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呼玛知青故事《金山岁月》

时间:2018-05-25来源:网络 作者:徐顺友 点击:
在金山大队下乡时,我曾在三线开过荒,打过羊草,铲过地,割过黄豆。跟拖拉机播过种,在康拜因上收过小麦。赶过牛、马车,赶过牛马爬犁,做过各种农活。搞副业在塔河修过铁路,在七十三林场筑过公路,在十八站盖过养路段的办公用房。拉过大锯,冬季上林场伐

      在金山大队下乡时,我曾在“三线”开过荒,打过羊草,铲过地,割过黄豆。跟拖拉机播过种,在“康拜因”上收过小麦。赶过牛、马车,赶过牛马爬犁,做过各种农活。搞副业在塔河修过铁路,在七十三林场筑过公路,在十八站盖过养路段的办公用房。拉过大锯,冬季上林场伐过大木,装过爬犁,归过楞。虽然吃了不少苦头,遭了不少罪,但自己也确实得到了锻炼,可以跟农民一比高下了。
 

      黄山上的松树,并不比大兴安岭的樟子松美丽多少。想当年上山伐木,到山顶上见到巨大的樟子松遮盖的面积,远比黄山迎客松大好几倍。针叶很茂盛,尤其是金黄色的树身漂亮极了。这是黄山松所不能比的。每次把大树伐倒后,光树墩就像小圆桌面大,一棵树能出二三立方木材。有时数一下树墩上的年轮,一般都有150~200圈。每每心里总有隐隐不舍的感觉。现在回忆起来在呼玛的十个年头,除了艰苦和饱经风霜外,其实收获也颇多。在山上干活,还经常见到鹿,狍子,野兔等动物在奔跑,灰鼠,花鼠在树枝上跳跃,啄木鸟在病树上啄洞捉虫,并不时发出“咚咚”的响声。哪怕冬季零下40度,照样有啄木鸟在捉虫。还能见到野鸡,“飞龙”及很多不认识的小鸟掠过。夏季在山谷里常听见布谷鸟在鸣唱……大兴安岭的春,夏,秋,冬景色不同,像一幅幅画卷,有各自的美。记得在金山地营子秋收过后,黄昏时分燕麦地里每年都会有一群一群的大雁,由北向南飞行,途中落下来休息觅食并过夜。大雁落地后嬉戏,找食并发出“敖敖”的叫声,在几里地外都能听见。在它们四周均有站岗放哨的大雁,一旦有人靠近时会发出惊叫,即刻雁群全部起飞远去。有一回见大雁落地不到五分钟,只听到雁群发出不正常的尖叫,忽然全都匆忙起飞远去。过了约莫半个小时,见老乡刘洪起两手各提着两只大雁,从燕麦地向地营子居住点走来。此时大伙都在院子里吃晚饭,见状围上去观看。大雁的羽毛是灰褐色的,每只都有八九斤的样子,和家养的鹅差不多。大雁的腿已被他下的夹子打断,老刘用剪刀把两只大雁的翅膀剪去后,扔进放粮食的大空木箱里,然后去食堂打饭。很多人继续围观评说。
 

      此时知青中间有人起头在凑钱,我一块,你二毛,他五毛,凑了大约六七块钱后,到老刘住处把钱放到他铺子上,去木箱捉了一只大雁便走。在知青们七手八脚把大雁的毛褪完时,见老刘跑过来直囔囔:这玩意也不好逮,我也从没逮住过,我是不卖的。知青没人搭理他,有人在剁大雁,有人架火,然后放进铝质的大洗衣盆里煮了起来。我也尝了几块,味道好极了。至今还回味无穷。想想当时要不是强买的话,怕是吃不上了。
 

      七拉八扯,还是说说黑龙江鲤鱼的事。休闲时间多了,知青就是看书,打牌,吹牛。老乡们却忙着逮鱼,个人搞副业挣钱。我跟老乡收过几趟鱼钩,觉得也不难。有一天。我回金山供销社买东西,路过铁匠铺,跟铁匠老张头说起逮鱼的事。老张头给了我一捆200多米长的12号铁丝。我扛着沉重的铁丝走了10里路,回到采石场的江边。我把铁丝的一头拴在江边柳树上,另一头捆上大石头用小木船运往江中放下。距离岸边20米样子每隔一米栓上钩子,鱼饵(用面粉,面筋,麸子等做成,蒸熟,晒干,样子像木头线团)。
 

      此时还是鲤鱼汛期,每天黄昏时(夏天七八点钟)放鱼饵。第二天旭日刚出大江水面(三四点钟)去收鱼,每天都能收获10多条。我最多一次收到25条鱼,大的有10多斤。最小的也有1斤以上。那时采石场顿顿吃我逮的鱼。鲤鱼味道太鲜美了,我还给队里知青食堂送过鱼。多余的学老乡腌起来,然后挂到树竿上晾干。有时收到鱼马上要上工了,就用细麻绳从鱼鳃穿过,从嘴里出来,等于栓上笼头,用小树枝插在江中养着,待收工回来再收拾。有两次回来不见了江中的鱼,才知道边防小艇来过,有人把鱼收走了,并留下钱,把钱放在铺子上。有时20元,有时10多元不等。人没有碰到过,正好有了这个钱,派人走10里地,去金山供销社购烟酒等食品享受了,大家都很开心。半个多月鱼讯过后,也就钩不到了,据老乡讲,每年六七月间鲤鱼会从下游逆水上游。那时各种鱼真多,老乡撒一网就半水桶鱼。现在想想那时真享受开心啊!
 

      有一次在逮鱼过程中,只见远处苏联边防军两艘快艇朝我们方向飞速驶来,在离我们小木船50米处突然速度放慢下来,两艘船一前一后在与我们小木船五六米处,老毛子水兵的面孔都看得很清楚。说实话大家心里有点慌,等他们慢慢地漂过去约50米后,小快艇又飞速开走了。事后问老乡才明白,他们快艇如不减速,我们的小木船肯定要被大浪掀翻,看来苏联士兵还是蛮讲道德的,如按当时中苏双方约定是不准在江心中捕鱼的,显然苏联士兵没有为难我们。
 

      作者简介:徐顺友,1952年生。1970~1979年先到呼玛县金山公社金山大队插队,后到县装卸队工作。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