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北京知青:草原二十三年(二)(14)

时间:2019-08-27来源:老知青家园 作者:逍遥 点击:
六、福马倌 幸运三事 我们队有名知青姓富,此姓比较少见,那年头讲的是越穷越光荣,不知道破四旧时,这姓氏给他家招灾惹祸没有?估计没有,他出身不错。 自从一起下队,他就一路扯顺风船,还当上了马倌。草原上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就是马倌,给马下夜虽然辛苦,
      六、“福马倌"幸运三事
 
      我们队有名知青姓富,此姓比较少见,那年头讲的是越穷越光荣,不知道破“四旧”时,这姓氏给他家招灾惹祸没有?估计没有,他出身不错。


      自从一起下队,他就一路扯顺风船,还当上了马倌。草原上最受人尊敬的职业就是马倌,给马下夜虽然辛苦,可大家还是羡慕,在人的心目中地位高啊,知青中放马的人并不多。
 
      为什么要给马下夜?因为往往夜里狼会偷袭马群中的马驹儿。
 
      富马倌放马一向认真,一百多匹的马群,一年叫狼叼去的马驹也就两三匹。这已经非常不简单,为此,他年年都被评上先进。那年头不发奖金,追求的是荣誉至上。得个奖状、毛毯啥的就相当自豪与满足。
 
      我说他幸运不光指他当了马倌,还因为他遇见过几桩好事儿,别人都难得撞见。俗话说好事成双,他却是三喜临门。人能连连好运当头,不是福气咋地!后来,我们索性将他的姓“富”由四声(去声)读成二声(阳平)的“福”,称他“福马倌”,简称则是老福。
 
      (一)“福马倌”枪撞黄羊
 
      大约1972年秋天,也给我们插队知青配发了几杆枪。放牲口的,吊儿郎当惯了,没像正经民兵那样进行操练,只扛着枪得意洋洋显摆过几天。不久,肩膀疼,腰也不得劲儿,大多干脆将枪撂在家里,挂蒙古包儿哈那(蒙古包搭盖毡子的木头围栏)上当摆设。
 
      那天,几个知青一块儿骑马串营子,边走边聊。有的说,背枪沉得慌、还碍事,背一天什么野物儿也捞不着;有的说,不背吧,倒往往看见黄羊、野兔子在前头蹿;还有人讲了个笑话,他去旧场部全福家,老爷子爱喝口小酒儿,半醉时好吹牛。他说曾带边防战士去打过黄羊,几梭子打了30多只。听得知青异常佩服,正佩服着,全福忽然说,打死的都是大个儿羯子。说到这儿没人信了。所谓羯子是去势公羊,谁去骟黄羊啊……

 

      边侃大山边慢悠悠爬上山梁。说黄羊黄羊到,忽听一人惊呼:“黄羊!”大家同时定睛观看,果真对面山坡上几只黄羊冲了过来。当时,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见着黄羊当然可以随便打了。哥儿几个开始纸上谈兵,激动地讨论黄羊距离他们有多远,用枪打够得着够不着……正议论间,一大群黄羊从山谷翻上了山梁。看来,那几只是头羊,大队伍紧跟在后面呢!整群的黄羊排成一长串儿向东去了,几位知青立在当地,心里不由起急熬头,谁叫犯懒不扛枪呢,眼睁睁看着能到嘴的野味溜了。
 
      几个知青中也有富马倌,那时“富”字尚未变做二声。人家有先见之明,此时肩上背杆步枪,还上着亮晃晃的刺刀。没带枪的几个只有干瞧的份儿。只见他手忙脚乱从肩上卸下步枪,把刺刀尖儿插进地里,将枪架在刺刀柄上,为了放枪稳当,他开始瞄准……没带枪的几个屏住呼吸,估摸羊群距离他们大约二三百米,也不知背枪的富马倌枪法如何?
 
      只见他瞄准了一只领头公羊,公羊俗称大扒子,那是个超级大家伙,大犄角几道弯儿,精神抖擞地正往前奔跑,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生还是死。“砰”的一声枪响,大扒子还在越野,倒地的是第三只黄羊,替它死的那位距离它足有二十米左右,看来大扒子命不该绝。
 
      这一枪足以暴露富马倌枪法不精。他没怎么练习过打枪,连提前量都不懂,却瞎猫撞见了死耗子,颇有斩获,大家于是齐声欢呼;“打着了,打着了!”管它公羊还是母羊,倒地的反正是羊,到嘴的肉跑不了啦!
 
      哥儿几个欢天喜地将羊弄上马背,扛回包儿内,恨不得把一队的知青都叫来打牙祭。
 
      野羊肉就是比家养的香,大家吃着、嚼着,都夸富马倌有福气,背上枪就碰见黄羊,居然能歪打正着……
 
      不记得是谁提议的,从此,就把他称做“福马倌”了。
 
      (二)马群苦斗黄羊
 
      老福也有不带枪的时候。一个难得的好天气,他去马群下夜。只见满天星斗,马群几乎不动窝儿,都老老实实安静地吃草。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睡夜觉不精神,竟然今夜无事,他可以美美地躺在草地上睡一晚了。
 
      睁开眼,天已然大亮。他胡噜胡噜脑袋坐起来,忽见马群中有个活物儿,仔细一瞧,竟然是只公黄羊,个头儿不小,犄角挺长。
 
      他激动地跳起来:“单独一只扒子怎会跑到马群来?神了!”事不宜迟,他翻身上马。忽然想起这回忘带枪了,手里只有不长的套马竿,连长竿子都忘了拿。他懊丧地拍了自己脑门儿一下,终是于心不甘:既然羊跑到了自家眼皮底下,没枪也不能将倒霉催的放跑吧?他策马向黄羊奔去。

 

      正常情况下,骑马若想追上黄羊,简直如同做梦娶媳妇儿。那黄羊想必有灵性,竟然不慌不忙,跑几步瞧他一眼,再跑几步低头啃几口草。该死的羊不温不火,颇有几份草滩漫步的情调。简直是抓他的心挠他的肺啊,仿佛在讥笑他:就是不叫你追上!
 
      老福毕竟是老福,他逐渐冷静下来,然后心生一计,不追扒子,反而开始圈起了马群。黄羊的智力毕竟比人差着行市,漫步的扒子果然着了道儿,马匹逐渐将它团团围住,这回只有干瞪眼了。没几下,老福就用套马竿套住了扒子。
 
      扒子是抓在了手里,可怎么拿回包儿里?活蹦乱跳又一副拼命的架势,没有捆扎的绳子,带不回去啊!想要杀死它也难,不但没枪,连刀子也忘了拿。
 
      牧民的习惯是将折叠刀插在靴子筒里,走哪儿吃喝到那儿,随时可以把刀子拿出来削手扒肉。知青既然与牧民基本同化,便也学他们的样儿,不同只在靴子里插的是北京的电工刀。
 
      但这回老福忘了拿,缺乏有效的杀伤武器,还真拿这大扒子没辙。下得马来,他一时有些手足无措。终不能将白白到手的野味放跑不是?他立刻扑到羊身上,抓住犄角,骑在羊身上,学起武松打虎。
 
      黄羊虽没一只老虎大,可在羊里已算庞然大物。老福虽与福气相伴,却不是大力士,这活物连驮带拖,竟拉着他跑出几十米远。不知何时,套马竿与马鞭纷纷从手里、身上飞了出去……一旦成为赤手空拳,就只有看谁能耗得过谁了。老福将自己的“武功”悉数施展,拳打脚踢,包括用手使劲拧羊的脑壳……
 
      毕竟与武松相差甚远,他已是气喘吁吁,黔驴计穷,眼看力气不济,羊的力气却似乎有增无减,还在一个劲儿蹦达。
 
      他有些灰心了,打算放弃的念头开始闪过。转念间,猛然想到有一次将羊栓到自家的牛车上,不知怎么惹得狗不顺气了,仰着脖子冲它嚎叫。那羊怕得在原地转圈儿,一转两转,绳子勒住了脖子,竟将自己勒死了。
 
      当时的知青打扮也如牧民,都是身穿蒙古袍,腰系长腰带。这腰带蒙古话叫“布丝”,起码三四米长,能在腰上绕好几圈。按当地的审美标准,越长越有派。
 
      情急上火的他此时头脑倒比较冷静,忽然想到腰带也可以作勒死黄羊的武器。于是,他腾出一只手解了一圈腰带,缠在羊的脖子上。这羊的力气原本就贼大,又在做殊死挣扎,这一玩儿命力气陡然又增添不少,那一多半儿腰带缠在老福腰上,不是他勒羊,倒是羊甩着他四处乱跑,直搞得他头昏脑涨,就差翻跟头了。老福也急眼了,此刻,这头黄羊就是拼死挣扎的阶级敌人,拱得他也开始玩儿命。咬紧牙关,手下收紧腰带,将羊的脖子使劲往一边拧……
 
      终于,他将这只黄羊撅巴死了。
 
      待老福将黄羊扛回包儿内,众知青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怎么好事儿又让老福赶上了?问他没有枪,怎能把黄羊弄死?他开始矜持着不说,神情却相当得意。后来缠不过大家,才将实情述说了一遍。
 
      挺肥的一只扒子,老福包儿拿它的肉包包子,与家养的不同,几乎没有膻味儿,相当好吃。老福的共产主义觉悟高,又把肉分给其它包儿的知青,让大家开了一顿黄羊荤。
 
      众人美美地吞着包子,又开始赞起了“福马倌”,说他真有运气,连上苍都格外看顾他。
 
     (三)蒙古包附近巧遇野猪
 
      20世纪60、70年代,在草原见到狼和狐狸一点儿不稀罕,遇见野猪却要有相当的运气。

 

      一天清晨,老福刚出包儿,便看到周围的狗都蹿了出去,冲着一个方向猛吠。他好奇地向那个方向眺望,只见四条狗正冲一个黑东西嚎叫。走近些仔细一瞧,竟是头不小的野猪。牧人极少在草原遇见野猪,它怎么会跑到离蒙古包这么近的地方?不可思议!
 
      但是,围剿野猪的狗们并不敢真咬,只是狗仗人势,将它团团围住,干嚎而已。在叫声与时远时近狗们的威胁下,野猪也发憷,兜着圈子逐渐后退,可在包围之内,一时却无法脱身。
 
      草原人都知道,对人来说狼不可怕,野猪却使人畏惧三分,没枪千万不可靠近。
 
      听说,一个牧人有次碰见了野猪,手里虽然没枪,仍旧对其穷追不舍。野猪被逼急了眼,竟然冲牧人扑过来,吓得牧人的坐骑猛地一闪,差点儿把他摔了下来。也亏得他骑术高明,但也吓得一激灵。尚未策马,马已像疯了一样向相反的方向玩儿命逃窜,勒都勒不住。人马惊魂稍定,牧人下马观察自己的坐骑,发现马尾巴被齐刷刷咬掉一撮毛,惊得他出了一身冷汗。
 
      从此,牧人见人就讲他的这番遇险记,并告戒大家:“见了野猪千万别往死里追!”立刻有人附和:“对着呢!要是一口叨住马腿,能咬折了!”巧了,这回老福正好带着枪!他赶紧举枪瞄准。一枪居然将野猪打伤。野猪就地打了个滚儿,继续往远处跑。带伤自然跑得不快,他第二次将枪瞄准野猪的脑袋,随着“砰”的一声,野猪倒地死去。
 
      老福的枪法看来已经大有长进!
 
      知青们对羊肉已是司空见惯,能见着猪肉,特别是野猪肉大大地希奇。听说老福这次竟然捞着了一头野猪,当然纷纷慕肉而来。


      仿照着杀羊的法子,老福将猪皮整张剥下,肉剔下来分给了众位哥们儿姐们儿。吃到了久违的猪肉,特别是野猪肉,知青们一边咂巴嘴儿,一边感叹:“这好事儿谁能碰上啊?”“咋又叫他赶上了呢?”“要不怎么叫‘福马倌’呢!”从此,“福马倌”的名号进一步叫响。
 
(待续……)


      文章来源:华夏知青网“逍遥文集”、逍遥著《燃情年华》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逍遥 简介

      1946年11月24日生于四川乐山,北京长大,六六届高中毕业生。1967年11月自愿报名去內蒙古锡林格勒盟东乌旗插队,该牧场后为兵团接管,一直做牧羊女。1974年困退回京,手续整办两年。
 
      在离不惑之年不怎么远时,从北京电大中文专业毕业,调入国家工商总局。退休后主要进行知青及历史上小人物的纪实类文学创作。发表的有长篇《羊油灯》,中短篇《失落的暗号》、《5427》、《被遗忘的知青部落》、《机关大院的故事》、《燃情年华》等等,另有豆腐块文章若干。
 
 
(全文完)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