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书画 >

章节精选:从红小鬼到总书记 胡耀邦(58)

时间:2020-08-13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陈利明 点击: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十四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5/3) 告别泸定,胡耀邦来到了大渡河支流小金川畔的小金(原名懋功)。这里依山傍水,是一座小巧秀丽的山城。1935年6月14日,红一、四方面军在城东40多公里的达维桥头胜利会师。6月16日,两个方面军在懋功县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十四 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5/3)
 
      告别泸定,胡耀邦来到了大渡河支流小金川畔的小金(原名懋功)。这里依山傍水,是一座小巧秀丽的山城。1935年6月14日,红一、四方面军在城东40多公里的达维桥头胜利会师。6月16日,两个方面军在懋功县城内的天主堂里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大会。时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副部长的胡耀邦参加了此会。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所天主堂仍保持了原貌。胡耀邦仔细参观了室内陈列的各种革命文物和天主堂院内毛泽东、周恩来等住过的平房。他对州、县负责人说,要把这些地方保护好,作为向干部和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

      在马尔康,胡耀邦实地察看了正在筹备修建的红军长征纪念碑地址,他要求负责建碑工作的成都军区和四川省的领导同志,一定要把这座纪念碑修好,使这里成为松柏环绕、山水宜人的公园,成为群众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学校。

      胡耀邦一路察看,一路询问,一路思索。汽车以平均每天200公里以上的进程在高山、峡谷和原野上奔驰。长征路上的万水千山,仿佛对当年的老战士情有独钟,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袒露宏图。

      在林区,展现在胡耀邦眼前的是:采伐过的林地上,横七竖八地倒着几丈长的圆木,还有大量的火烧木、风倒木,任其腐朽,他感到无限惋惜。坐汽车跑了几天,沿途只见一个地方在加工木材,他发出声声叹息。

      穿越一处处峡谷时,他看到:条条急流,落差很大,可建电站的地方很多,让高山流水白白浪费,而附近的居民却在烧柴做饭。

      在幅员8000多平方公里、拥有45万头牲畜的红原县,他看到:只有县城里建了一座奶粉加工厂。偌大的草原上,看不到其他畜产品加工点。

      在被誉为“人间瑶池”、“童话世界”的黄龙山和九寨沟风景区,他发现这里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虽达数万之众,而当地农民收入却很低。

      他还听说,这一地区埋藏着黄金、大理石、云母、石膏、石棉等数十种有开采价值的矿物,但富余的劳力却无活可干。

      马尔康招待所的一间会议室里,汇报会正在热烈地进行。胡耀邦谈笑风生,其他同志也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或插话,气氛轻松活跃,讨论的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

      40岁的阿坝州委副书记周化勋,向胡耀邦汇报说,从50年代开始,国家陆续在阿坝林区建立了16个林业企业,共为国家生产木材4000多万立方米,上交税利4亿多元。因为采伐过量,目前控制采伐,剩余劳动力25000人,要求中央和省里帮阿坝州卸下这个“包袱”。

      “你们不是卸包袱的问题。”胡耀邦立即抓住这个话题,深沉地说,“要把包袱变成财富,要把现在闲置的劳力变成有用之才。总的来讲,阿坝州8000多平方公里,只70多万人口,是人少了,不是人多了。问题在于你这里就业结构不合理。一面是许多人没事干,一面是好多事没有人办,许多产业根本没有开发。”

      胡耀邦时而站起来,时而用手势加重语气:“大的不讲,讲小事情。马尔康的鸡蛋很贵,你们这里电多,可以办几个养鸡场,用电孵鸡。你们有草山,可以养奶牛。还可以搞木材加工。林区的人民要富起来,只有四条出路:一是营林;二是加工;三是采矿;四是修建。什么修公路、建水电站,都让老百姓去搞。还有商业、运输、旅馆、饭店,也让群众去办。总之,东方不亮西方亮嘛!”

      最后,胡耀邦说:“端正指导思想,满怀信心地引导群众充分认识和发挥高原、山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开辟多种劳动致富的新门路,这是繁荣山区经济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九寨沟风景区,胡耀邦很有远见地提出:让农民直接办旅游,由农民为旅游的人提供副食品,发展养鸡、养兔、种植蔬菜、水果的专业户;组织群众生产各种旅游纪念品。

      在陇南地区森林茂密的康县、成县,胡耀邦要求各级领导充分依靠群众,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创造出营林致富的新经验。

      在视察途中,几乎每个地、州、县的领导都向胡耀邦反映,他们那里缺资金,缺人才,要求中央支援。胡耀邦对他们说,党中央、国务院对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向是十分关怀的,尽可能在人力、财力上给予扶持和帮助。但是,作为当地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应该只依靠上面,而要自力更生。办法有两条:一条是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集资,依靠群众的勤劳和智慧;一条是加强横向经济联系,引进外资,吸引沿海、成都等外地的企业来投资。

      谈到人才问题,阿坝州委书记阿登向总书记说:“我们这里条件艰苦,人家不愿意来,希望中央和省里给我们派些人来”。

      “你把关系颠倒了。”胡耀邦立即插话纠正他的看法说,“不是给你派人来,而是你要有吸引力。你把经济发展起来,门路多了,就能留住人,吸引更多的人来。今后我们国家越来越多地要采取招聘的办法,吸引的办法,而不是全靠指派的办法,捆绑不能成夫妻嘛!”

      幽默风趣的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人哄然大笑。

      胡耀邦到甘孜藏族自治州后,他便向州委领导提出要改进工作方法的问题。胡耀邦说,你们州、县、区三级干部,一年下去多长时间,什么时候下去,要做一个安排。大雪封山是下不去的,这段时间可以把干部集中起来办学习班,半天工作,半天学习,学理论,学文化,学技术。一年完了要考试,这样搞上三年,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凡是地广人稀的地方,都可以采用这种新的工作方法。根据各地的特点,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这就叫实事求是!他勉励大家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大展宏图,就像楚庄王的名言:“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则惊人。”这是胡耀邦对川西北高原和陇南山区的期盼,也是对全国所有经济还不发达地区的期盼,期盼他们后来居上,一飞冲天。

      胡耀邦在总书记任内的最初几年,大都跑的是中国最不发达的地区,他的足迹踏遍布了中国的西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地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一整套发展西部的特殊政策陆续制定出来。中国西部地区,正在发生着使人喜悦的变化。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里的繁荣富裕关系着中国大局的安定、团结、兴旺。

      胡耀邦的行踪使外国人颇感兴趣。1985年的深秋,在中南海一次会见外宾的活动中,一位外国友人问:“据我们了解,你经常到中国最不发达的地区视察,对这些地区的发展十分关心。在加速这些地区的发展方面,中国现在有什么计划?”胡耀邦高兴地回答说:“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比较发达;西部多山,比较落后。但是,西部的一个特殊的有利条件是幅员广大,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我们对西部的方针,一是放宽政策,让那里的人民群众放开手脚开发资源,发挥优势;二是鼓励他们同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横向联系,相互协作;三是尽可能地减轻他们的负担,给以财力、物力和技术的适当支援”。他预言,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大规模开发中国西部就要提到日程上来!

      胡耀邦认为,甘肃应当成为开拓大西北的一个重要基地。1983年7月,他冒着炎夏酷暑,先后访问了陇南的天水地区、陇东的庆阳地区、中部西南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兰州市,整整视察了7天。

      胡耀邦对如何改变以定西地区为代表的甘肃中部18个干旱县的穷困面貌问题,特别关心。这里雨量稀少,生态破坏严重,粮食产量低,几乎年年要靠国家救济。国务院决定每年拨出专款帮助这些困难地区恢复和发展生产。胡耀邦7月21日到定西地区的临洮后,特地把这些穷困县所在的定西、平凉两个地委的负责同志请来,共同商讨如何使这些地区快一些在经济上彻底翻身的问题。同时还派了几位随行同志去定西地区最困难的社队的一些村庄,逐户了解农民的生活。在座谈会上他说,你们这18个困难县怎样才能较快地恢复过来,什么时候能翻身,都要认真搞点调查,在这个基础上采取切实的措施。要力争尽快消除历史上带来的严重后果,恢复生态平衡,使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逐步走上安定富裕的道路。他要求这两个地区的5万多名干部带头种草植树,每人每年种两亩草,栽10棵树。他说,就是要干部带头,多干实事,不能含糊。

      当天晚上,胡耀邦把随行的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王兆国找去,商量发动全国,主要是北方青少年义务采集草种树种支援甘肃改变面貌的问题。他说,共青团每年要抓几件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事,这就是一件。全国1.5亿青少年,大城市的除外,每人每年采集一两,就是1500万斤,可以种1500万亩草。这也是对青少年的一种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叫爱国采种运动。这种活动每年都要搞,不是一两年,而是一二十年,先支援甘肃,以后支援其他地方。王兆国当晚就打电话给团中央进行筹划,回到北京后,他很快就召开电话会议,向各省、自治区的团组织布置任务,并向全国青年少发出了号召,雷厉风行地落实了这件事。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