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

来源:知青专题研究 作者:知青专题研究 时间:2023-09-09 点击:

从国家计委的统计数字来看,1962年年初到1973年年底,12年的时间里,北京知识青年到外省市上山下乡的人数为29万。其中,1966年以前约有3万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宁夏和山西等四个省。1967年以后,约有26万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14.6万人(其中插队约8000人),山西43000人,内蒙古27873人,陕北延安地区23000人,吉林约7000人,云南约6000人,还有甘肃、宁夏、河南、湖北四个省。
  
北京知青在兵团农场的知青数量略高于在农村插队的知青数量。插队知青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三省;兵团农场知青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和云南三省。


 
 
插队知青与兵团知青上山下乡地的所有制形式有所不同。插队知青是到社、队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其身份类似农民的地位,挣工分吃饭,一切花销自理。兵团知青,通称“兵团战士”,身份上属国营企业农工。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劳保福利等各项待遇与原农场职工相同。
 
插队知青与兵团知青的集体内部环境有别。插队知青集体户,一般由同一城市,甚至同一学校的学生组合而成,文化背景、生活习性接近。兵团知青来自全国各地,文化背景、生活习性迥异。虽然插队知青经济拮据,半数以上生活不能自给,但生活环境比较宽松。而兵团知青多数安置在边疆地区,生活条件、劳动条件相对艰苦,并且半军事化的生活管理体制使知青相对缺少自由空间。
 

《致当年的北京知青》
 
遥想当年,
 
四十几年前,
北京有这样一群人
 
我们喊着响亮的口号,
我们唱着革命青年进行曲,
 
从北京离开,
 
聚集到农村或边疆。
 
我们是知青,
 
我们是一个光荣的称号。
 
我们是知青,
 
我们是一个伟大的称呼。
 
那些年,
 
曾经在遥远的边疆,
 
我们互相依偎。
 
那些年,
 
我们挥洒着汗水,
 
也流过眼泪。
 
作为知青,
 
有的人一走就是十几年,
 
这一段岁月,
 
可能这一生刻骨不忘。
 
知青是一种
 
为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如今是否还萦绕在您的心头?
 
低矮的农舍,
 
温暖的土炕,
烤手的火盆,
 
露天的茅房。
 
窄窄的田梗,
 
泥泞的水塘,
雨后的蝉鸣,
 
水中的蛙唱。
淼淼的炊烟,
 
朦胧的稻场,
耙地的黃牛,
 
放牛的牛郎。
 
这一切是那般
 
幽默纯朴,
知青们一个个
 
睿智善良。
 
在那段知青的年代,
我们心里惦记着北京,
 
虽然远在他乡,
却忘不了
 
北京的一幕幕。
 
想念的是
 
北京的杂院儿,
 
想念的是
 
北京的豆汁儿焦圈儿,
 
想念的是
 
北京的亲朋好友,
 
想念的是
 
北京的邻里街坊。
 
我们怀揣着
 
改天换地的美好理想,
 
我们肩负着
 
伟大领袖的满满期望。
我们义无反顾地
 
奔赴新的战场,
 
我们坚信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永远至高无上。
 
那难忘的一幕幕,
 
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您还记得当年
 
咱们那些豪迈的誓言吗?
 
您还记得
 
咱们那雄壮的歌声吗?
 
您还记得
 
一起吃的大锅饭吗?
 
您还记得
 
熄灯以后的夜聊吗?
 
那段日子,
 
多个日日夜夜,
 
我们在农村犁田耕耘,
我们在农村插秧割稻。
 
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我们收获欢乐的硕果!
 
我们把所有的苦难,
所有的欢乐,
 
都埋在昨日的路上。
 
至今仍忘不了
 
五十年前的知青岁月,
 
彷徨过,辉煌过,
炼了身体,
 
锤了意志,
 
听着那些熟悉的老歌,
抚摸那些发黄的照片,
 
那些尘封已久的日记,
似苦非甜,
 
值得回忆。
 
你还记得母亲那
 
依依惜别的泪眼吗?
 
你还记得轮船
 
离岸时的呜鸣声吗?
 
虽说已过去了五十年,
那段岁月仍历历在目。
 
至今忆起当年事,
甘苦共赏绪万千。
 
那段日子,
 
多个日日夜夜,
 
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
 
肩挑秧苗手扬场。
 
汗水伴着雨水流,
 
泪珠和着泥浆淌!
 
我们在清澈的湖水里嬉戏,
那魚儿亲吻着我们的面庞。
 
我们在露天看着电影,
 
那浪漫的情节,
 
触动着我们少年的情怀,
让我们有了
 
好多好多的遐想......
 
烈日把
 
我们稚嫩的脸庞
 
晒的黑黝,
风雨使我们
 
由柔弱变得更强壮!
 
五十年前,
 
我们这些知青
 
相聚在一片土地,
 
我们大口喝着香甜的泊湖水,
我们深情的吻着这片黑土地!
 
我们叙述着青春的友谊,
我们交流着那个时代的快乐!
 
那段日子,
 
多少个日日夜夜,
 
时光阻挡不了
 
滚滚东去的江水,
 
我们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那段日子,
 
多少个日日夜夜,
 
给了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那就是坚韧,
 
那就是不屈,
 
那就是什么时候
 
都能挑起的重担!
 
后来我们
 
费劲千辛万苦
 
回到了北京,
 
在心里,
 
北京才是我们的故乡,
 
然而每当再次回首
 
当年的岁月,
 
才发现那段日子依然难忘,
那里是第二故乡。
 
五十年过去了,
 
我亲爱的知青朋友们,
 
时光使我们的腰板儿
 
不再挺拔,
岁月也让我们的鬓发如霜。
 
咱们知青,
 
是吃苦耐劳的一代,
 
咱们知青,
 
是渴望温情的一代,
 
咱们知青,
 
更是充满理想的一代!

晓歌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老上海笔业
    下一篇:难以忘却的教师节聚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