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写作 >

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长卷 ——读《青春北大荒-工一连往事》有感

时间:2017-04-22来源:原创 作者:朱银龙 点击: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一个特殊的集体,更是一个特殊的群像。它是标以特殊的标签给工一连的。正如该书后记有一首小诗中精辟概括的那样:滿纸知青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一部充满可歌可泣文字的历史长卷,书中所反映的历史画面、生

   

     《青春北大荒》 反映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特殊的集体的故事。它是标以特殊的标签给工一连的。正如该书后记有一首小诗中精辟概括的那样:“滿纸知青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一部充满可歌可泣文字的历史长卷,书中所反映的历史画面、生活场景、人物印象、荒原、流金岁月依然是恍如昨日、抚今追昔,并不因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流淌而淡忘失忆。

      我也是一名下过乡的知青,曾生活在祖国东北农村的逊克县鄂伦春族山村,在那里与各民族兄弟姐妹,老乡们肩并肩地一起劳动生活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风雨如磐的九年,把自己的青春汗水奉献给了北大荒这块多情的土地。要不是改革开放落实了国家关于退休职工可以优先安排下乡子女进城顶替的相关政策,我可能还将继续书写一段与你们一样的人生履历。
      虽然我不是兵团人,但我们似曾相识,都有过你们所经历过的一切。这些天里,我认真地阅读《青春北大荒-工一连往事》。全书645页,六大辑,124篇30余万字的成稿,凝集了工一连全体兵团知青的边疆情结和心灵智慧。真实而生动,率真而朴实的笔触,炽热而温馨,执着而刚毅的话语跃然纸上。浸透着青春与汗水的交融让我沉浸在其中而不能自制,我被感动,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之中。
    《往事》的最大特点要属编委会定下的宗旨:“故事真实、真情实感、还原真相。”一句话,一个字,就是“真”。这是本书的灵魂所在,亦是出版者的唯一初衷。六大辑中,篇篇文笔干练,情真意切,绝不浮躁,没有冗长的过度渲染,也没有无痛呻吟的凄厉悲呛,她表达了兵团人的内心世界的广阔与豁达,将数百个“碎片化”的故事情节汇聚成一部宏大的,色彩斑斓的“知青创业奋斗史”一一展现知青的情景 交融和无畏的气概,以不忘初心、敬终如始的豪迈情怀从而得到众多知青读者的青睐。
     当我读到王礼民《第一次经历大烟炮》的文章时,文中讲述了作者平生经历的生死一劫,遭遇的北方特有的气象奇景“大烟炮”激起了我的共鸣。那惊心动魄、心有余悸的情景至今让我苦不堪言。有一年,我下乡后的第一次回上海过春节,恰逢风雪弥漫,好不容易搭上一位好心的卡车司机驾驶的“解放牌”敞篷汽车去龙镇火车站。刚上车时并不觉得有多寒冷,车过孙吴时有点不对劲了,风越刮越大,雪花飞舞,寒气逼人。呼啸的狂风裹挟着“大烟炮”顿时搅得天昏地暗,巨大的狂飙卷起雪花如水银泻地,顷刻之间把路几乎掩埋,行进中的汽车只得停在路旁,要不然保准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掀的稀里哗啦、车毁人亡。我此时被冻得浑身哆嗦,脸也被大风吹得铁青,快要麻木窒息。一点办法也没有,车头里早已没有空座,只能干挺。风稍一停息,车继续上路,幸好后车厢里有一位和我一起搭车的人,原本并不相识,两人都冻得龇牙咧嘴,上牙打下牙的,车厢没有任何可以遮挡风雪的地方,无奈之下,最后两人相互抱团取暖才躲过了一劫,侥幸之下终于到了龙镇火车站。“大烟炮”让我见识了东北的寒冷和遭遇,实在是刻骨铭心啊。作者的这段回忆重又勾起我的那段生死存亡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在读到李向东《我的木匠师傅吉化坤》一文时,作者用虔诚的心情歌颂了师徒间情同手足的生活往事,展现在我们面前一幅惺惺相惜的热烈画面。平凡中见伟大。虽没有战天斗地的豪迈口号,也不见训斥,更多的看到师傅的一频一举、一锛一刨,埋头苦干的实干劲,师傅以淳朴的工作态度为青年人树立了劳动者的朴质典范,循循善诱的传、帮、带为徒弟塑造了诚实可敬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师傅教会的不仅仅是劳动技能,但也教会了人生如何兢兢业业、努力创造生活的态度,使他的徒弟受益终身。如今师傅走了,他留下的一把木工长刨,蕴含着师徒情深的历史见证,尽管岁月颠簸,却始终跟随作者身边,从不丢弃,只为看到它就仿佛师傅就在眼前,继续激励着作者不忘初心,永不忘本。本篇至诚至情,谱写了一曲师徒劳动欢乐的友谊颂。
        作者龚少年《进军“火烧孟”-红卫团部垦荒点》记录了垦荒者的坚毅,永不言败的刚毅,坚守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此时想起唐代王昌龄《从军行》的诗,诗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创业者的雄心,垦荒者的决心大于天,即便是山隘险阻,水洞龙宫也要搅得它天翻地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从来就是兵团人的奋斗的标杆。从此以后,美丽的完达山来了共和国第一批勇敢的垦荒者,创业的足迹遍布在挠力河两岸,亘古荒原响起第一声春雷,这雷声预示着前进的步伐已经大踏步地向着未来进军!
         同样,作者在《架桥记》一文介绍了条件极其恶劣的严冬季节,在挠力河上架设通向完达山的木桥,体现了军民协力,众擎易举的生动场面。一听说要在挠力河上架桥,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就要在自己手上实现,甭提有多兴奋?无论知青还是老乡,迸发出的干劲如同江水浩荡无法阻挡。工地上人拉肩扛、机械轰鸣、打孔吊装、气锤高亢与满山号子声回荡在劳动工地的上空,汇成了改天换地的时代交响曲,震动了山谷而回声嘹亮。让建设者自豪。看着自己亲手架设的桥梁,心里充满幸福的神情。这也圆了几代人的夙愿,给边疆的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动力,作者用激昂的文字流露出由衷的感慨,相信读者也会被感染。
        读徐祖康的“序”由衷豁然开朗,“风云际会龙骧城”概括了工一连的创业成长历程,完美地歌颂了兵团人的“沃野千里宜纵马,一张白纸好作画”的不屈不挠精神,以勠力同心的豪情壮志“任山高水远,耕云播雨;天南地北,拓土安疆”之胸襟,凸现了工一连战友光前绝后、熠熠生辉的人生往事。“云起龙骧”再谱新篇。
        其实要写的人或事还有很多,因时间仓促只能掩卷细阅,慢慢解读。好在记录历历在案,唾手可得。俗话说:“窥一斑而见全豹”,信手撷取数篇回忆录,分明已感觉分量之重,沉甸甸的。这回忆的往事如数家珍,真有回家的感觉,格外亲切。《青春北大荒-工一连往事》不但是北大荒垦荒史的辉煌一页,更是天南海北知青屯垦戍边的青春缩影。这为激励后人提供了鲜活的历史佐证。
        草木漫发,春山可望。这春暖花开时节,“书友群贤居,满眼尽是春”。只因我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因文学的魅力和对历史现实的反思,构成彼此间的心灵慰藉而走到一起。“不鸣则已,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衷心祝贺《青春北大荒-工一连往事》面世并出版获得成功!祝愿工一连知青朋友生活幸福,继续发力!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