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好友建东: 《建东的家 》

来源:原创 作者:刘福明 时间:2020-08-06 点击:

( 好友陆建东因病去世,离开我们已经两年多了,找出一篇旧文已表纪念之情。)

        陆建东是我同窗三载的校友,黑龙江10年的战友,现在的网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共同的爱好,惺惺相惜,我们走到了一起,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建东是“金网”大版超版,文学社社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我的上级领导。近日应邀去府上拜访了建东,也对曹杨一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海解放初期,为解决上海300万职工住房困难问题,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上海工人住宅建筑委员会,潘汉年副市长具体负责工人新村的建设工作。几经比较,工人新村的选址定位于中山北路以北,曹杨路以西地区。其间沟渠纵横,禾绿稻黄,鸟语花香,环境优美,一片江南水乡景色,且与周边工厂区相距不远,是最理想的工人居住区域。1951年九月,新村第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到1952年竣工。这就是曹杨一村,占地13.3公顷,共建成三开间二楼楼房48栋、167单元、1002户,建筑面积323663平米。有幸入住曹杨一村的几乎都是劳动模范或先进生产者,而“劳模村”的美誉不胫而走。从1952年8月到1977年曹杨七村和九村相继建成,奠定了曹杨新村现在的规模。
 
       建东家坐落在枫桥路曹杨公园对面的曹杨一村,此地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得天独厚,人杰地灵。枫桥路不禁使我想起唐代诗人张继路过寒山寺,写下千古传诵的诗篇“枫桥夜泊”,枫桥路仿佛为曹杨一村增添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阵阵扑面而来的书香气。走进大门拾阶而上的全木楼梯由于年代久远伤痕累累,凹陷下去的深深裂缝折射出历史的沧桑感和老房子的怀旧情结。这是一套二室户的住宅,三层阁上又自行搭了一间房间,有十七平方米左右,南北有窗,到也亮堂豁达。原来合用的卫生设施经过改造成为独用了,虽然面积小了点,各种设备一应俱全,也很经济实惠。在厨房兼餐厅的房间里建东把切好的西瓜递给我,一边冷风热嘲自己:“你看我这个人不会做家务,连西瓜也切得歪歪扭扭”。西瓜很甜,建东的刀工不敢恭维,西瓜大大小小,各种形状都有,我们边吃边笑,倒也其乐融融。听建东介绍弟弟妹妹经常来帮他烧菜做饭,甚至料理家务,真是好福气!想想自己做了一辈子的买汰烧真羡慕建东,牛吃稻草鸭吃谷,各人修的福啊!
 
       建东的房间朝南,卧室兼书房。家具不多,陈设简单,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床边的写字台上一台老式的电脑就算是弹眼落睛的奢侈品了。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渊博,学富五车的建东生活这样简朴真让我大吃一惊。“我身体不好,大病一场几乎耗尽了我毕生的积蓄,九死一生,能有今天粗饭淡食,我也心满意足了”。朋友一番肺腑之言,给我上了一课,至今耳音缭绕,历历在目,回味无穷。抬头看看房间墙壁上的条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告诉了我主人公一生的追求和理想,比比它,金堂玉马如粪土,荣华富贵不足惜。同样是一个人,气质和胸怀却是那样的泾渭分明。
 
       到了要告辞的时候了,好客的主人非要我吃了饭再走,被我婉言谢绝了。建东一直送我到楼下,外面细雨绵绵,春寒料峭,我紧紧握着建东的手好久好久,直到雨水从脸上淌下来也浑然不知。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吉祥小故事之感悟《影子》
    下一篇:仙 桃 草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