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口述 >

在西双版纳的日子里(之一)

时间:2019-10-17来源:老吴美篇 作者:吴畏 点击:
1964.9~1969.4在上海市复兴中学就读 革命大串联 退休七年来,我们夫妇,已经成了朋友圈里公认的背包客:不是在旅途上,就是在做着出游的准备,每年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日子在旅行;也许,这说走就走的爱好,就萌发于那时: 1964年,我通过全区的统一考试,进

1964.9~1969.4在上海市复兴中学就读
“革命大串联”
       退休七年来,我们夫妇,已经成了朋友圈里公认的“背包客”:不是在旅途上,就是在做着出游的准备,每年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日子在旅行;也许,这“说走就走”的爱好,就萌发于那时:
      1964年,我通过全区的统一考试,进入了作为上海市重点中学的复兴中学就读,我的“名牌大学梦”也由此变得更加确切而坚定。但是,1966年,“文革”刚爆发,就被改了个“上海市工农第一中学”的“革命化”名称,并匆匆在每个学生证上都加盖了印戳,我至今仍不知道当时的“第二”乃至“第三、第四”中学在哪里?只知道从那时起,“刘项原来不读书”了!
        但是,一下子“停课闹革命”,百无聊赖,第一拨出去“革命大串联”又轮不到我们这些成份为“职员”的“逍遥派”,直到1967年的冬天(1月31日),“革命大串联”已近尾声,因为从未出过远门,我和一位中学同学王小涵,各自怀揣了家长给的十来元钱,就急切地要去“经风雨,见世面”了!我们天没亮就沿着铁轨步行前进,好不容易走到南翔,已是筋疲力尽了,“步行串联”的宏旨早被抛在脑后,便乘隙溜上了312次沪常普客列车,但在无锡南门就下了车,步行进的城。还好,那时候,吃、住、行都是免费的,接待站也不少,我们住的还是市委交际处,接待人员很客气,环境清净幽雅。我们在无锡待了两天,登锡惠山遥望了一下太湖,“梁溪”虽好,也不敢久留,便凭着学生证乘上了北上的火车。先是到了南京,我们去了中山陵、明孝陵,我还记得,从城里向郊外走去,看见一路上有叫卖那种青皮紫心的“大萝卜”,口渴嘴馋得直咽口水,却舍不得掏钱买一个!2月6号,我们乘“东方红一号”轮溯长江而上,两天后到了武汉,我们是在珞珈山下、东湖畔过的除夕夜,却不曾“又食武昌鱼”,外面雨雪交加,还是老老实实地享用接待站里的“免费餐”!接着又搭乘了四天三夜的长江轮船,“轻舟已过万重山”,从朝天门码头登上了山城重庆。那时候,我们满脑子的都是《红岩》里的场景,因此,歌乐山下的“白宫馆”、“渣滓洞”就成了“串联”的首选,至于以后又去了哪里,既没记下也没啥印象了。我们这趟“革命大串联”的最后一站,是桂林,但那时节,“武斗”的苗头已经显露,街上路人行色不安,我们只是到慕名已久的芦笛岩、七星岩去了一下,就匆匆赶往火车站,却楞是挤不上车,只能在火车站宿了一夜,看见许多解放军士兵荷枪实弹地在站台上执勤,归心更切!那是1967年2月22日,我们在23日夜回到了上海。
        当然,万事开头难,有了这第一回,到了那年的夏天,我又脚痒痒的了,心里向往的是伟大首都北京!于是,便与里弄的邻居、也是小学的同班同学“阿宝”(真名叫杨燧发),各自揣了几块钱,就又上路了。那时,大规模的串联已结束,我们无法名正言顺地搭乘火车,于是就悄悄溜进车厢(304次沪宁普客),倒也顺当,到南京后自行过江,又乘上74次沪西直快抵徐州,已是凌晨二点多,即转乘22次沪京直快,很快就要到济南了,却突然碰上要查票,我们赶紧从前边的一个小站下车,已然是上午十时了。顾不得进城,硬是与路遇结伴的嘉兴人祁和俊一道,徒步走到泺口过黄河大桥,到对岸的桑南。说起来,真是惊险异常,起先我们攀上一趟货车,就马上被车站工作人员发现,赶了下来,后来经过观察,要待货车慢慢地开行起来,我们才迅速奔过去,先抓牢车侧的梯子,然后飞身一跃,站稳,车站人员即便看到了,也望尘莫及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后怕!翌日早晨到达沧州,再搭棚车至天津,又是第二天拂晓了,于是去了市里劝业场等地一逛,然后又乘车在黄昏时分抵京,出站时正赶上一场大雨,甚是狼狈,此时,从七月二十四日离家,已是七月二十八日了!接下来,遍游中山公园、工人体育馆、农业展览馆、景山公园、北海、动物园、颐和园、天坛、北京图书馆、前门、天桥,八月二日,在天安门广场留了影。而在游中山公园时,还与阿宝携手,从一个池塘里救了失脚落水的甘肃人宋怀斌。八月六日开始返程,也辗转天津、济南、徐州、浦口,于八月八日抵沪,但最后“一脚踩空”,被查票人员“逮个正着”,罚款五元,由于口袋空空,后来还是让家里补交的!届时七、八月间,正值首都红卫兵围困中南海,群情激昂,打着标语横幅,高呼“打倒刘少奇!”的时间段,我们却仅仅是乘车路过时的匆匆一瞥,至于在天安门广场多次举行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集会,则根本没有去“轧闹猛”,也就不甚了了了!
       时至今日,倒是一张陈旧的学生证,那上面几个已经褪了色的“无锡站”、“重庆站”、“桂林站”的印戳,一张重庆大串联时的示意地图,天安门前的留影,还有,笔记本上的那些简略记事,不但从一个侧面见证了那个时代,也是我爱好旅行的起端吧?!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