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敏干及其《大事记》读后感

来源:知青专题研究 作者:朱盛镭 时间:2023-05-25 点击:

 
21世纪初期,在上海知青文化活动场所的一角,总能看见一位戴紫红色法兰西帽子的和蔼老人在静静地展销他的著作。我上前买了他的一套书,同时也认识了他,并日后长期阅读着他这位新疆知青主题作家——谢敏干。20多年来,谢敏干老师前后编写出版的《十万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新疆建设大事记》《恋乡》《新红旗飘飘》等9部作品,横跨学术、纪实和文学三个体裁,记录下新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40周年、50周年以及近60周年发展时空的珍贵记忆。谢敏干老师平凡朴实,虽不是活动家,但他是一位积极参与知青活动、具有强烈三亲"(亲历、亲见、亲闻)色彩的多产作家,他也是我们知青群体中仰望可及身边的明星作家。
 
  关于《十万上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新疆建设大事记》读后的四点感想:
  其一,《大事记》填补了上海地区新疆知青这一细分知青群体上山下乡历史记载中大事记史料的空白,且跨越时空长,涉及领域广,汇集人物多,是一部具有上海特色的知青史料文献。
  其二,《大事记》也是一部文献资料搜集与三亲记录相结合的史料作品。《大事记》以近400页篇幅,引用和辑录了77种史志文献资料,以及36个政府文件的相关内容,再加上谢敏干老师日常辛勤记录和点滴细心收集的资料,其信息容量大、内容翔实可靠,阅读和查询时倍感踏实和可信。
  其三,《大事记》编写与我们的大时代融合,即与上山下乡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与后知青时期,也与新时期相融合。《大事记》记录的新疆知青的50周年,与我们大规模上山下乡知青的50周年,错位5年,也就是说其中有45年,我们是与新疆知青是同天地,共命运的。《大事记》通过嵌入各地不同知青活动,筛选了有关信息资料补充其中,让我们读来感同身受。
  其四,《大事记》坚持“真实、翔实、平实”的文风,表现出“把篇幅留给史料、把评论让给读者、把精神传给后人”的编写思想,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社会功能,也体现其社会影响力和史料价值潜力。

  最后,也提出一点不足。如果《大事记》中的每一项、每一条能标注出资料的具体来源,那《大事记》就更规范、更完美了。
(本文是作者在2021年7月15日“谢敏干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地域文化精神的内涵和象征——读岳定海的散文集《蜀地》
    下一篇:景仰与惋惜——纪念胡毓仁同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