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第1节 小小鱼塘见真情
“艰难岁月,坚毅青春”知青记忆征文 云南东风农场上海知青 钱华玲 1970年4月,上山下乡的潮流把我卷到了云南东风农场,那时我才17岁。 一年后,队长带领我们把山脚下的沼泽地改挖成鱼塘并引进山泉,在塘里放养了数以万计的鱼苗,不知何故,逢年过节捕捞时却始终没有收成。 地处小街附近的二队,比起我们七队“夹皮沟”,条件好多了。连鱼塘也是双池的,笔直的公路把鱼塘分隔成左右两池,路底下还埋着一根空心朽木当作管道,贯通左右两池。每年初夕,二队每人都能发到十来斤鱼,会当家的知青,就腌制成咸鱼悬挂在屋顶的草排上,等待来年细水长流慢慢品尝。我们羡慕极了。 1976年春节前夕,二队放塘捕鱼,队里有位知青邀请我去看捕鱼的热闹场面,并答应送我条鱼。那天,晴空万里,和煦的阳光照射在鱼塘的水面上,波光粼粼。飘荡在微风中的香茅草,柔条袅袅、清香扑鼻,倒挂在池水中的绿色藤状植物,任凭鱼群穿梭游动。捕鱼开始了,我和知青们拥挤在鱼塘边公路上看热闹。 鱼塘的闸门早打开了,右鱼塘的水大部分已被排放到左鱼塘,池塘中的鱼已经露出水面,在水里上下跳跃。队长一声令下;“下水!”扑通扑通几声,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跳进了鱼塘。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个自扎的大鱼网,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注视着水中的动静。突然,不远处冒起了水泡,他们用力把鱼网套了过去。哗啦啦,水里溅起朵朵浪花,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青鱼、花鲢、鲫鱼等纷纷地落入网中。小伙子们连忙从网中抓起鱼,一扬手扔向岸边的公路上。知青们欢呼着、跳跃着,把一条条鱼装进了箩筐。捕鱼的人更激动了,抖抖脑袋上的水,再用手擦擦脸,又继续干了起来。我看见鱼在箩筐里拼命地挣扎,活蹦乱跳,有的大鱼蹦到了地上。知青们喊着、追着,把沾满泥巴的鱼再抓进箩筐,用手使劲地按着不让鱼蹦出来。水里和岸上,欢笑声连成一片,壮观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池塘里有不少大鱼,被湍急的水流挟带着,穿过公路地下管道冲到了左鱼塘。这时,岸上的几个箩筐已装满了鱼,队长招呼池塘里的小伙子们赶快上岸。走在最后的一个上海知青,突然看见一条大青鱼正被水流冲向排水管道,他顺手用力一抓,没想到大青鱼来了个鲤鱼翻身,从他手中挣脱了。他脚下一滑,急流一下子把他冲到了排水管道口,水的旋涡把他的双脚卷进了管道。说时迟,那时快,他急忙用双手死死地抓住了管道口的边沿。刚才还在岸边欢呼的知青们,一下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意外惊呆了,空气凝固,鸦雀无声。“快!快!快拉住他!”队长大声疾呼。紧张的知青们立即飞奔到管道口,有的趴在地上紧紧地拉住他的双手,有的弯着腰死命地拽住他的衣服。可是水流的冲力实在太大了,无法把他的双脚从逆流中的管道里拉出来。僵持了几分钟,有人迅速地拿来了食堂里的空麻袋和屋里的锄头,奋力地挖土装进麻袋,把口扎好后扔进水中,想阻挡水流。没想到装着土的麻袋,竟然被急流冲到一边。“快把左闸门关上!”队长急切地喊着。可是简陋的闸板根本挡不住滚滚的急流,左鱼塘的闸板也顺水漂向了远处。时间一长,在岸上的人腰越弯越低,再要死死拽住有点力不从心了。落水知青的脸色由白变青,嘴唇发紫,情况十分危急,如果整个人被卷进管道后果不堪设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队长奋不顾身地跳进了鱼塘,党员、团员也紧跟着跳下水去,上海、北京、重庆、昆明……来自各地的男知青也都一个个地跳进了水里。大家手挽着手组成了一道人墙,用自己的身体阻挡了急流,水终于放慢了脚步。我也和岸边二队的女知青们一起,把水中的同伴拉了上来。啊!真是有惊无险,大家被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为了能让大家春节吃上一顿鲜鱼,知青们热情相助,不怕困难;为了救起危难的同伴,齐心协力,奋不顾身。这就是我们知青,这就是中国50后的年轻人。 6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