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重读毛泽东〡“说空话”与“办实事”(3)

时间:2021-05-05来源:中国青年杂志 作者:韩毓海 点击:
2. 马林的使命(2 ) 陈独秀之所以没有参加中共一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并不熟悉马林这个人,而马林下车伊始就决定立即召开中国一大,他这样做,事先也并没有与陈独秀充分沟通。 实际上,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与共产国际第一次直接沟通,则是在1921年6月2

      2. 马林的使命(2
 
  陈独秀之所以没有参加中共一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并不熟悉马林这个人,而马林下车伊始就决定立即召开中国一大,他这样做,事先也并没有与陈独秀充分沟通。

  实际上,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与共产国际第一次直接沟通,则是在1921年6月22日召开的共产国际三次大会上。当时,维经斯基的翻译和助手张太雷、杨明斋,从远东共和国的伊尔库茨克到莫斯科参加了这次会议,瞿秋白作为记者则采访了这次会议。张、杨二人虽然采用了中共代表团的名义,包括瞿秋白在内的三人当时都身在俄国,但那个时候,中共一大还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也还没有成立——而他们三人都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因此,严格说来,他们三人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国共产党。

  与此同时,除了俄共远东局、共产国际执委会之外,苏联政府也在通过自己的渠道与中国建立发展关系。而对于苏联政府来说,他们面对的局面尤其复杂——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存在南北两个政府,其中北洋政府是被世界公开承认的政府,孙中山则立志要推翻北洋政府,但孙中山的广东政府并不被世界承认。当然,那个时候的苏联政府自己,也不被英美所承认。

  局势如此复杂,以至于苏联政府对于中国的政策便是“脚踩两只船”,既公开与北洋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又与南方孙中山政权之间发展关系。

  1922年1月,俄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为了对抗华盛顿会议,又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远东大会”。

  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正式成立了,而刚刚成立的中共,则派出了以中共中央局委员张国焘为团长的44人代表团出席会议。当时,张国焘是以中国劳动书记部主任的身份去莫斯科参会的,这是根据尼克尔斯基的安排,而不是马林的安排。就是在这次会议上,列宁专门接见了张国焘,而张国焘就这样成为中共党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列宁单独接见过的人,他在中共党内的特殊地位,也因此确立——张国焘长期以为他自己与共产国际有特殊关系,几乎可以代表国际正确路线,其理由庶几在于此。

  中共一大结束后,马林便于1922年4月赶回莫斯科,他此行之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共产国际支持他把“印尼方案”运用到中国,即是共产党加入孙中山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

  马林成功地说服了列宁和共产国际执委会,为了使马林能够在中国推行他的方案,苏联在“共产国际驻华代表” 头衔之外,又委任了马林两个新职:其一是《共产国际》和《国际新闻通讯》驻远东记者,其二是苏联政府驻华全权代表越飞的助手。这样,马林便既是共产国际的驻华代表,又成为苏联政府驻华代表的助手,党政大权集于一身。

  马林于1922年8月回到中国。当时,中共二大刚刚闭幕不到一个月,马林遂要求中共中央立即召开特别会议,以专门讨论国共两党合作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西湖会议。

  可以说,马林从一开始就是带着两个任务或者使命来到中国:一,使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二,使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国民党。

  即使撇开他的这两个任务对错与否,问题的关键在于,马林的这两个任务对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意味着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否接受他的这两个建议。

  当时的共产党人完全有理由怀疑来去匆匆的马林。这个人究竟是来协助成立中国共产党呢,还是来说服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呢?在中共看来,这确实是个问题。

  1922年8月28日至30日,特别会议在杭州召开,参加者有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翻译是张太雷。马林主持了会议。但是,马林随即发现,在中国推行他的“印尼方案”难度很大。首先就是因为张国焘、蔡和森坚决反对,他们二人认为,国民党藏污纳垢,让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只能毁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

  最终,在李大钊的全力劝说下,西湖会议口头上赞成了马林的方案,但是,就是在那次会议上,马林与中共的两位主要“少壮派”领袖——张国焘、蔡和森之间的关系,从此变得不可调和。

  而苏联政府与孙中山之间的关系,却建立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1922年8月,曾经参与领导了十月革命的越飞,以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出任驻华全权大使。1922年9月18日,越飞还在长春写信给马林说: 他的目标是要促成孙逸仙—吴佩孚联合政府,并使张作霖承认这个政府。而由于吴佩孚坚决不肯放弃外蒙古主权和东北权益(中共二大宣言也称“吴佩孚是军阀中比较进步的”),在与吴佩孚就外蒙古和中东路问题谈判失败后,越飞方才转而依靠南方的孙中山和国民党。

  当时的孙中山偏居广州,他唯一的依靠力量陈炯明在英国的支持下也叛变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虽然号称有20万党员,但其实不过是乌合之众,陈炯明叛变后,广东政府风雨飘摇,他几乎没有什么依靠力量了。而苏联政府恰恰就是在这个时候,向山穷水尽的孙中山抛出了橄榄枝。

  1923年1月,《孙文越飞宣言》发表。在这个宣言中,苏联政府和孙中山一致认为:中国不存在社会主义生存发展的土壤,苏维埃制度不能引进中国。中国革命的目标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打倒军阀,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关键是:孙中山靠什么、靠谁去打倒军阀,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

  当时,孙中山唯一能依靠的其实就是苏联。

  《孙文越飞宣言》发表后,1923年3月8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就中国问题做出4项决定。其中,第3项是“认为可以给孙逸仙约200万墨西哥银圆的资助”,并派遣教官来广州,以帮助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让国民党用苏联提供的枪炮,先去打拒绝与苏联合作的吴佩孚。

  苏联的援助乃是国民党建军的基础,而如果没有黄埔军校,当然就不会有后来的蒋介石。

  1923年8月16日,孙中山派出了一个特别代表团访问苏联,团长即是36岁的蒋介石,团员中则有共产党人张太雷,而当时的蒋介石竟然告诉苏联人说,自己正在刻苦研读马克思的《资本论》,而这为他博取了共产国际的极大好感。

  1925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进入刚刚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蒋经国当时只有15岁,是中国留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他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批中国留学生。而蒋经国所在班级的党小组长,就是大他六岁的邓小平,当年的“小蒋”身高1.55米,班级排队,他和邓小平总是站在一起。

  唯一被列宁接见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是张国焘,而最早与斯大林直接接触的“中国革命者”竟然就是蒋介石。

  1923年,列宁已经病重,负责俄共中央事务的人是斯大林,而斯大林极为欣赏军人出身的蒋介石,斯大林对于蒋介石的欣赏,大大超过了孙中山对蒋的赏识——而斯大林当然不会想到,蒋介石会用苏联给他的枪去杀共产党。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