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实 他翻译的作品你一定看过

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韦泱 时间:2021-08-23 点击:
朱实近影

朱实与栗原小卷

朱实在华北军政大学

朱实与巴金及巴金女儿李小林
 
      2020东京奥运会令人们的目光聚焦日本。在上海,有这样一位九十五岁高龄的翻译家,他的名字听来陌生,但他翻译的日本影片《绝唱》《幸福的黄手帕》《金环蚀》《龙子太郎》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他一生从事日语翻译,为中日文化交流默默奉献,他就是翻译家朱实。

      ◆韦泱

      1 回故乡,路漫漫,情切切

      朱实,本名朱商彝,早期以朱实为笔名,后用笔名瞿麦。一九二六年九月,生于台湾彰化,祖籍福建漳州。曾祖父很早就迁移到台湾彰化,在那里做私塾老师。从父亲到朱实,一直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家里挂着《朱子家训》,每天早起背诵古诗文,成了雷打不动的铁律。所以进了大学,朱实的汉语比其他同学基础好。更因为他喜欢国语,就用中日文对照着学汉语。从中学到大学,朱实积极与同学组织文学社团“银铃会”,并请台湾著名作家杨逵当顾问,编辑文学刊物《边缘草》《潮流》等,提高了文学写作能力。

      一九四九年,台湾当局认定校园受到大陆共产党的渗透,派遣大批军警大肆逮捕进步学生达五百多人,十九名学生遭追杀,史称台湾“四·六事件”。因朱实与共产党有密切联系,他与其他五名同学被列入黑名单,其中有中共地下党员、台师院学生自治会会长郑鸿溪。深夜得到同学的通风报信,朱实只得暂时躲到台北亲戚家避风头。朱实与郑鸿溪同是彰化人,加上另一进步同学张浩然,三人决定逃离台湾。他们改名换姓,通过地下党的关系,弄到英国轮船的船票,从基隆港悄悄登船。说是开往韩国,其实目的地是大陆天津港。朱实记得清清楚楚,轮船到达天津,正好是九月三十日,这天是他二十三岁的生日,第二天十月一日,是新中国的诞生日。所以他自豪地说:“新中国就是我人生新里程的开始!”

      朱实他们三人到达天津,受到中央统战部的热情接待,安排他们上火车去北京。时任台盟中央主席谢雪红,得知他们已读完大三,想继续读完最后一年课程,就让他们穿上军装,进入华北军政大学(简称军大)。朱实在校时,认识了辗转从香港回来的郑励志(曾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两人成了一生的好朋友。军大毕业,朱实分配到上海,进入市外办、台盟等处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 翻译日本电影、中国戏剧,勤勤恳恳

      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研究日本社会和历史的需要,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上译厂)受命开始制作日本影片(时称内参片)。白天朱实干外办的本职工作,晚上就来到上译厂参与“内参片”译制工作。这项工作是悄悄进行的,对家人也不能透露。片子不用片名,用数字代称。影片录制完成后,即送往北京。那时很难弄到日本电影,即使有原版片,也没有相对应的日文剧本,全靠听录音进行翻译。朱实下班后在狭小的卧室拉个布帘,把饭桌当书桌,戴上耳机,埋头听译到深夜。电影是以影像、声音为主的综合艺术,不同于纯文字的文学作品翻译。剧本文字翻译后,还不算完成,再要进行配音。所以,朱实常常带着译稿赶到上译厂,进入配音室与配音演员协同作战。演员配音觉得话语与银幕上的人物口型对不准时,译者就要临时进行改译。

      电影《军阀》中有一个镜头,东条英机的妻子拿起电话并把话筒转给丈夫时,剧本翻译中只有两个字“你的”。但日语表达时有四个音节,这就对不上口型了。朱实就变通译为“您,电话”,配音时演员在“您”字后面稍停一拍,就成了四音节对上口型了,听上去很自然。这样的难题,对朱实来说比比皆是,又不在话下。凭着高超水平,他先后翻译了二十多部日本影片,如高仓健主演的《海峡》《幸福的黄手帕》,山口百惠主演的《绝唱》《血的锁链》,宫崎骏的动画片《龙子太郎》,以及《金环蚀》《白衣少女》《蒲田进行曲》《寅次郎的故事》等。而朱实的翻译,全是义务劳动,两张电影观摩票,就是报酬。

      在上译厂,朱实与导演和配音演员配合默契,不少成了好朋友,如毕克、邱岳峰、胡庆汉等。除了翻译,朱实还要给演员讲解电影的时代背景,日本的风俗习惯等等。有时影片中人物众多,朱实也会按导演要求,插嘴配上几句,深得赞扬。与他同庚的著名配音演员苏秀,因为懂日语,从演员而成了日本译制片名导。她配音或执导了《海峡》《金环蚀》《啊!野麦岭》,与朱实成了“最佳拍档”。有一年,上海电影博物馆为苏秀举办《我的配音生涯》分享会,特邀朱实担任嘉宾。苏秀逢人便讲:“朱实翻译的日语,配音录制非常顺畅。”

      更不用说,那些如雷贯耳的日本电影明星,如高仓健、栗原小卷、中野良子、吉永小百合等,都与朱实结下深厚友情。有一次,高仓健来上海参加活动,对朱实说:“不必去专业厂的小放映厅,只有在大街上的普通影院,才能获知观众的真实反应”。听到银幕上流利的配音,高仓健幽默地对朱实说:“没想到我的中国话讲得这么好。”

      此外,朱实还把中国的话剧《家》,昆剧《新蝴蝶梦》,越剧《红楼梦》等译成日文,供中国相关剧团赴日演出之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日友协会长廖承志、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每次在上海会见日本客人,都指名请朱实担任翻译。六十年代中期,经廖承志提名推荐,朱实赴北京参加《毛泽东选集》的日文翻译工作。

      3 随团出访、讲授汉俳,联结友情

      一九七二年,为加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上海舞剧团组成访日代表团,由资深外交官、日本问题专家孙平化任团长,从上海起程访日。朱实作为代表团随团翻译,全程参与访问活动。当时,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松动。日本正在举行大选,田中角荣胜算概率很大,他表示与中国恢复邦交,是新内阁的重要任务。所以,上海舞剧团访日,是一次破冰之旅,周总理非常重视此次访日活动,作了周密安排。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就把《白毛女》的电影拷贝赠送给日本友人。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清水正夫和夫人松山树子看后非常感动,把它搬上了舞台。因此,上海舞剧团特意选择了在日本家喻户晓的芭蕾舞《白毛女》。那次上海舞剧团在日本巡演三十六天,从东京、大阪到奈良、名古屋,掀起了中国芭蕾舞热。孙平化在不同时段会见日本自民党、社会党、公明党等政界领导人,还有每个场次的演出,以及媒体的轮番采访,哪个环节都少不了翻译。朱实每天只睡几个小时,马不停蹄在各个场合忙碌,累得几乎快支撑不住。访日即将结束的那天,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会见了孙平化一行,并询问何时去中国最适宜,孙平化回答说,秋天最好,秋高气爽,北京红叶很好看。这样,上海舞剧团的访日演出,促成了日本首相九月访华并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九月,田中一行结束北京访程,由周总理陪同访问上海,朱实担纲翻译并参加全程接待。在参观马桥乡时,田中对停在河边的水泥船很感兴趣,经朱实一番介绍,得到一级工程师出身的田中首相连声赞叹。一次,在给田中一行翻译中,朱实忽然看到周总理站在他身后,赶紧退让一步,招呼总理向前,总理示意不要动,还告诉他:“这是你作为翻译的岗位。”周总理的手势和笑容,给朱实留下深刻而温暖的印象。

      “芭蕾外交”成功后,朱实积极参与推动上海市和横浜市、上海市和大阪市之间签署友好城市协议书。他长期潜心研究日本文化,曾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日本室主任,人称“日本通”。他把日本诗歌形式俳句,移植到中国,创意汉俳写作。晚年,他连续二十多年义务为上海少年开课,讲授汉俳,使汉俳成为联接中日友情的一个纽带。他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见证人和参与者,是中日友好的使者。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张欣 你想成为她书中的人
    下一篇:贺捷生 元帅的女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