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第2节 回忆当年整修“大寨田”

作者: 蔡永庆
 
1970年底,正当“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开展之际,我和几位同学高中毕业回到了家乡平定县西回村。那时,高校早已停止招生,除个别入伍和招工的以外,回乡务农几乎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根据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安排,我除了负责民兵夜间巡逻和村里的宣传工作外,其余时间主要参加生产队的整地改土劳动。村西北的三百多亩山岭地是当年整修大寨田的主战场。用木头和苇席、松枝建成的临时“指挥部”大门两侧,张贴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红对联,悬挂在高高杆子上的三个高音喇叭,不时播送出各生产队的施工进度、好人好事以及几部当时流行的京剧 “样板戏”的嘹亮声音。整地改土的任务,就是采用统一规划、削高填低的办法,把过去那些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零碎地块,整修成统一标准、平平整整的梯田,也叫“大寨田”。由于这些岭地大多土层较浅,刨开地面不深就是花生米大小的碎石块,因此,削高填低的难度很大。工地上分成了几十个小战场。每个战场上,三四十名劳力或刨石,或翻土,或推车,十几辆小推车,川流不息,来回运送土石。
春节前后,昼短夜长。早上不到六时,统一起床的号声就响了。干了好长一段时间活,太阳才慢慢升起。大家相视一看,不禁拊掌大笑,人人头上结了一层洁白的霜花,大家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白毛女”“白毛男”。经过全村几百名劳力三个多月的苦干,整地改土的任务终于完成了。过去那片沟沟洼洼、零零散散的山岭地,变成了一片方方正正、标准统一的水平梯田。远望这片曾经洒下自己汗水的土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和自豪的感觉涌上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