病人,是你们用严谨科学的防护措施保护了自己,实现了我们打胜仗零感染的终极目标!谢谢大家。 
驰援武汉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记得刚来的时候,在青年酒店,我们宋城老总说了一句话,深深地给我们鞠了一躬,你们是武汉的恩人啊。听了以后我立刻泪崩,我们担当不起,我们是同宗同族的兄弟姐妹,我们来帮助他们是应该的,不后悔的!我们也不是英雄和勇士,我们只是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时间赛跑,和病魔斗争,从死神的嘴里抢夺生命而已。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英雄的武汉人民自封在家里自我隔离,还有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工作者,广大的公安干警,社区的工作者,以及在我们大后方和疫情作斗争的医护人员。他们都是保卫家园的卫士,和我们一样,以不同的方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通过这次疫情,我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前途有多大的风险,疫情不会是开始,也不会是最后。同时,在疫情到来之后,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蕴含的巨大能量,让我想到了加油武汉一句话:没有什么能让我们困扰,共同面对障碍围绕,加油中国!
有些东西你要相信它才会存在,你要相信自己,要相信奇迹,不必感伤不必害怕,因为你就是那个奇迹。只有相信奇迹的人,奇迹才会选择你。
浙大二院护士“最小的娃”余赛婷昨天发了一组朋友圈,称大家都是“过命的交情”啦!她“嘚瑟”地晒出与浙大二院援鄂重症医疗队领队、常务副院长王伟林的照片,激动地说自己“追星成功”,还P上了萌萌的兔耳朵,果然内心还是一个少女啊。 
 浙大二院王小燕护士,之前出发时告诉儿子去打怪兽的妈妈,调侃说隔离疗养时要“睡觉吃饭做面膜!”
 来自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的急诊科张美映护士,就是那位出征前剃了“平安”发型的护士,如今后脑的“平安”俩字已经被长出来的头发盖住。如今平安凯旋,她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睡。
 今天上午,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我国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带领的国家紧急医疗队启程离开武汉。医院、社区、管委会、普通市民、治愈患者,在点赞贴上签名,贴到李院士身上。


 
李兰娟院士抵达机场后,同期撤离的浙江省援汉医疗队员们在现场齐声高喊“女神”。
 李兰娟院士说,全国七万多名医护人员在武汉并肩作战,看到患者一个个的好转,这就是医护人员最大的安慰。
 2月4日进驻武大人民医院(东院)ICU后,李兰娟院士应用包括李氏人工肝在内的浙江经验,组织讨论重症患者病情,指导抢救方案。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我们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回去后仍然会关注武汉的救治。”李兰娟院士说。 
机场的工作人员喊着:“感谢浙江,向您致敬。” 
“回顾我们在这里的45天,见证了武汉最寒冷的日子,也见证了武汉疫情的高发期。“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队长、院长、党委副书记黄河说,”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队和其他医疗队一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们前后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和协和医院西院区进行了两场战斗,一共收治病人115位,做到了病人的零死亡,医务人员的零感染。我们齐心协力,取得了这场抗击疫情的胜利。我们也见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的英雄们,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们将会永远铭记。”
 “来时英勇,归时无恙”,这是浙大二院171人援鄂重症医疗队领队、常务副院长王伟林心中最大的期盼与收获。在武汉天河机场,面对这座昼夜战斗了47天的城市,他深情挥手、动情说道:“在武汉与新冠病毒战斗的日子,我们从没忘记过出征时的誓言: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敢挑重担,医务人员零感染;我们把浙江精神、浙江大学精神带到了武汉大地,我们又把武汉人民对我们的爱带回到了浙江。相信这段抗疫的经历,必将成为我们浙二人的宝贵财富,给我们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浙大邵逸夫医院医疗队领队、副院长虞洪动情地说道,在疫情前线,142人,47个日日夜夜,两个驻地,两家医院,作为领队,真的是寝食难安。今天,终于圆满划上一个句号。来时雨雪飞,归时春花开。凯旋之际,感谢团队每一个人的努力,感谢在武汉和后方每一位帮助过我们的人。武汉,我们再见,杭州,我们回来了… 
26岁的陶丽圆,是浙江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重症病房护士,她是位军嫂,和她同岁的丈夫麻利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武汉舰”副航空长。两人高中时期相识,并在去年8月喜结连理。完成武汉驰援任务的陶丽圆隔空喊话依然在“武汉舰”值守的爱人,“亲爱的连长同志,我今天要回家啦!等过了隔离期我就来看你,完成我们还未拍的婚纱照!” 
3月31日上午,武汉眼视光医生、、温州人陈庆丰和哥哥陈庆申、他们的朋友王金国带着读高中的儿子一起到酒店为浙大一院驰援武汉的护士丁淑怡送行。今天,丁淑怡结束40多天的驰援,将返回杭州。 
陈氏兄弟和丁淑怡之间有过一段动人的故事:疫情期间,丁淑怡的眼镜突然坏掉,她的老公辗转找到陈庆丰和哥哥陈庆申,向两人求助。虽互不相识,但热心的陈氏兄弟一个上午就帮助丁淑怡配了一副新眼镜。而陈氏兄弟其实从大年三十就从温州逆行回武汉,他们为医护人员筹集物资,为大家免费修配眼镜。一副眼镜背后的故事经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后,被央视等众多媒体转载追踪,他们的故事打动了很多人。
情谊特别珍贵。”丁淑怡说,这段时间,陈氏兄弟还为她的好几位同事修配眼镜,有的同事眼睛有了炎症,也是陈庆丰送来的眼药水。这段时间,找陈氏兄弟修配眼镜的医生护士越来越多,他们已经服务了两三百人。 
“我昨天听说她 要回 杭州了,说实话,心里特别惆怅。她是一个特别温柔的人,我把当她成家人看,就像一个小妹妹。”陈庆丰和哥哥商量,一定要去送下丁护士。 
当初,是陈庆丰、陈庆申、王金国以及王金国的儿子合力帮丁淑怡修配的这副眼镜,“我们就商量,今天四个人一起去送她。“ 
3月31日,一大早,四个人就赶到了丁淑怡所在的酒店。
“陈医生他们太有心了,给我送了很特别的礼物:一副变色眼镜。是陈董他们为我量身定做的。他们邀请我下次来武汉看烟花,戴上这副眼镜看漂亮的烟花。又送了两个小玩具给我的两个儿子,他们说,我们的下一辈也结下了友谊。他们就是我在武汉的家人了。”丁淑怡特别开心,又很感动,“其实,他们才是真的英雄。认识了他们,我感受到武汉人民有多不容易,真的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丁淑怡说,自己在武汉46天,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庆丰医生帮她修眼镜,“这里还有很多很多幕后英雄,浙江在武汉的商会志愿者们为我们保障后勤,46天时间里,他们每天都为我们保驾护航,还有酒店工作人员,司机师傅,保洁阿姨,保洁志愿者大哥等等。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胜利,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而很多幕后英雄们做的很多事都不是他们的工作,我觉得他们才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当天上午,送别丁淑怡的四位男人本来还想和丁淑怡的老公褚陈恩现场视频。
 “因为是他找到了我们。当初,他知道老婆眼镜坏了,远在杭州,忙了一晚上想办法,我觉得他真的是位好老公,很感动。”陈庆丰说。
 不过,褚陈恩因为有事,这次云互动没有进行。但是,丁淑怡的老公也已经 给 老婆准备好了归来的礼物。
 “她出发的时候,我说‘包治百病’,给她准备一个心仪的包包。”褚陈恩说,“现在,礼物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她回来。”



 1010人,由这几支了不起的队伍组成
 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由10人组成,包含感染病学、重症医学、院感、护理等专业。2月2日抵达武汉,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降低了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病死率。该团队关于重型心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经验和研究成果,已经写入了国家诊疗方案。
浙江省援鄂第三批医疗队杭州市2支队伍、宁波市2支队伍,于2月9日抵达武汉,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四个重症病区,开展重症病人救治,也是浙江省首支携带呼吸机、ECMO等重症救治设备赴武汉开展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医疗队。
在汉期间,杭州队累计经管床位100张,收治患者127人,其中重症、危重症29人,治愈出院108人;宁波队累计经管床位100张,收治患者178人,其中重症、危重症164人,治愈出院148人。 



浙江省援鄂第四批医疗队的三支队伍分别由浙大一院、浙大二院和浙大邵逸夫医院牵头,整合紧密型医联体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于2月14日抵达武汉,浙大一院队和邵逸夫医院队分别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的一个重症病区,浙大二院队整建制该院肿瘤中心ICU。 
经过一个月的日夜奋战,医疗队接管重症病区和ICU患者实现“清零”。三支队伍又主动请缨,浙大一院队、浙大二院队分别转战协和医院西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邵逸夫医院队转战武汉肺科医院1号ICU病房。 
在汉期间,浙大一院队收治患者118人,其中重症、危重症40,治愈出院106人;浙大二院队收治患者95人,其中重症、危重症94人,治愈出院68人;浙大邵逸夫医院共收治97例患者,其中重症患者23例,危重症患者20例,管理ECMO患者6例,有创呼吸机患者15例,出院患者56例。浙大一院队和浙大二院队荣获了“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