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演艺 >

记著名蒙古族词作家、北京知青克明

时间:2019-05-09来源:内蒙古职工文联 作者:敖继红 点击:
北京东城区景山东街一条胡同里,一个小男孩坐在门口吹着竹笛。他吹的曲子是《在太行山上》,曲调带点悲怆,那悠扬的笛声,穿越了时空隧道。50年后的今天,这个画面定格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亲戚心里。 那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写出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草原在哪

北京东城区景山东街一条胡同里,一个小男孩坐在门口吹着竹笛。他吹的曲子是《在太行山上》,曲调带点悲怆,那悠扬的笛声,穿越了时空隧道。50年后的今天,这个画面定格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亲戚心里。
 
那个小男孩就是后来写出了《呼伦贝尔大草原》 、《草原在哪里》、《回家吧》、《往日时光》等等人们争相传唱的歌曲的词作者克明。克明作词,乌兰托嘎作曲的草原歌曲,几乎达到了当代草原歌曲的辉煌和极致。动情动人的歌声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
 
克明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用歌词这种形式,感悟表达先祖的意志,歌吟民族的沧桑。他从一个符号化的蒙古人——不会说蒙古语,没骑过马,不吃手把肉的北京学生,变成一个真正的蒙古人。他的血脉在呼伦贝尔,和先祖的气息融在一起,这让他从骨子里强大起来。他把这种强悍融入他创作的歌词中。
 
除了人们传唱的那些利落、直指真相、优美明快的歌词外,2004年从中央电视台退休以后,克明有时间梳理自己的创作,他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峰颠,《蒙古女人》、《悲情土默特》、《敖包》等等歌词,不仅写出草原生活的表象,而且深入到一个民族的内心深处,孤独强悍、奔放沉默、博大善良,又疾恶如仇,爱憎分明。克明捕捉内心深处的感受,饱蘸感情的汁液,用歌词引领你认识着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灵魂。
 
克明曾经尝试过用戏剧、散文、诗歌、电影等艺术手段咏叹草原,最后才找到歌词这种最直接、最简捷又最能和人“帖附”在一起,引起歌者和听者心灵上的共鸣这样一种艺术形式,他也在对草原的咏叹中找到自我,找到心灵的归宿。
 
克明和史铁生是同学。在著名作家史铁生的名篇《我与地坛》中曾经有一段描述,一个要考音乐学院的青年每天在地坛练歌,两个人时时不期而遇,最后相互打了招呼,居然都是清华附中的同学。那时,克明每天都到地坛练习圆号,他和史铁生的相遇就像那个名篇中描述的一样。
 
清华附中在北京很有名,一方面是这所学校有着水平不一般的师资,升学率高,一方面是这里的学生多是高干高知子弟,他们骨子里有一种不言而喻傲气。
 
克明就带着这样的傲气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兵团8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也是克明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很多事情他想不通,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和那些出身贫寒家庭的孩子一样扬眉吐气?母亲和爷爷在文革中的遭遇给了他血的教训,他们被赶回老家,干着最重的苦力,还要时时被鞭打,母亲和他们失去了联系,整整6年。在最需要母爱的时候,他被剥夺了母爱,而且替母亲承担起照料幼小弟弟和残疾哥哥的生活重担。他想不明白,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眼前的一切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锻工的劳作练就他的体魄,他曾经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在拳头上,以致让人们看到,文雅深沉的他爆发起来像头狮子。
 
然而,在呼伦贝尔这片神奇的草原上,他变得平静安详,心情慢慢舒展开来。他现在还记得,他认识的第一位蒙古人丹毕大哥,那是他青春时期的偶像。他在丹毕家中住了半年多。丹毕上唇留一抹漂亮的小胡子,每天早晨他都要把它修剪得整整齐齐。丹毕的黑靴子也总是擦得锃亮;丹毕一摇一摆走路的姿势那么潇洒;丹毕跨上马在马背上起伏自如的样子是那么帅气;丹毕的马鞍是那么神奇;丹毕紫色的发亮的马鞭也让克明这个北京来的兵团战士无限向往;丹毕在蒙古包里随意唱着蒙古族民歌,和自己的妻子轻声笑着说话,圆圆的蒙古包,温暖的气氛,让克明的心热了起来。
 
终于“回家”了!克明那时真想成为丹毕那样的蒙古人——他们是草原上真正的主人!
 
蒙古人的血性在克明的血管里冲动起来,他甚至忘掉了自己曾经渴望当建筑师,为人类建造最美的高楼大厦的志向。在草原上纵情歌唱,骑上马自由奔跑,这才是他内心里真正渴望的生活,可他被这样的生活远远地抛弃了,心里好痛好痛。
 
在呼伦贝尔10年,克明放牧、上学、当演员,筹建话剧团;在这里,他遇到最好的草原艺术家郭纯、王敏、那日松等等,他心上的创口在慢慢愈合,他飞翔的羽翼渐渐丰满,他热爱艺术的种子在蓬勃生长,他真想告诉远在北京的妈妈:“妈妈,妈妈,我们的家是在草原上啊!”
 
难怪,后来,克明写的《回家吧》,
《呼伦贝尔大草原 》那么情深意长。

克明作词:

《呼伦贝尔大草原 》


我的心爱在天边

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

草原茫茫天地间

洁白的蒙古包撒落在河边

 

我的心爱在高山

高山深处是巍巍的大兴安

林海莽莽云雾间

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

 

呼伦贝尔大草原

白云朵朵飘在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我的思恋

 

我的心爱在河湾

额尔古纳河穿过那大草原

草原母亲我爱你

深深的河水深深的祝愿

 

呼伦贝尔大草原

白云朵朵飘在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我的思恋

 

呼伦贝尔大草原

白云朵朵飘在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我的思恋




附:人物简介:
克明,蒙古族,本名包·耶希扎拉森,1951年生于北京,中共党员,国家一级词作家、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音乐文学学会第一届副会长、自由撰稿人。
 
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同年插队到黑龙江兵团、锻工。八年后转插呼伦贝尔草原。曾任呼伦贝尔盟民族歌舞团乐队演奏员,呼伦贝尔盟话剧团演员、导演、编剧。
 
1984年调至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1985年任内蒙古电视台导演,1995年任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记者、编导、主持人。
 
199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创作大型戏剧《寸草心》等三部、连续广播剧两部、电视连续剧三部、交响音画《呼伦贝尔》一部、记录片30余部共1200余分钟。
 
自1979年以来开始歌词创作,发表或传唱的曲目有:《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在哪里》、《努丽格尔玛》、《这片草原》、《回家吧》、《阿里河哟,母亲河》、《吉祥·鄂尔多斯》、《神圣阿拉善》、《往日的时光》、《鄂温克大地》、《阴山日记》、《锡林郭勒大草原》等。
主要业绩:
 
■话剧《寸草心》编剧之一,导演。获首届萨日朗奖二等奖。
 
■电视连续剧《黄敬斋》导演。获骏马奖二等奖,华北地区三等奖。
 
■广播剧《渥巴锡汗》(11集)编辑,获丹桂杯大奖赛优秀节目奖。
 
■电视专题片《巍巍中华》总撰稿、总导演之一,获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最优秀节目奖。
 
■54集电视系列片《走进西部》主持人。
 
■电视音乐片《呼伦贝尔交响诗》总导演。
 
■创作小说《猎犬索日格》。
 
■创作散文《苍天般的阿拉善》。
 
■创作歌词《阿里河哟母亲河》、《草原在哪里》、《回家吧》、《呼伦贝尔大草原》、《努丽格尔玛》、《这片草原》、《往日时光》、《陈巴尔虎》、《神圣阿拉善》、《苏鲁定》、《吉祥鄂尔多斯》等300余首。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