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读《半截山》有感

时间:2018-11-13来源:原创投稿 作者:朱盛镭 点击:
半截山是一座怪异的孤山,它朝阳的一面是缓缓的斜坡,它的背阴面好像是经过刀削斧凿过的,峭壁悬崖一般笔直笔直的。小说的封面语就这样用隐喻的描述引导我们去领会《半截山》走势的跌宕起伏。《半截山》进路果然云迷雾锁、深邃莫测,它时而高岸深谷、悬崖绝


半截山是一座怪异的孤山,它朝阳的一面是缓缓的斜坡,它的背阴面好像是经过刀削斧凿过的,峭壁悬崖一般笔直笔直的。——小说的封面语就这样用隐喻的描述引导我们去领会《半截山》走势的跌宕起伏。《半截山》进路果然云迷雾锁、深邃莫测,它时而高岸深谷、悬崖绝壁,时而坡势平缓、一马平川;时而疾风暴雨、声嘶力竭,时而平流缓进、如泣如歌。
长篇小说《半截山》(邱以凯著,九江文化出版公司出版,2014年)通过叙述北大荒知青刘子卿的传奇经历,反映“文革”时期我国北疆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的恶劣与残酷,揭示下乡知青和当地农民劳动与生存的艰难处境。《半截山》的情节构思跌宕波折,故事内容凄美感人,文字凝重洗练,叙事层次清晰、画面感强。《半截山》跨越了一般知青文学的田园牧歌或打架偷鸡之类的题材局限,也摆脱了或讴歌或诉苦以及人物脸谱化的叙事套路,将“文革”前期的中国社会矛盾集中折射在半截山村落里,其深层探讨在是非颠倒的“疯狂年代”中,正义与邪恶的对峙与交战,人性之善与人性之恶的撞击与交锋。随着小说叙述展开,刘子卿、石川、裴小玉、裴小芹、韩东、罗大壮、老秦、老黑等似曾相识,但已在社会记忆中消失的灵魂,一个个从字里行间呼之欲出,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刘子卿的刚直不阿,石川的光明正大,裴小玉的哀婉风姿,罗大壮的粗暴横蛮,韩东的见风行事,老秦、老黑的凶狠残暴……,栩栩如生,如见其人。其中,裴小玉的人物塑造最为传神和出挑。小说让隔世深处的冤魂重现,勇敢地撕开他们郁积压抑的胸怀,让他们尽情地诉说和宣泄。为让这种情感力量有一个蕴蓄、发展、冲撞、爆发、喷涌的过程,小说遵循着一个引而不发、先抑后扬的叙事理念。
正如小说描绘的半截山性格即是阴阳对峙、善恶对比、美丑反差,这座怪异的孤山也是隐喻《半截山》人物形象和情节变化的符号。借用小说主人公“半截山是完达山脉无情的‘弃儿’”的感叹,小说隐喻底层农民是政治运动的“弃儿”,知识青年是城市“革命”的“弃儿”。小说《半截山》出色地调用隐喻符号的变化,通过呼应式重复、递进式重复 “半截山”性格符号,将《半截山》中这些人物的性格变化、心理活动和发展结局剖析得通体透彻。例如温柔兼刚强性格的裴小玉、迷茫而又自私心理的裴小芹、阳奉阴违举措的韩东、既是施害者也是受害者的罗大壮……作者并没有沉沦在一般性的争斗与冲突的描写之中,而是用一种冷峻的眼光默默地观察着,不断地积蓄血腥和可怖的片段,孕育着思想的能量,以蓄势爆发。最后,小说通过主人公的感悟,点睛似地勾画出中国底层社会的芸芸众生之态:
半截山阳面的山坡平坦舒缓,它背阴的一面山势峭直险峻,这不正折射出了我国边远的农村,它的底层民众所具有的双重性格吗!当时势清明和顺,他们可以温良敦厚,与世无争,日复一日,耕耘稼穑;当时势激变动荡时,他们中的有些人身上所释放出来的某种暴戾和凶残,实际容易伤害和摧折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
阅读《半截山》,不但让我感受到作者邱以凯先生拥有丰厚的文学功底和渊博的人文知识,更让我领略了他的善良正义、思维深邃和文如其人。邱以凯朴实率真,温文儒雅,却有一双目光如炬的大眼,这也表征其外柔内刚的性格。听书友说,“文革”期间,住在山阴路同一弄堂的一位“右派”人物被红卫兵反复抄家,红二代出身的邱以凯知道后冲上前去,大声一吼,凭炯炯目光吓退了红卫兵小将。因此,在读《半截山》过程中,我似乎感受到作者与小说主人公是虚拟现实的同一人物:他出神入化地融入小说,“扮演”虚拟的主人公刘子卿,从始至终演绎着“一幕幕”令人心碎的凄美故事;他偶尔也会走出“舞台”,回到现实进行旁白点评,对石川、裴小玉的命运悲剧抒发烯嘘感慨,对“疯狂年代”的倒行逆施给出犀利的仗义执言。
因此,长篇小说《半截山》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描写以知识青年为题材的经典之作,具有隽永的艺术性、超强的可读性和浓烈的画面感。小说以冷峻的笔墨和悲怆的风格,展现了“疯狂年代”中国北疆农村知青与农民坎坷艰难的史实,也体现了学者型作家的思辨色彩与胆识。《半截山》对现今社会和后人都具有较强的警示和教化意义。小说结束了,悲剧的幕布却依旧没有拉上。“我冤枉啊!我不是坏人,他们才是坏人……”裴小芹的凄厉的尖叫声在小说的后记中回荡,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