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曾国藩给现代人的三点启示

时间:2018-08-17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隋丽娟 点击:
曾国藩,以一个农家子弟身份封侯拜相,以一介书生身份创立湘军并卓立军功;他既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又是实践者;他权倾天下,却仍得善终。晚清名臣曾国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听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隋丽娟在扬州讲坛上讲述曾国藩的人生智慧。 18

      曾国藩,以一个农家子弟身份封侯拜相,以一介书生身份创立湘军并卓立军功;他既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又是实践者;他权倾天下,却仍得善终。晚清名臣曾国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听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隋丽娟在“扬州讲坛”上讲述曾国藩的人生智慧。

      1872年3月初,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时常会有脚麻、舌蹇不能语的症状。那时,他患有严重的肝病,右眼失明,左眼仅剩微光。

      3月12日,曾国藩午饭后到花园散步,走着走着觉得半侧身子不好使,长子把他背扶到书房的太师椅上,端坐三刻逝世。

      曾国藩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引发朝野上下的震动。朝廷得知这一噩耗,立刻派当时非常有名的大臣去治丧,同时辍朝三日,皇帝三天不接见朝臣,不处理朝政,以示国家对他的哀悼,并追赠太傅,谥文正。曾国藩的学生撰写的挽联上这样写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去世后,与他交恶多年的左宗棠也奉上了一副令世人感叹不已的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不负平生。”

      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双峰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曾说,在他出生前的六代人中,没有出过有功名的人,也就是说没有人拿过国家俸禄,连读书人也没有。

      曾国藩的爷爷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在家境发生好转后,他就希望曾国藩的父亲走读书的道路,但曾国藩的父亲是一个非常老实的农民,读书读得很辛苦,考了17次,到43岁时才考上秀才。曾国藩23岁时,也就是父亲考中秀才的第二年,也考中了秀才。在他24岁时,第一次参加乡试即中了举人。接下来就是去北京参加会试。

      曾国藩从湖南到北京去参加会试,要花3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爷爷劝说亲属卖了耕牛,资助曾国藩去北京考试,稀里糊涂考完第一轮,没有考上。但是这一年非常特别,道光皇帝的母亲过大寿,特赏第二年科举考试恩科一次。于是曾国藩留在北京,住在湖南会馆,安心学习。但第二年考试还是不中。

      在28岁那年春天,他再次来到北京,志得意满。第一轮考试成绩极佳,在所有考生中得了第38名。但在殿试中考得不太理想,名次大大下滑,排在三等的第42名。后来,他在朝考中成绩优异,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1840年,曾国藩成为翰林院检讨,从七品。

      1849年,曾国藩成为从二品侍郎,官职连升10级,当时他只有38岁,这在清朝的汉族知识分子中是极为少见的。

      1852年,因为母亲去世了,他必须回家守孝至少一年。离开北京时,他是兵部侍郎。回家途中,正好太平天国打到湖南,围攻长沙。彼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官兵来对付太平军,但都不堪一战。

      1852年11月,咸丰皇帝让曾国藩帮办团练,同时任命的团练大臣一共有43位,曾国藩只是其中的一个。以往,团练是一种不离乡的武装组织,既不离开家乡,也不一定集中训练,主要用来防范土匪作乱,咸丰皇帝意欲让团练保境安民。曾国藩知道小打小闹的团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他要创建出一支新的军队来。他命令军官回乡招募家乡子弟兵,组建湘军,亲自训练,严肃军纪。至1864年,湘军号称达到了30万人,最终平定太平天国。

      从1864年到1872年,这段时期堪称“曾国藩时代”。在这段时间里,曾国藩做了太多的事情:首倡洋务运动,建立安庆内军械所,尝试从美国进口机器,采用大机器生产,试制“黄鹄号”蒸汽轮船,推进赴美留学计划,倡议兴办海军,翻译西书等等。

      曾国藩的人生智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我完善的理学情怀。他有五字箴言“诚、敬、谨、静、恒”,并且主张慎独。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二是敢于冒险,有担当。43个团练大臣中,只有他一人成功,湘军由1万多人壮大至30万人。三是韬光养晦,大功不居。“花开七分上得岸”“日正则仄,月盈则亏”“花未全开月未全圆”,这是他的人生体悟。

      他带给我们现代人以下几点启示:一、人要静心;二、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三、资质平平一样可以成就大事业。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