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七)《千古名篇——沁园春.雪》

来源:延 梅 作者:延 梅 时间:2023-09-10 点击:
1
      936年2月7日毛泽东察看高家坬塬地形后,写下《沁园春.雪》
 
      1935年12月17~25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瓦窑堡会议”。制定适合中国新形势完整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提出并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决定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为总任务。决定东渡黄河,打通东进抗日道路。1936年1月26日,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的“中国人民抗日先锋队”,从瓦窑堡出发,经过延长、延川,率领1.3万红军开始东征。

 
1936年2月20日东渡黄河前的红军将领
 
      2月4日晚,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清涧县西辛关开始渡黄河,5日凌晨进入山西石楼县东辛关。经玉家沟、西卫村、留村,来到袁家沟时,正值大雪封山,狂风暴雪纷扬。将群山环绕,沟壑纵横的小山村搓绵扯絮,满天覆盖,银装素裹。
      
      毛泽东迎着寒风,走到强沟河来到瓦窑沟塬,登上南北纵贯毗邻黄河的高家坬塬一带,侦察东征地形。眺望茫茫群山、黄河、原野、村庄,被漫天雪花裹挟着、雪虐着、粉妆着。心中被眼前疾风呼啸的狂雪,奔腾震撼的黄河,气吞山河的金戈铁马。那北国壮丽的雪景感染着;那纵横万里的磅礴激励着;那豪迈旷达的意境高亢着;游目骋怀,诗情澎湃。毛泽东回到袁家沟村,借住在老乡白育才家的土窑洞,伏在土炕上的小木桌旁,逸兴遄飞,借着油灯,点燃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陷入了沉思,又猛地抛出一口烟,烟雾在空中弥漫着。然后,挥笔一气呵成,写下激昂慷慨,豪气冲天,雄视千古,流芳百世的不朽诗篇《沁园春.雪》

 
1936年2月毛泽东东渡黄河时的照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那气势恢宏,胸襟豪迈,
意境轩昂,感情奔放。
似狂风、雷电、呼啸而来,
似奔腾、蹈海、怒吼而来,
似历史的尘烟,飘荡而来,
似无数的英雄,挥戈而来。
      
      毛泽东这首大气磅礴之作,抒发伟人的抱负及胸怀。不同古诗词任何名家、词派,他可谓睥睨六合,气胸万古,一空倚傍,自铸伟词。只有雄才伟略,胸怀宽广之人,才会写出小地方,大境界。全词挥然一体,严谨、完整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写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它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壮语。明确指出: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就一定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村全景”,东临黄河,西近无定河
  
      1945年8月,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时,与柳亚子先生重逢,故友见面,激动不已。便题写《沁园春.雪》赠送给他,留作纪念。11月14日在渝《新民报晚刊》公开发表并传遍全国各地。
      
      《沁园春.雪》发表后,真可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首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诗词迅速轰动山城,世人才知道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据红色重庆资料显示:当时,国民党中宣部对《沁园春.雪》在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报》率先发难,紧跟着一批反动文人在报刊上相继抛出诋毁曲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封建帝王思想;人民武装是“草莽英雄”;陕北解放区是“封建割据”等引发的笔战。蒋介石震怒叫嚣,让身边的文人也纷纷写诗词来对抗,进行“讨伐”。无论见识、襟怀、豪杰、纵横捭阖,令人景行景止,在境界和气势上无法与毛泽东的诗词等量齐观。可没有一个人敢口诛笔伐,笔墨登场。这首词不仅轰动重庆、轰动全国、还轰动了海外华人世界。菲律宾《华侨导报》在转载毛泽东这首词时称赞道:“无论置诸任何古今中外的伟大诗作之中,也都是第一流的杰作中之杰作也!”人们争相传颂,好评如潮。充分展示了毛泽东博大胸襟,征服人心,使人们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身上,看到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与南方局外事组成员合影
  
      1946年5月23日延安《新华日报》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曾发表“编者按”。指出:“毛泽东同志咏雪一词刊出后,一时唱和甚多,然而也不乏好事之徒,任意曲解丑诋,强作解人,不惜颠倒黑白,诬为封建帝王思想。虽‘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从此,这一场笔战才偃旗息鼓。
       
      细细品赏,剖析整篇诗词,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如易诵易唱易记,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词义畅达,生动、通俗、凝练,一泻千里。全词属旧体却合律入韵,给读者耳目一新,千古绝唱之感。
       
      伟人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的英雄人物,他卓越的才能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绩。在陕北黄土高原写下震撼千古的名句,发出历史最强音和宣言,道出改造世界的雄心壮志。
       
      让我想起毛泽东同一首词牌《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
       
      在湖南长沙橘子洲头,1925年深秋,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来到长沙,独自站在那里。飘逸的长发、俊秀的脸庞、深邃的目光、深沉的思考,望着眼前滔滔湘水奔腾流向远方。眺望万千山峰,层林尽染,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乘风破浪的巨轮,争先恐后。雄鹰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飞翔,鱼儿在清冽的水里自由自在的戏耍。面对宇宙、大海、万物感慨万千,丰富阅历积淀与灵感,朴素情感与理想。32岁的毛泽东是一介书生,却对中国命运,有着独特的思考。不禁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主宰?

 
湖南长沙“橘子洲头”毛泽东的雕像
  
      毛泽东青春少年就踌躇满志,意气奔放,写出澈浊扬清的文章。以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抒发着火热的革命情怀。那“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星火燎原”的理想境界,形象化的表现,是对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憧憬。还有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谁来主宰?”伟人以景烘托雄心壮志,主宰国家命运的博大情怀和远大理想。心忧天下,豪气千云,一种拯救天下的霸气和王者之风。
       
      那首《沁园春.长沙》写的是南国秋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首《沁园春.雪》写的是北国的雪景,已经回答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展示了新时代新气象和人物风范,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胸怀和奋斗理想。从两首词中,我被深深地震撼,内容振奋人心、充满朝气、启迪后人,由衷的敬佩、爱戴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2023年元月15日献给新年之作  更新于 01-21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红色经典(六)《红色的永宁山》
    下一篇:红色经典(八)《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谢子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