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镜头之外的上海女人

来源:李大伟随笔 作者:李大伟 时间:2024-01-25 点击:
电视剧的《繁花》,将故事都堆放在黄河路这条窄窄的美食街,就像黄河路的除夕炮仗,满地红的振聋发聩,一片乱哄哄的展开。 
首先《繁花》里面的女人,尤其汪小姐,太吵!遇事嗓门高八度,痴姑娘一“只”!大凡上海人敬重的,文白敬呼:“迪位”,位,是国语变音,恭敬有余,亲切不足。倘若藐视,量词变异:“迪‘只’女人”,小狗小猫的量词:“只”,阿必大里的口头禅 “迪‘只’雌老虎”!上海嘴里,吵,就是草,类似北方话里的粗糙的糙。草与糙,就像黄与王、吴与胡,在沪语中同音。汪小姐这般样“痴姑娘”,在上海少见,做哪个男人的帮手,带到场面上丢脸,避之唯恐不远,自然不上台面,却上了《繁花》镜头,因为电视剧不是上海人开盘,导演是香港人,结果就像香港黑社会打斗片,生意冲斥着雾里谍影,美女特务,上海气味没有了。


上海女人什么味道?语言难以概括,只能用场景来衬托。我听说一位女性,在黄河路时代已是外资高管,原老公好鱼腥,一次她出差,飞机航班临时取消,她半途折回家,想不到房门反锁,等扣开门,另一位女人已经裹了毛毯踮脚躲在阳台一侧,老公勾头缩颈双手抱肩站着,女主人已经“嗅”觉,只是放下行李,站在床沿叠被子、铺床单,慢吞吞、慢吞吞,然后从大橱里拿衣物打包,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阳台外的哪位实在摒不住了,一个喷嚏接一个喷嚏,女主人平静地说:“出来吧”,然后拎起包,走了,离婚!这就是上海女人:不响! 
相比之下,汪小姐就是个炸吧。 
电视剧《繁花》里的女人,不是吵,就是凶,至真园的老板娘,一面孔的冷峻,就像《列宁在十月》里的女特务,蛮符合谍战片。迪只面孔回到屋里对付自家老公可以,开饭店,哼,侬帮帮忙噢,阿宝讲三个月算侬命大,我看三天都混不下去。


 
 
我有位大哥,黄河路时代股市里兴风作浪的大拿,黄河路上大名鼎鼎的女老板一心想结识他,介绍她老公跟着大哥混一级半市场,一天听说大哥在黄河路吃饭,她托中人请他别走,说她马上从五角场的兰天华赶过来,这叫“转台子”,又叫“赶场子”。到了,一见面,先喊一声:“阿哥,我先干忒这一瓶”,一瓶五粮液,那个时代是浓香型五粮液的市面,那个时代就是浓香型的。先仰脖就干,当然被站起来大哥拦下。这也是投名状,也是给大哥面子,舍得拿命换交情,然后坐下来,细细说出心里话,希望大哥带带她老公炒股。后来她老公果然成为上海摊挥斥方遒的风云人物。在此只能讲他们名字略去。因为上海人也讲究低调。
这就是上海女人:帮夫运。但不吵不闹,有计谋,无心机,不害人。 

上海开风气之先,女性早就半边天,解放前的四大百货公司率先招聘女营业员、纺织女工在家半边天。我有位同学的妈妈是纺织女工,有三个老公,前后接踵而至,还有一套房子,全套红木家什。上海女人在家可以做男人的主。到了黄河路时代,顺理成章有了女老板,但都是满面堆笑的阿庆嫂,而且都不好看。好看女人不出门,出门就讲不清爽了。想钱,那就顺坡下驴嫁老板了,这符合物理学原理:物体总是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黄河路时代上海有个顺口溜:好男当老板,好女嫁老板,不三不四不上班,戆男戆女上三班。 
《繁花》电视剧里的黄河路都是女老板,我想不通。而且都是美女老板,逻辑上想不通,但能理解。电视剧是电影的胞弟,都是大众情人,情人能不漂亮吗?敢拿虎妞当招牌,那是艺术,首先剧本要好,尤其对话要能透出灵魂,比如《繁花》里的玲子,在《爱情神话》活灵活现,至今不忘,那是剧本漂亮,对话传神。 
《繁花》,除了色彩,用电影摄影当然比电视剧精致,馒头撒芝麻,虽不是芝麻大饼,但相比馒头,略胜一筹。

(晓歌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90年代的上海滩,哪种女人吃得开?
    下一篇:美媒分析:中国观众为何对好莱坞失去兴趣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