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史话 >

1970-81年上海知青贵州篇

时间:2016-10-31来源:来源:《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 作者:作者: 金大陆 林升 点击:
一九七O年 据统计,自1968年始,贵州省绥阳县共接收500余名上海知青。 (绥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绥阳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1页) 一九七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市乡办向上海市赴黔学习慰问团党的领导小组,下发关于黔南分团4月10日给市革委会


一九七O年

据统计,自1968年始,贵州省绥阳县共接收500余名上海知青。(绥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绥阳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1页)

一九七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市乡办向上海市赴黔学习慰问团党的领导小组,下发关于黔南分团4月10日给市革委会徐景贤、马天水和市乡办的《关于适时撤回长期学习慰问团的报告》。该《报告》希望在市革委会未批之前,不要在当地和知青中谈论。(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228-2-8-9)

 一九七一年九月六日

贵州省天柱县接收上海知青768人。(天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天柱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页)

 一九七一年九月六日

市劳动局、市乡办联合向市委、市革委会呈送《关于安排“O六一”基地招收知识青年的情况和意见》。该《意见》希望市委负责人约请“O六一”负责人来沪,商谈招收在贵州插队上海知青的问题。

[注](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228-2—90-41)该《意见》认为在贵州招收上海插队知青进“O六一”基地,各方表达不同意见。贵州省革委会表示:这个办法可行,但现在留队上海知青约9000人,少部分招走,大部分留下,留下的知青思想波动大;只招收上海知青,政策上难解释,基层工作不好做(曾表示可适当照顾少数当地下放青年);从农村抽调劳动力问题还要研究。“O六一”军管会认为:上海包建“O六一”基地1.5万名工人,其中60%到70%是老技工,已到基地近7000人。这次上海安排4000人是补充抽调老技工的不足,不是招收新工人,“O六一”不能出面在贵州招工;上海知青分布在贵州27个县,牵涉面广、工作力量大、力所不及。

马天水批示:这个问题要和空司谈和三机部谈。因“O六一”已归空司军管了。已和曹立怀同志打过电话了。他答会作一下思想工作。和“O六一”军管会同志谈一下。等曹谈了以后再说。

一九七四年九月八日

王一平在贵州遵义出席上海市赴贵州学习慰问团全体团员大会,并发表讲话。王一平希望慰问团成员对已经取得的成绩“要有一个冷静的认识,自知之明”,“要认识到自己任务的艰巨,克服急躁情绪、畏难情绪”。对于慰问团所处的地位要摆正,“不要把作用估计过高,也不要估计过低”。(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228-2-292-1)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市乡办向市委、市革委会呈送《关于贵州省解决上海插队知青生活自给问题的情况汇报》。

[注](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档案,B228-2-365-94)《汇报》指出:至1976年6月底,贵州尚有1643名上海知青,分布在27个县、274个公社。通过双方协商,决定安置部分知青到国营农、林、茶场,希望上海能够“再支援一下”。《汇报》同时指出,这批青年凡参加农业劳动的,97%不能自给。

一九七八年

据统计,自1968年始,贵州省岑巩县先后安置454名上海知青。期间因病返城85人,转点外迁49人,推荐升学59人,招工、干254人,病故5人,劳动教养2人。(岑巩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岑巩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8页)

一九八O年

据统计,自1968年始,贵州省惠水县共接收520名上海知青。(惠水县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惠水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沁园春·雪》的故事

    毛泽东和柳亚子(右) 木山英雄在《人歌人哭大旗前:毛泽东时代的旧体诗》一书中,以传记...

  • 生逢其时的莎士比亚

    英国戏剧的这一黄金时期,只持续了约75年。而莎士比亚,碰巧就生活在那个时代。...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