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漫谈知青馆----知青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时间:2022-10-17来源: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李玉棠 点击:
知青的新老朋友、各位参与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全社会关心关注知青历史文化知青事业发展的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大家下午好! 刚刚我们听了两位领导的致辞,又看了两部片子,我从千家万户这个词想到了就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就是惊动了全中国的千家万户。可以说

 
知青的新老朋友、各位参与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全社会关心关注知青历史文化知青事业发展的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大家下午好!
刚刚我们听了两位领导的致辞,又看了两部片子,我从千家万户这个词想到了就当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就是惊动了全中国的千家万户。可以说这场运动波及的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或者是这个家庭中间的子女,或者是邻居的亲戚的孩子们。



 
我家里当时就是兄弟姐妹6个,有一半上山下乡,我相信有的家庭是全部的上山下乡,那么在这个特殊年代发生了这样一件特殊的事情,这个千家万户可以使我们产生非常多的联想。因为知青馆,如果说今天漫谈知青馆,我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要说过去,其实我们知青馆的没有很长的过去,没有很远的过去,因为知青馆,完整的讲应该是知青博物馆或者知青纪念馆。前两天我注意到我们研究会的王礼民老师,他很仔细,他对一本厚厚的中国知青馆,这本书里面的所有的名录馆名做了一个统计,他提供的数据我注意到,他说冠名为知青博物馆的有38家,冠名为纪念馆的有40家,好像这是这个概念,那么加起来是78家。如果我们从185家来说,这个数字还仅仅是一半左右,那么我为什么注意到王老师做统计,因为这就牵涉到我们知青馆要么不建,要建,就是要把我们的第一步的工作做好。我们常常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我们叫了陈列馆,叫了展示馆,叫了什么其他的馆会带来很大的缺陷。
所以我说如果要讲知青馆的过去,虽然它的历史很短,但是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个地位要从我们中国博物馆的发展的历史跟国际博物馆发展的历史来看待。顺便这里提示一下就是博物馆,我们的英文叫museum,如果说展览馆它是exhibition,那么两个单词不光是英文跟中文的差距,其实它的整个发展史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根据资料显示,这个博物馆的最早的起源是在公元前三世纪到5世纪。大家能注意到公元前3世纪到5世纪,它是什么?它是王公贵族的收藏品,集中的放在一些场所,作为个人的爱好,作为地位的显示。
那么这种收藏的场所到了文艺复兴的时候,那么文艺复兴一般我们的概念就是在后公元的14世纪到16世纪前后,那么大家可以想,从公元前的3世纪5世纪到我们公元后的10世纪16世纪,中间经历了将近2000年的发展历程,那么在文艺复兴时候,他的个人收藏品基本对外开放了,这个就是我们现代或者近代博物馆它的起源,因为这个就是很重要的对社会公众开放,把这些收藏品让大众了解,这是博物馆的最重要的一个起源。
所以我们知青馆如果要比历史,简直可以说是没有过去的历史。最近因为查了一下185个馆的书中,我们看到最早的有一个知青馆的雏形是内蒙古的,因为内蒙古这个名称比较长,我也不一定完全准确的记得。反正内蒙古在我的印象中间,他们在建知青馆的事情上走在了我们全国的前列,包括马特老师他们馆也是比较早,也是在02年就建立了。那么在92年内蒙古就有个知青馆一个雏形,我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
因为我们本人要想到要建馆,我也是在2000年就是本世纪初的时候,我开始提出这个设想,但是真正到我能建自己一个知青馆,这已经到了2012年,比内蒙古马特老师他们还晚了10年,那么这个事情这是一个客观存在。我想今后我们对于这个现象,从1992年到2012年,到2022年,我们要好好的研究,这个时候过程中间,全国各地的知青研究发生了哪些事情,我觉得这是一个课题。我刚刚说的名称为什么讲知青博物馆,知青纪念馆很重要,其实纪念馆就是博物馆,它是国际博物馆,定名为,它是人文类的博物馆,就叫纪念馆,有一个城市的美术馆,这个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美术馆其实严格的讲是美术博物馆,但这个城市在申报美术馆的时候,他把自己靠上了美术展览馆,而没有靠到美术博物馆。那么这个名称的差距对他的后来一直没有得到国际博物馆对美术馆的资助有极大的关系,他就得不到。如果你是博物馆,国际博物馆协会,他定期的隔一段时间会向这些需要的馆进行投入资助。如果你是展览馆,他就不再投入,因为是行业的区别跟它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的。
所以我们要么不建,要建我们一定要建知青博物馆,你可以简称为知青馆,但是你的全称在注册的时候一定是要知青博物馆或者知青纪念馆,名称定位以后,今后你不管在社团登记,还是你进一步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的团体会员,都是需要规范化的名称。
我在自己的设计的过程中间有过这样亲身经历,这就举两个上海的例子比较有名的,一个是上海的银行博物馆,第二是上海一个中国武术博物馆,在上海体育学院里面,银行博物馆原来在工商银行的陆家嘴的大楼里面,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他搬到了好像靠近复兴路那边,这两个馆都是我建的,我协助做设计,做施工布展。
当时他们这些领导提出来,当时都是想武术博物馆他们要建上海体育学院,校史馆。银行博物馆,他们开始想建工商银行行史馆,到了我的这里,我都婉转的劝领导放弃这个想法,要么不建,要建就是银行博物馆,武术博物馆,后来他们按照这个方案实施了,现在这两个馆不光在我们上海,在我们全国博物馆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工商银行的起步的就是姜建清,他也是老知青,当时武术大师我们大家都记得,在解放前把俄罗斯的把谁打下去的武林高手,就是我们武术博物馆第一个建馆的馆长,名誉馆长。
所以我就想我们要么不建馆,要建馆,我们一定要建规范的知青博物馆,知青纪念馆,这就是我从我们知青馆的过去想到的问题,一定要把名称定位定准确,后面的工作就好做。
对于现在很多的馆,我都有一些了解,他们现在往往有几个人很热心的有一块地方也对外开放了,那么也有一些藏品也是做了一些布展,但是如果你不去做社团登记,再进一步你不去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那么你永远是一个民间的自助形式的一个小馆,将来你很难把馆的收藏或者把馆的方方面面流传下去,我们要流传下去,只有依靠我们中国博物馆协会,这是在世界就国际博物馆协会注册了的,这是我们中国博物馆到今天为止,应该是在刚刚解放的时候,我们全国的博物馆大概才三十几家,到了我们建国10周年,大家有没有印象?北京搞了十大建筑,其中就有几个大馆,革命博物馆、天安门广场,历史博物馆,还有北京军事博物馆,有几个大馆,十大建筑的时候,我们这个馆有一个突破,大概到了一两百家博物馆。到了80年代,我们中国博物馆原来叫学会重新因为它其实是在四几年就有了,还是三几年还是四几年,我没有仔细查,到了80年代重新把它恢复活动,后来又改名为中国博物馆协会,而不是学会,学会它的局限还是比较大,协会它的宽容度更大,包括我们现在好多全国做博物馆的公司都成为博物馆协会的团体会员,就是因为它是协会,它是一个行业性的组织。
最近我们的统计,我们全国的博物馆已经达到6000多家,从30多家解放初年的到现在的6000多。这个发展,你如果不依靠中国博物馆协会,你是没有办法规范这个行业的各个方方面面的。这就是说我们知青馆相比之下其实就是一个“小弟弟”,你说是一支新军也好,按我们费老师的定位,他说我们知情馆了不起,全世界可以说只有我们中国有知青博物馆,其他国家它没有知青博物馆,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我非常赞成老前辈费老师定位,就说说他的大概的过去情况,因为今天也不能过分展开。
说到这个题目中间的知青馆的现在,我个人的感觉,我们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文物保护。我看了不少馆,他们收藏了不少的文物文件、实物等等,但是有的缺少这些实物的保护的常识。比如说我们知青馆中间量最大的是纸质文物,书信也好,日记也好,奖状也好等等其他的文件也好,都是纸质的。那么按照这个博物馆的常识来说,我们生产的纸张它的寿命是多少?根据我的了解,只有70年,我们把宣纸排除在外,我们中国的宣纸它可以上千年保存下去,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纸张基本只有70年的寿命,那么你当年收藏的东西,到了今天至少已经过了五六十年了,你如果到了70年,它就会自动的退化、老化、泛黄、粉碎。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过了70年80年,我们这些东西就不复存在。
所以我看到这个事情我比较着急,而我们知青馆不要说知青馆,就是我们全国的图书馆博物馆,如果能做古籍修复的人也是少而又少。因为我曾经跟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的裱画的装裱的,也就是他们可以做古籍修复的这些老师傅们聊过,他们都告诉我,如果仅仅靠我们现在这些修复古籍的队伍,我们1万年对于现在的纸质文物还修不过来,想一想看,这个是个多么令人震惊的现实。
那么我们管不了全国博物馆的很多事情,我们如果只说知青馆,我到过很多馆,看到它的纸质文物在霉变受潮,或者暴露在日光下,上次我和苏州钟馆长一起在布展的时候,我就突然发现一本很珍贵的,可以说这本东西苏州可能也只有这一本了,我赶紧和钟馆长说,要把它换下来,不能放在见得到阳光的地方,要给它做一个复制品,保存起来等等。我只说纸质文物,其实我们还有草鞋或者口琴,我们的报纸,我们的油灯这些东西它分门别类,不同的材质,它都有非常严格的保护手段。
我想这个事情从今以后我一直在考虑,我们要在全国知青馆中间开展培训,这个事情肯定要向有关方面要申报的,要备案的,因为这个是行业的培训和我们教育部的培训有些不一样,但是也必须申报。
为什么培训?第一个,比如刚刚我们讲的,你要建馆的时候和本地的社团登记或者你登记以后要加入博物馆协会,你加入了以后,你要从三级博物馆上升到二级博物馆,一直上升到一级博物馆,整个过程,我们都要让馆长参加培训,要按照中国博物馆协会的规范,一步一步的去走,这是一种培训。第二种培训,我们要赶紧培训文物保护的专门人才,那么有的知青馆它一共才只有三五个人,你叫他怎么分工是馆长,分工是讲解,分工是保管,怎么办?没关系,身兼数职,是我们这个党的历来的传统,我们一个人可以身兼数职,我们重要的是把这些东西保护下来,不要让它随着岁月的流失损坏掉。
这是目前我们如果知青馆要说的现在。我觉得185家我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是如何提高185家的水准,包括文物保护的水准,包括成立的水准,现在好多东西都像随便放一放,其实这个事情是有讲究的,就是我们行业讲起来这个叫展示学的专业,现在在重视展示学的又是我的老师,上海博物馆的总设计师,我们国家博物馆的第一面旗帜,我认为是第一面旗帜、泰斗级人物费钦生老师,因为要不然不是他现在身体不好,在住院,他一定会参加我们的会议。前面几次我们知青馆的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我们费老师都参与了,费老师对于我们知青馆的事情他一直关心,185家知青馆的事情他也都了解。
如果按照目前发展,我们如何把185家的水准提高,展示学费老师提的比较明确。过几天我们在11月6号要为费老师做一个新书发布,和从事博物馆展示学研究70年的研讨会,他从事了70年,我跟着他从事了50年,那么这个我们已经走过的路,但是我们不要就此而停止,我们185家一定要继续往前走。就是说它的未来。我们的过去简单说几句,我们的现在我谈谈我的忧虑,未来我们最重要的一步要在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下,申请进入中国博物馆协会,成为专业委员会,这是我几十年以来的目标。
虽然我们建馆时间不长,但是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做了好多努力。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首先加强自身的建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可以向国家有关方面提出建立中国博物馆协会下面的知青馆专业委员会。那么现在中国博物馆协会我们是从事设计的,已经是当时84年跟着费老师在宁波市全国博物馆协会第一家专业委员会,叫成列艺术委员会。
到现在为止,这两年以来我看到没有变,一共是34家专业委员会,有高校的,各种各样行业的,有博物馆学的,有文物学的、有保管的、有讲解的,一共有34家专业委员会。
那么什么时候我们中国知青馆也组团像进入博博会那样,我们进入中国博物馆协会,成为一个专业委员会,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共同的努力。
我经常会碰到比我年轻的或者学生,或者是从事设计的年轻的博物馆工作者,我经常和他们讲的最多的,你既然进入了博物馆,你就要研究博物馆,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定要把博物馆坚持做一辈子。
为什么?因为我有这个体会,我在80年代初,刚刚进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做布展,那个时候有个小插曲,兵马俑的领导派人来上海,我当时在文化局的美术公司,请上海派人去帮忙做兵马俑,因为这个大坑一号坑打开了,很多展览工作没办法做,还不了解。结果没想到我们上海当时的公司,当然现在这几位领导都已经作古,我不是说他们不好,我是说他们也是没有办法的一种办法。当时他们把兵马俑拒绝了,上海派不出人,那么我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第二天赶紧去找我们领导,因为我这个人说话从来就是心里怎么想就去怎么说,我说领导们这个经理们怎么为什么世界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你们不接受,你们要做什么样的馆?他们回答我很简单,他说那里吃窝窝头太苦了,没有设计师愿意去,我就和领导表示没有人去,我去可以不?他说你为什么?我说因为我是知青,你不要说吃窝窝头,比窝窝头还苦的都吃过,我怕什么苦。后来就领导同意了,那么我去了以后,我第一天到兵马俑,确实是窝窝头加一个黑黑的担担面。
到今天为止,你看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它是我们全国博物馆中间,除了故宫博物院之后,第二家最有实力的最拿得出手的,国际上叫得响的博物馆。这个过程大家就知道,国际上的认可,我们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加上我们今天如果有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还有我们几个公司老总一直在支持的,如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等,我们一定能把我们的185家的知青馆,中间至少有三五十家要走向全国知名度高的博物馆。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对我终身有益的一句话来作为我今天发言的结尾,不是今天的也才有这句话,这是我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做博物馆就知道的联合国教科文的一句话:定位博物馆,人类终身教育的最好的课堂。它的涵盖人类终身你的一辈子,从小到老终身教育的最好的课堂。
所以我和所有的学生和年轻的设计师们讲,你们一定要认定你做博物馆,不要改行,坚持做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
时间有限,挂一漏万,我不一定能讲得对,讲的不对大家可以批评。我们希望在更深的领域,更广阔的范围和全国各地的知青朋友交流,把我们手上已经有的知青馆建设的更好,建设的往国家的二级馆一级馆靠拢,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晓歌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