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往事 >

我记忆中的招商二村

时间:2017-06-30来源:开心网 作者:陈洪英 点击:
(招商二邨大门口) 招商二村建于40年代末,位于今虹口区青云路167弄上海海运局家属宿舍。当年是专为招商局的船长、轮机长、工程技术人员等白领盖的宿舍。这里建有14幢二层楼房,共94个门牌号。解放后陆续搬来了一些南下的机关干部及一些普通船员。由于大多

 
                                                                                                                                                                                        (招商二邨大门口)
 
招商二村建于40年代末,位于今虹口区青云路167弄上海海运局家属宿舍。当年是专为招商局的船长、轮机长、工程技术人员等“白领”盖的宿舍。这里建有14幢二层楼房,共94个门牌号。解放后陆续搬来了一些南下的机关干部及一些普通船员。由于大多数住户的自身素质比较高,所以邻里关系也十分和谐。门房间值班员手中的一串铜钥匙可以打开全二村每家每户的每一间房门。
50年代,这里除各家门口的小花坛外,二村建有被居民称为前操场、中操场、后操场的三块公共绿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家家门口绿树成行,操场上桃柳成荫、花草争艳。后操场抗战时留下的水泥碉堡是孩子们捉迷藏,逃江山的好地方。1958年中操场的一半,盖起了家属食堂。许多双职工子女就是在职工食堂的陪伴下长大的。中操场的另一半建起了儿童乐园(中操场位于当时的家属幼儿园后面),儿童乐园里有滑梯、翘翘板、踏水车、大转马……当时虹口公园的儿童乐园也不过如此。夏日的夜晚,大弄堂里有时拉起了白色银幕放映电影,有时搭起了舞台演出种类节目(万胜新的母亲、王东东的姐姐都是当时局里职工演出队的骨干)。这在当时的上海可是一个非常让人眼馋的,环境相当舒适的生活小区啊。



 
                                                                                                          (建造了六十多年的住宅已经显得陈旧)

 
每年暑期中、高考发榜的日子,总有那么一群孩子们会早早地在大门口等候邮递员的到来,然后跟在自行车后面一家一家的跑。录取的喜讯很快就传遍了全二村。因为每年都有不少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所以,发榜的日子就大家就像过节似的特别兴奋。那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大孩子很自然地就成了小孩子们心中的偶像。招商二村最兴旺、最祥和时期的情景至今还留在我的脑海里。
不久,后操场的绿地没了,竖起了95号和96号两幢红砖青瓦的三层楼房。
自然灾害期间中操场的儿童乐园被拆,养起了小球藻,种起了蔬菜。1964年这里又建起了97号和98号两幢四层楼房。
1971年家属食堂被拆,建起了99号一幢五层楼房。
文革期间,因为这里大多数老住户不是家庭成份偏高,就是文革中受冲击的老干部。于是一场“房屋革命”又开始了。许多原来由单位分配租住一套房的住户,被逼着挤到其中的一间,另一间就让造反派收回后又分给了新的住户。这些新住户中大多又都是造反派。这下可好,“黑五类”和“造反派”住在同一套房子里,邻里关系每况愈下。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谁受气、谁专横是可想而知的了。文革结束后,随着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不少老住户陆续搬离了二村。新住进来的人员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舒适宜居的二邨住房)

 
由于房子建于国共交替时期,虽然外表不错,实质却很差。按照计划经济时的企业财产折旧办法计算,1~94号的房产帐面价置于60年代就应归0了。海运局曾多次考虑改造翻建。可按照区政府的市政规划,翻建时必需把周边的棚户区一起带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海运局没法承受,只能放弃。于是,有点头衔、有点能耐的住户都设法搬到局里的其它宿舍去了。没搬的大多是平头百姓或经济不太富裕的人家。儿孙们大了,住房渐显拥挤。于是,搭搭建建也开始了。楼上的的发展空间较大,有搭三层搁的、有封晒台的,更有甚者,在底楼的后天井上再加上二层。楼下的没辙,先是住在弄堂尽头的人家盖起了小平房,以后房前屋后也不断地盖起了“新房子” 。后来,年轻人都买了商品房搬走了,留下家中老人住守在这儿。没有老人的就把房子租给了外来的打工者。再后来,打工者又把房子分隔后做起了二房东:大房间隔一下住2 家;后房间本来就不大,就住一家吧;厨房有6平米,还可以住一家;后天井不算小,也可以搭张床再住上一家……新的七十二家房客就这样产生了。
最最难以容忍的是:80年代初期,海运局安国路宿舍拆建,中操场、后操场的空地上以及前操场的绿地上盖起了许多临时性的如工棚似的平房,用来安置被拆住户。多年后安国路宿舍新房落成,这些临时居民,也很快搬走。后操场空地的房子也拆了。但前操场和中操场的临房却在此存在了二十多年。现在专门用来租借给外来人员,有的还在里面开起了公司,办起了工场,开起了店铺。这些房子没有厨卫,没有下水道,临房内违规使用煤气,乱拉乱接电线等安全隐患处处可见,周围居民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有的外来人员还私自在租下的房子边上又盖起了新的平房。在这里盖房子可是个好地方,城建管不着,物业不来管,居委会更是不插手,就是苦了老百姓。
据说这里的房子要拆迁,几十年了,几起几落一直不能兑现。可老百姓的日子还得过下去呀。前几天看见一位老外拿着相机在村里到处拍照,其用意不得而知。

                                                                                                                                                                                                                                                     (原文载2009年开心网)


                                                                                                           (右一为作者)

 
 
                                                                                                                                                                                                                         (发小同学们在即将动迁的老宅前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