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对当年上海“域外办场”的思索(一)

时间:2019-04-01来源:原创 作者:王宗仁 点击:
在近距离接触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尝试解读当年的一本小分队工作笔记的过程中,对1968年上海到江西等地筹办知青农场(以下简称域外办场)有了新的认识,深深感到,域外办场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化为乌有的,是一个比小分队更加难解的历史之谜。因为它关系到

在近距离接触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尝试解读当年的一本“小分队”工作笔记的过程中,对1968年上海到江西等地筹办知青农场(以下简称“域外办场”)有了新的认识,深深感到,“域外办场”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化为乌有的,是一个比“小分队”更加难解的历史之谜。因为它关系到我等平头百姓难以涉足的省市级乃至更高的层面,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能做些揣测,录以备忘。
(一)关于“飞地”
1、当年的“域外办场”意在建成“飞地”
2013年5月笔者从新浪博客等处看到“迭飞”的回忆录,得知1968年上海到黑龙江新办农场是不迁户口的“飞地式”农场。但是,在此前后搜集到的江西方向的文字资料中,都没有出现有关“飞地”的内容。
此次浏览毛大德先生保存至今的余干康山“小分队”的工作笔记中,则看到了当年沪赣两地讨论新办农场的领导体制时,是同意“上海办、上海管”的原则,从而说明当年到江西新办农场也是“飞地”性质。不过,直到当年7月底各方在具体问题上仍处于纠葛状态,之后某一时刻溘然夭折。
而当年到黑龙江新办农场在“飞地”问题上的遭遇不完全一样,没有不顺利的开端。
2013年5月“迭飞”发表的回忆录中说,“过了一个月(即到了7月——引者注),情况突然变化了,带队的老干部黄炳坤同志通知我说,春桥同志决定,农场不办了,人员统统交给黑龙江当地,有军垦、人民公社插队落户两种形式。户口怎么办?迁。就这一个字,改变了无数知青的命运。而原定方案是不迁。是带户口下乡。我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会改变的。也无从打听到。”
此外,“迭飞”的微信公众号2018-03-05发表的回忆录《1968年上海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原方案是到黑龙江自办农场不迁户口的》中说,当年黑龙江方向的新办农场,在4~6月间的进展顺利,但是7月中旬接到市革会通知,“原定户口不迁,现在变了,春桥同志说了,这样不行,物资全部从上海运过去,太麻烦了,不如把人员全部交给黑龙江省农垦局,由他们统一安排分配。物资由他们出,人员中的学生户口上海市迁到黑龙江省。干部就不派了。”
毋庸置疑,当年上海方面从一开始是立足于“飞地”形式的,并以此为前提与黑龙江、江西等地进行联系。在1968年上半年这样的时候,这种“飞地”思路很可能是全国唯一的。
2、曾有流言“安家不落户”
虽然当年上海的“域外办场”并没有在人们的岁月回忆中留下 什么痕迹,但是当年7月31日《上海红卫战报》第2版的“红卫兵论坛”有一篇署名“洪晓魁”的千字文《斥“安家不落‘户’”》——
最近几天,一批又一批本市应届高中毕业生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认清工农是自己的朋友,向光明的前途进军,正在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地奔赴郊县农场。
看着这一支支胜利前进的革命大军,一小撮在下乡上山问题上和我们赌红了眼的阶级敌人是何等的憎恨啊!图穷匕首见,他们妄图在这些有志青年身上捞到最后半根稻草,放出了“坚决不迁户口”、“安家不落‘户’”的浑浊浑浊空气。
一些本来对下乡上山就放不下心的人,一听到这股风言风语。耳根又软了,私字的小算盘又滴里嗒啦地忙碌起来——还是人先去,户口留一留吧,这样留了条后路,敢情不错!这些人一接到批准通知单,就成天昏昏沉沉地围着户口团团转,一张户口顿时变得性命交关,好像遮去了半边天,犹豫于公私之间,徘徊于公私之间,思想回潮,彷徨不定。
在户口迁移上留一手,就是政治上后退一步。抱着“安家不落‘户’”的梦想,实质上为今后在农村的前进道路上埋下了一颗危险的定时炸弹,它随时可能爆发,随时可能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使你迷失方向,正路不走走歪路。亡羊补牢,未为晚矣,防微杜渐,方为上策。
应该做出,过去在陈曹的修正主义毕业分配路线控制下,在其反革命经济主义影响下,有相当一批郊县农场的青年曾经上过这个“户口保留”的当,不少人每个月跌跌撞撞地赶回市区捞粮要油,牵三挂四,结果干脆赖在市区,形成变相的户口倒流。现在阶级敌人破坏下乡上山的罪恶阴谋已经被广大农场青年和革命家长彻底戳穿了,这套啼笑皆非的破烂货正在一步步丧失市场。中央最近发出的七·三布告明确规定:一切外地人员和倒流城市的下乡上山青年,应立即返回本地区、本单位。我们奉劝目前一些彷徨的同志,千万注意,不要在关键时刻中了阶级敌人的奸计,做了种种旧习惯势力的殉葬品!
广大有志气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下乡上山的决心是绝对动摇不了的,是打不了半点折扣的!安家岂能不落‘户’?小小一张户口岂能倒转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让阶级敌人的阴谋诡计见鬼去吧,我们将披荆斩棘、排除干扰,在豪迈进军中时刻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谆谆教导:“我们希望我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3、并非空穴来风
如今重读上面那篇文章,深感值得关注。当年4~6月间上海派出“小分队”去“域外办场”,虽然知之者不多,也没有公开宣布那是不迁户口的“飞地”,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直接触及个人切身利益,所以,尽管“域外办场”在6月底“黄” 了,但在7月下半月首批中学生下乡务农之时,社会上出现“安家不落户”并不是空穴来风。从一个侧面反证了“飞地”思路确实存在过。
至于与“文革”之前的“陈(丕显)曹(荻秋)修正主义”挂上钩,则是转移视线的常见套路罢了。1968年上半年上海地区囤积在校园的中学生达到六十万人,用马天水的说法是“史无前例”的;那么,采用“飞地”方式建农场安置中学生,也是“史无前例”的了。上海的确有“飞地”大丰农场,但那是用来关押犯人的,性质迥异,岂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批量复制出来安置中学生?如此思路,始作俑者是谁?又是谁叫停的?……诸如此类的内情已经不是我等平头百姓能够轻而易举地窥探得到的。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