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上海交大入学通知书的故事

时间:2022-07-15来源: 彩虹晚晴天地 作者:俞荣斐 点击:
建校126年的上海交通大学,从7月12日开始分发2022年新生入取通知书。北京、天津、河北等全国22个外地省市的高考尖子将在这一两天陆续收到他们上海交大的入学通知书,他们将成为新时代的宠儿,跨入新的人生驿站。(上海高考延期,上海考生的入学通知书在7月底
建校126年的上海交通大学,从7月12日开始分发2022年新生入取通知书。北京、天津、河北等全国22个外地省市的高考尖子将在这一两天陆续收到他们上海交大的入学通知书,他们将成为新时代的宠儿,跨入新的人生驿站。(上海高考延期,上海考生的入学通知书在7月底、8月初发送)
       从1996年——上海交大建校百年华诞起,上海交大的入学通知书,就开始改变传统的书信文本格式,更多地融入交大的传统元素和新时代的气息。当然同样其他的高校也与日俱进、开始在入学通知书上,争奇斗艳,尽显风采。

一、2022年的上海交大入学通知书
       2022年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是礼盒装设计。通知书的正面即为校门——“紫气东来门”。
       校门上有学校牌匾,而这块牌匾也暗藏玄机——是交大建校126周年特别定制版校徽,取下即可佩戴。
       交大附赠了定制版的校史尺。校史尺将时刻提醒同学们,牢记饮水思源,砥砺前行,百廿六载开新篇;还有7款交小嗷玩偶则像盲盒一样,将随机出现在录取通知书礼盒中。
       交大录取通知书盒子的底面展现着交大从1896年南洋公学至今日之上海交通大学历经的校名、时期和校印,提醒着同学们,母校今日之辉煌不易,学问之路途要漫漫求索,未来之笔墨将交由你我。
二、1978年2月的交大入学通知书
       笔者是1977级交大学子,我的上海交大入学通知书是交大1978年2月10日(年初四)寄出的。
入学通知书正面
       45年前严寒的苏北大地却充满春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激战考场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十分欣慰的是,我不仅保留着当年江苏省盐城地区招生办的《1977年高校统一招生准考证》,还有成为孤本的第7700884号《上海交通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以上原件已经捐赠给大丰知青博物馆)
       一份现在看似普通的以挂号信邮政专递的入学通知书,同样承载厚重的饮水思源、爱国荣幸的交大元素和紫气东来,迎接春潮的热切期盼、
       我记得45年前填高考志愿表,第一志愿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志愿是上海铁道学院。高考结束之后,我估算自己发挥的情况,上海交大没有悬念。当其他已经入取高校的考生们通知体检了,但我体检的通知迟迟未来。
       事后我才知道,由于我在农场是定干干部,经交大招生组与上海农场管理局交涉后才通知体检,比其他考生推迟了半个月。我入校后,时任交大招生组成员的程龙根老师(后来成了我班的班主任)告诉我,他专门到华山路的农场管理局去了两次,农场管理局才同意让我参加体检。
       1978年的春节,处处张灯结彩、爆竹声声。我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却充满焦躁和期待。年初五(2月11日)中午,我听到邮递员在我家门口叫:俞荣斐取挂号信!我知道入学通知书到了,匆匆地拿了印章,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了有上海交通大学落款的挂号信。一个人,悄悄地看了一眼,喜出望外,但未告诉他人。
       当一家人团聚晚餐时,我拿出这份沉甸甸的入学通知书,并郑重地宣告,我家祖祖辈辈第一个大学生诞生了。我从历尽沧桑的父母的笑脸上,看到了灿烂的春光,不会饮酒的母亲也破例喝了一口喜庆的酒。
       1978年春,为了迎接这个伟大的转折,我当了次大款,花了近500元,装备了两件奢侈品,即永久牌28型自行车和原装日本西铁城机械表。由于家在老闵行,到徐家汇交大,骑自行车大约一小时三刻钟,既健身又便捷。如果乘当年的徐闵线,至少要2个小时。
       过完春节后的年初十,我踏上去苏北大丰的路,向当年同甘共苦的知青战友们以及培育我成长的领导一一道别。农场十年半的生涯,是我人生转折的第一个驿站,广袤和深沉的农场大地上,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血汗和坚定不移的足迹。
       2月27日是交大77级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清晨6点从家里骑车出发,8点不到就到了交大。在校园里寻找我们六系(机械工程系)新生报到的地方,并在那里帮着老师一起张罗。
       那时,我见到和认识了为我两次到农场局去交涉的程龙根老师,(事实上他也是47年生的,比我大几个月)。他还是叫我小俞,并通知我担任63071(液压传动和控制专业)班的班长,从而就顺理成章地加入了老师们接待新生报到的队伍。(那时不叫志愿者)
       我的任务就是,将我们班的同学、办完入学报到手续后,带他们到宿舍,并帮助他们运送行李。由于我们的学生宿舍在交大三号门外,此时,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就大显身手。
       我班的37位同学,上海籍的新生接近三分之一,其中居然有五位来自于上海市郊国营农场,而其中的四位还是我的室友。
       办理入学手续时,我利用“职务之便”,悄悄地留下了这份弥足珍贵的《入学通知书》。由于这是借用早期工农兵学员的入学通知书,学校没有留存,而我也没有上交,这就是这份通知书成立孤品的原因。在2018年4月交大举办77、78级校友进校40周年的活动中,我的这份入学通知书,大放异彩。
       四十多年前的入学通知书,自然留下了当年历史的痕迹。海丰农场革命委员会和上海交通大学革命委员会的字样清晰可见。通知书背面的入学注意事项,更明显带有那个时代的色彩。
       现在的学弟学妹们,看了会一头雾水,但作为历史,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
原件经扫描后,文字提取复制如下:
入 学 注 意 事 项
       1、学员自带毛泽东选集全套。
       2、学员自带入学通知书和选送单位介绍信。
       3、 党、团员转好党、团组织关系,经县(市)以上党、团组织转至中共上海市委组织组和共青团上海市委组织组。
       4、学员自带本人户口,并带足当月定量的的全国粮票票(交上海市粮票的须随交油票)和到校后第二个月开始的粮油转移证明信。粮油转移证明信上须注明原来每月粮食定量数(农村户口应注明是原粮还是成品粮及当地供应至何时止)。
       5、......,带工资学习的学员如需我校代发工资,请告诉原单位按月将工资汇我校财务组(账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徐汇区办事处华山路分理处 7189001)。
       6、学员需带全身所需农服(冬季须穿棉衣)、被褥、蚊帐、雨具、碗筷等生活用品。
       7、 解放军学员要带好,用衣、水壶、垫被、棉大衣、挂包、蚊帐、凉席、(如原系舰上的学员,下舰后要换成陆地上用的上述物品,如有收回物品应补齐,由学员随身带来学校)。解放军学员所带的供给证,原供应单位须填清所发物资项目、津贴费数字,粮食定量,入伍年月,由学员带来学校,报到时交新供应单位。
       8、来自工厂及部队的学员必须自带原单位发给的工作服。
     9、 绘图仪器(包括三件大圆规、丁字尺、三棱尺、曲线尺)、计算尺等学习用品均由学员本人自理,带来学校。
       10、报到时交半身脱帽一寸照片六张。
       11、 因故不能按期报到须有组织来信或电报请假。
       12、报到地点,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上海交大电话 370147。
附:高考1977——纪念恢复高考45周年
作者:俞荣斐(彩虹桥)
编者按:
       近日又到高考季,一千余万的考生,将自愿报名接受祖国的挑选。现在的众多考生,并不了解1977年中央高层恢复高考这场波澜壮阔的逆转的惊险,更不了解当年千军万马考生走独木桥情景。本文作者以亲身经历,简述当年冬天里的春天故事。
     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之久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这年的高考,积聚了太多的期望,这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是一个国家的时代拐点。电影《高考,1977》从一个侧面记录了这一段沉重,而又充满春意的历史。
       我作为570万分之一的考生,又作为百分之五的幸运者,亲身参与了这场惊天动地的历史变革。
       这一年冬天,苏北的海丰农场特别寒冷。但是,农场里数以千计充满理想、准备高考的知青们,都没有寒意。尽管我是一九六六届高中生,毕业前又曾是闵行中学和徐汇区的三好学生。但我没有报名,因为我是当时的农场领导,又是扎根农场的标兵。
       但是,我可没有闲着,场部机关的准备高考的场友们,几乎都到我这儿进行数理化考题的咨询,无形之中,我也断断续续的参加了复习。
       11月中旬,海丰的近千余名的考生,云集大丰县四叉河中学,参加高考数学的资格考试。我作为带队的,闲着没事,随手拿了一张数学卷,写了起来,阴差阳错,收考卷的将我的考卷也收了进去了。
       结果,我以83分,考分第一的成绩,通过了资格考试。当时,场部机关除了党委书记老陈(原杨浦区长白街道党委书记、带队干部)没有表态外,其余几乎百分之百的人动员我报名,但我还是下不了决心。农场的团委书记瞒着我,代我报了名,甚至报名费也是他们代缴的。
       当准考证发到我的手里的当晚,我与陈书记交流到深夜。他告诉我,不要影响工作,可以复习。至于考取了大学,我没有权力放你,这是农场局的事。这天离开正式考试,还有十天。
       12月10日、11日,我参加了这场百万人走独木桥的决战·,后来被第一志愿的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由于情况特殊,我的入学体检通过交大招生组与农场局沟通后,才准许参加的。
       从此,我离开了浇灌过青春热血的农场大地,走向了人生的又一个战场。
       2021年春,作者专门到45周年之前参加高考的战场——大丰县四岔河中学故地追梦。原四岔河中学,已经改造为上海农场学校。

(责编 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