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区 >

莫言亮相思南读书会畅谈“中国文学传统的当代继承与转化”

时间:2017-12-11来源:人民网 作者:曹玲娟 点击:
人民网 上海 12月10日电 (记者 曹玲娟)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主办,思南公馆、 浙江文艺出版社 承办的第216期思南读书会今天请来了两位重量级嘉宾:作家、诺贝尔 文学 奖获得者 莫言 先生和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人民网上海12月10日电 (记者 曹玲娟)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主办,思南公馆、浙江文艺出版社承办的第216期思南读书会今天请来了两位重量级嘉宾: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和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思和先生,就“中国文学传统的当代继承与转化”这一话题展开精彩对谈。

据悉,这是继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首次在上海面向公众举办对谈活动。活动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上海分社社长曹元勇主持。数百名观众来到现场参加活动,为答谢读者热情,莫言带来特制肖像印章,工作人员为读者现场钤印。

2017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分辑推出作者独家授权的简体中文版“莫言作品全编”定稿版,莫言截止获诺奖前的所有虚构类作品20种,包括长篇小说11种、中短篇小说7种、剧作2种已全部推出。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当能感受到,中国文学传统对作者创作影响越来越显豁,而莫言也用“个人才能”创造性地拥抱和丰富了这一脉传统。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接受世界文学的外来影响与如何继承本土文学的优秀传统,是任何一位当代作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即便是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不例外。许多人认为莫言的文学创作深受福克纳、马尔克斯等外国现代作家的影响。莫言本人并不讳言这一点,但他同时也强调:文学创新不能离开传统,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学、不熟悉中国文化,那么创新只能是缘木求鱼。

在陈思和看来,莫言小说创作的过程,是对民间文化形态从不纯熟到纯熟、不自觉到自觉的开掘、探索和提升,不存在一个从“西方”魔幻到中国传统的“撤退”。莫言作品中一切魔幻的变异的荒诞的因素,都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紧密关联。

所谓文学传统,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其一是文字记载下来的传统,如唐诗宋词,唐传奇到宋话本、元杂剧,明清小说以至二十世纪新文学。莫言的长篇小说,例如《檀香刑》,就是一部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又如《生死疲劳》的叙事结构则借用了中国佛教传统中六道轮回的形式,包括中短篇小说创造性地利用了《西游记》《聊斋》等古代小说中的动物、地狱、幻境等神秘意象,使作品的现实性和批判性包裹在丰富的叙事艺术中而表达出来。而莫言的话剧剧本《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则是用现代思想对众所周知的经典历史传奇故事的再创造。

文学传统的另一个层面,是民间用老百姓的口头语言来传承的一种文学源流。对莫言来讲,来自民间的、老百姓的口头文学影响,可能比来自经典文本的、或通过阅读得到的影响要大得多。他小说和剧作中所呈现的民间传说、故乡风情、奇闻异事、乡土小调,既是他童年时代记忆和幻想的产物,也是中国民间传统和民间文学主题的拓展和现代升华。

在文学创作中,如何对中国文学传统加以有效继承与转化,莫言可以说是以其一部部出色的作品给出了他个人的答案。他在接受西方的艺术形式创新意识的同时,坚持立足对于传统文学艺术的创造性吸纳;而丰富的“民间传统”则相应地激活了他的所有文学资源,为其创作打开了面向大地的广阔维度。

 
(责任编辑:晓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