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因为大米,当年我们选择了去鲤鱼洲

时间:2019-10-22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龙井茶 点击: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选择中渡过,不是自己选择,就是被选择。成年前的岁月里,所有重大选择,我们无法决定个哪一个打勾或者打叉。父母亲的意志或是我们必须顺从的行动。 五十年前的那场红色风暴,把全国69届青年学生刮进了一片红的浪潮里去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选择”中渡过,不是自己选择,就是被选择。成年前的岁月里,所有重大“选择”,我们无法决定个哪一个打勾或者打叉。父母亲的意志或是我们必须顺从的行动。
 
五十年前的那场红色风暴,把全国69届青年学生刮进了“一片红”的浪潮里去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面对人生旅途中第一次重要抉择,对于我们才刚刚16岁的懵懂少年来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唯一的单行道,没有反向选择。

 

去黑龙江,太远太冷;去云南,太远太热;去安徽,不远但吃杂粮太苦。去江西,不远还吃大米,于是,选择去江西,大米便是最好的理由。
 
每一个选择都有不同的结果,走不同的路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鄱阳湖边,有一个叫鲤鱼洲的地方,圩堤里是野性秀美的田园风光,一首荒芜的歌。
 
水稻,田地植物体系里的生命主角。从绿油油的秧苗“一拳带一扭,扯其过别丘”,到金灿灿的谷穗,变换着鲤鱼洲的颜色,每一季颖壳灌浆,每一轮春播秋收,成熟了稻米,也滋养了知青们的心智和身体发育。

我们和水稻一起经受风雨洗礼,一起成长。年复一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
 
因为大米,当年我们选择了去鲤鱼洲。
 

记忆具有选择性与过滤性。我们回忆过去,是因为过去的时光里,留在记忆中最深的印记是“青春无悔”。那个年代青春期的冲动和豪情付出,是不讲代价的,用现在的网络语来形容:燃爆了。“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小车不倒只管推,扁担不断只管挑”。那种战天斗地的画面虽然早已褪色,却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当然,也有“天上乌洞洞,马上要起风,起风就落雨,落雨不出工”。渴望歇一歇,睡个懒觉的心绪,在极度疲惫之后,与“鲤鱼洲风大,风大好展红旗。鲤鱼洲路滑,路滑好走革命路”的硬核交织在一起的心灵挣扎。然而,从人性角度考量,这种纠结其实并不矛盾,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不歇要倒桩”。
 
鲤鱼洲岁月包容了我们的任性和蹉跎,太多太多的知青梦,伴随着南来北往的雁鹅,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又排成个一字,飞向远方,把火热的集体生活写成了一首首田园诗,变成了一首首裹满汗水和泥巴的芳华舞曲。
 
1975年的日历,翻开了划分时代的一页,鲤鱼洲在历史长河中走到了一个“被选择”的拐点,漫漫岁月沧桑,在梦想和现实交融的情感子宫里,我们慢慢被孵化,被催眠,脱胎换骨,最终完成蜕变。从那一年起,知青命运被改写,兵团战士换上了农场职工的马夹,老知青成了名副其实的“新职工”。
 
1979年,席卷全国的“回城潮”把知青们推回了当年“一片红”的出发原点。
 
结束知青生涯40年后的今天,重启珍藏记忆,我们又一次选择了鲤鱼洲这个地方,不过,这一次选择的已经不再是“大米”,而是回味生米做成熟饭后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圩堤里依旧野茫苍劲,一幅永远也画不完的超现实主义油画。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