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他与胶片的不解之缘

时间:2020-01-05来源:海哥博客 作者:刘宏海 点击:
这张照片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2团(饶河农场)上海知青靳立明,刚刚担任电影放映员时拍摄的工作照。从那一刻起,他与胶片结下了不解之缘。 靳立明曾就读于上海松江二中。这个学校与上海其他中学有所不同,因为国际著名摄影大师郎静山曾经在这所学校任教,为
 
     
  这张照片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2团(饶河农场)上海知青靳立明,刚刚担任电影放映员时拍摄的工作照。从那一刻起,他与胶片结下了不解之缘。
       靳立明曾就读于上海松江二中。这个学校与上海其他中学有所不同,因为国际著名摄影大师郎静山曾经在这所学校任教,为了纪念大师,一直保留着摄影课,使这个学校的学生有幸早早地接触到这门以光影为技的学科。当年,小靳带着姑姑送的一台简易照相机在学校里开始学习到了摄影基础知识。
后来,伟人一挥手,学子变桑农。小靳要到边疆去屯垦戍边了。他没带更多的衣物和食品,而是特地到淮海路旧货商店去掏来一台已经损坏的旧相机,回到家里自己动手把它修好,带着下乡了。
       务农是艰苦的,但在已经掌握了摄影技巧和懂得了摄影寓意的靳立明眼里,那广阔的原野、忙碌的人们都是镜头中的美图。他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拍摄感动他的画面,有拖拉机奔驰在原野上的场景,有挥汗如雨的夏锄人物,有手握钢枪的兵团战士,有憨厚善良的职工家属……那时都是用胶卷拍照,在土得掉渣的屯子里,怎么把胶卷冲洗出来,着实让小靳费了一番心思。但再大的困难也没有难住他,他自己动手制作了印箱和放大机。在一个老乡的大力支持下,利用他家搭建的一个小仓房,布置出一间暗室。因为仓房破旧,四处漏光,经过多次观察,只有在没有月光的夜里才是真正的暗室。于是,小靳就等到没有月光的夜晚来到暗室里冲洗胶卷、洗印照片,有时一直忙碌到到东方发白。当战友们和老职工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照片上时,个个脸上笑开了花,小靳的心里也满是欣喜。但也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有一次,当他心爱的胶圈被一个老职工的小孩看到,以为是卷筒糖果,一把抢过去,把胶卷拉了出来,辛辛苦苦拍的照片全部曝光,让靳立明心痛了好几天。没办法,他只好托人到城里去买廉价的处理胶卷,再重新拍摄。
珍宝岛之战打响后,靳立明光荣地加入值班分队,成为武装战士。军事训练时,拉练时,他都在寻找有意义的画面拍摄,队伍开进珍宝岛战区执行防务任务,他也拍了许多照片。终于有一天,连长很不情愿地把他从战区的二线阵地上调回老连队。原来,团里知道靳立明会拍照,就调他去当宣传干事。当靳立明赶到团政治处报到时,正巧电影放映队的老放映员刚刚去世,于是,他被拽去顶替当了放映员。这样,靳立明没有当上宣传干事,转而干起了放电影的活。这工作也不错,靳立明当然非常喜欢摆弄胶片和放映机,还能常常到各连转悠巡回放映。
       那时,兵团各级都很重视文化生活,都组建了放映队、文艺宣传队,既宣传毛泽东思想,又丰富了战士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可是,电影放映机是紧俏物资,各团都急需补充放映设备。他们团的一台解放103型移动式 35mm放映机是“八一”农大停办时调来的,1971年农大复校,恢复招生了,那台放映机也被要了回去,22团就成了缺机户。兵团根据基层大量缺机的情况,决定自己组装电影放映机,成立了组装小组。有修理照相机经历的靳立明就被派到兵团去参加组装,这次选派对他这个有专研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求之不得的机会。这个小组由五人组成,归兵团电影工作站领导,工作地点就在佳木斯火车站对面的兵团电影院楼下。组内由负责技术的老王总抓,木匠老赵负责制造机箱和设备包装箱,靳立明和双鸭山知青小邱,以及北京知青小孙负责设备加工和组装。首长交代的任务是年内制造出9套、共18台35mm电影放映机。靳立明他们报到时,还一无所有,可木匠老赵已经按样机做出了好几套机箱和包装箱,几可乱真。老王带着小靳到上海去采购设备部件,没想到,上海的“八一电影机械制造厂”无法提供正品部件。老王寻思着不能空着手回去呀,就向厂方提出要半成品或毛坯件的要求,甚至废品件也要。“八一” 厂经不住他们软磨硬泡,同意他俩自己到废品仓库去挑选。后来厂里动了恻隐之心,终于同意提供18套放映机“心脏”的正品组件——“斯科特”间隙运动装置(不是总成)。小靳和老王兴高采烈地带着这些“正品”组件和许多“废品”零件回到佳木斯。组装小组正式开工,他们对那些挑出来的废品零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加工,使它们变废为宝。再把“斯科特”间隙运动装置的组件、光电还音组件、焦平面强光灯箱组件和影片动力传输系统组件组装成一个总成,再安装到机板上。这些组件配合精度极高,务必细心安装、认真检查,丝毫马虎不得。他们自己制定了组装标准,要求既不损伤胶片又达到最佳放映效果,还要力争设备寿命最长化。组装中最关键的是“斯科特”间隙运动装置的组装,它直接影响放映效果和设备寿命。这在“八一”厂是由技师级老师傅操刀的,据说每人每天只允许装三个,装多了怕眼花出错。情绪不好,也不能上岗。而靳立明他们只是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知青,困难之多可想而知,但他们边干边学,反复试验,终于圆满完成了所有组装任务,缓解了基层连队看电影难的窘况。
       靳立明和小邱、小孙都是从基层来的,回去时要带回原单位一套放映机。他们仨从组装一开始就对属于自己的机器打造得格外精心,挑选或加工了最好的配件。靳立明还替自己的机器设计安装了三项新东西,一是新光源——当时刚出现的卤素电光源,光照强度提高了3-5倍。这种光源连“八一”厂也未使用过,靳立明率先用上了,为今后放映宽银幕影片创造了条件;二是安装了新的硅光电还音系统;三是自行设计制造了一种小巧的试片架车。检修过的放映机和周转的影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跑片环检查,此前都用手持片环,既不可靠、又累人,还容易划破手指,有了这架车就可以很轻松、安全地进行片环检查了。这样靳立明组装并带回22团的放映机可谓当时最先进的了。1995年靳立明重返饶河农场时,在俱乐部看到了当年自己亲手组装的那台放映机,24年后竟然还在工作着,这让靳立明激动得无可言状,也印证了靳立明当年的一丝不苟。
       靳立明从此一直在电影放映员的岗位上工作到返城。回上海后,靳立明进入上海市科技协会从事科技声像服务,创造出五年为全国23个贫困县各提供一百多部科技、科教电视片的业绩,还承接完成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多个影视片项目,发挥了一个电影人的智慧和才干。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