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梦醒温都尔汗

时间:2018-12-06来源:《梦随风万里》书摘】: 作者:林小仲 点击:
1971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夕阳西下,青年点炊烟缕缕,正值农村秋收大忙季节,劳累一天的知青们个个筋疲力尽,整整齐齐靠在炕上的被褥卷上,有人在望着顶棚发呆,有人在议论着一天里的趣事。混上大队采购,经常到外面出差的白静中突然从外面闯进来,大家都很奇
 

1971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夕阳西下,青年点炊烟缕缕,正值农村秋收大忙季节,劳累一天的知青们个个筋疲力尽,整整齐齐靠在炕上的被褥卷上,有人在望着顶棚发呆,有人在议论着一天里的趣事。混上大队采购,经常到外面出差的白静中突然从外面闯进来,大家都很奇怪,他早上才乘早车去扎兰屯,怎么晚上就赶回来了。
 
白静中是我们青年点中第一个当大队干部的人,后来离开阿荣旗投奔他在大庆油田的大哥,曾任华北油田计划处处长。他进屋后急忙关上了门,把大家召集到炕桌旁的油灯周围,十分惊愕地说,出大事了,他在扎兰屯听人讲,林副主席乘飞机投奔苏联,飞机爆炸身亡了。这一消息对我们这些从中国政治中心北京来的知青来说,太让人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了。
 
林彪是中共九大通过的党章中规定的毛主席的接班人,林彪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在那个年月里,亿万中国人每天都在挥动着《毛主席语录》高呼“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毛泽东无比英明伟大,即使是我们响应他的号召,在农村饱尝艰苦磨难时,也对他的政治伟大深信不疑,而这个消息使我们困惑之余惊呆了。
 
为了证实这一消息的可靠性,萧庆平赶紧打开了他的七管收音机。那时呼盟与苏联一江之隔,两国关系十分紧张,从意识形态的对立发展到争夺黑龙江、乌苏里江上一些岛屿的武装冲突,在黑龙江听“莫斯科广播电台”比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还清楚。我们这些关心政治变化的知青,常从“敌台”中获取一些消息,知道一些大山外面的事情。大家屏住呼吸听着收音机里“莫斯科广播电台”那熟悉的却又怪腔怪调的汉语广播,播音员果然在反复播送关于林彪事件的报道。因为距离9·13事件发生的时间有一段时间了,莫斯科广播电台讲得很具体,而且还有评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彪9·13事件”开始向社会公布,后来中共中央也就此下发了传达文件。1971年9月13日,林彪一家仓皇出逃,在蒙古境内的温都尔汗,三叉戟256号专机爆炸,机毁人亡。
 
一声震惊亿万狂热投身“文化大革命”人们的思维的巨响,宣布中国现代迷信神话的破产。特别是正在上山下乡的知青中发生了巨大的动摇,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政治上敏感的人开始对“文革”反思。
 
我从小在大型革命回忆录丛书《星火燎原》和《红旗飘飘》中知道一些党史、军史,对林彪更是了解一些,彭德怀、林彪、粟裕、刘伯承、徐向前等人都是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著名的军事家。林彪17岁考入黄埔军校,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20岁参加南昌起义。
 
林彪24岁时任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的红一军团军团长。
 
林彪30岁时任八路军115师师长,领导了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平型关大捷。
 
林彪40岁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四野)司令员,在1945年至1948年的短短三年中,东北野战军由初到东北时的10万干部战士,发展成百万大军,四野麾下20个军,林彪统帅着130多万人的大军,参加了辽沈大捷,解放平津的两大战役。四野在林彪指挥下,从中国最北方的黑龙江畔一直打到最南方的海南岛。
 
林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42岁。
 
林彪48岁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是十大元帅中最年轻的一位。
 
林彪1958年51岁时任党中央副主席,并于1959年9月取代彭德怀任国防部长,主持军委工作。
 
林彪64岁时,1971年9月13日出走,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身亡。
 
一位战功赫赫的著名军事家,一位党章上规定了的毛主席的接班人,一位与毛泽东一起在“文革”中受到亿万人民崇拜的伟人,为什么会突然兵戎相见、分道扬镳呢?在传达林彪罪行和他的“571工程纪要”时,我们注意到这个纪要攻击当时的社会是挂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封建王朝。纪要里提到干部去“五七”干校和上千万知青“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前一条提法我们感到茫然,而这后一条与我们这些人命运相干的问题,却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1971年9月13日发生的党的副主席林彪外逃事件,对我们这些曾狂热参加“文化大革命”,狂热拥戴毛主席和林副主席的知青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政治震撼。政治狂热、政治盲从开始从这一代人身上消退,人们逐渐从事件本身,回顾党的历史,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矛盾,开始对“文化大革命”的正确表示怀疑,开始从对毛泽东神一般的崇拜中,恢复到理性思考和判断中来。
 
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寒风拍打着窗纸哗哗作响,村里不时传来犬吠,劳累一天的我们谁也不觉得困,可怜的小油灯的灯油加了一次,又加一次。大家在北大荒的山村里七嘴八舌发表自己的议论,也有的人从党内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谈了他们的想法。更有人把这种打完天下后,便开始相互争斗残杀,归于中国封建制度影响根深蒂固。他们从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和杨秀清的内讧,谈到“文化大革命”内斗自毁长城,但更多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这群二十几岁的知青解不开的谜。第二天青年点的知青们大都没去上工,村里老乡们搞不清楚青年点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同学中有一位叫萧庆平,他的父母一对学有所成的年轻专家夫妇,1955年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毅然抛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带着幼小的他返回祖国,到水科院工作,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文革”中他父母都受到冲击和迫害。他和我一起到阿荣旗插队,他才思敏捷,温都尔汗的事对他震动很大,他很渴望从深层次上了解这些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萧庆平在粉碎“四人帮”后,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科社系国际共运专业,一直在那里读完博士。但让人感叹的是,当年他的父母带着年幼的他,从美国返回祖国投身建设。而学有所成的他和他的夫人,一对中共党员,在1987年,带着自己年幼的孩子返回了他的出生地美国。我若干年后去美国洛杉矶时,曾去他家拜访。他现在还在工作之余,不遗余力搜集中国“文革”中的各种史料,包括那个时期的首长讲话、大事记、造反派刊物等,他利用假日把它们装订成册,作为他的业余研究项目。他对自己祖国一段深重的苦难历史,认真负责的研究精神很让我感动。我衷心祝愿他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取得成就,把一段他和他的知青同伴们亲身经历的真实“文革”史的评价和分析告诉后人,警示后人。
 
东北嫩江畔,阿荣旗北京知青茅草屋中的煤油灯,在那个让人震撼的历史关头彻夜未熄。远离北京,远离政治中心的知青们,从“林彪事件”中思考着自己和祖国的未来。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