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旅游 >

沪地铁6号线串起16个浦东历史古迹

时间:2016-02-15来源:上海市旅游局 作者:网络 点击:
浦东新区规划院最近描摹出了一张古迹地图,而地铁6号线竟然串起了图中的16个历史古迹!有兴趣寻宝的小伙伴可以仔细研究一下了。 1、永乐御碑 建设时间:明永乐十年(1412年) 地址:高桥镇小浜路199号(高桥中学内) 明永乐十年(1412),陈瑄奏请在高桥筑土
浦东新区规划院最近描摹出了一张古迹地图,而地铁6号线竟然串起了图中的16个历史古迹!有兴趣寻宝的小伙伴可以仔细研究一下了。

  1、永乐御碑

  建设时间:明永乐十年(1412年)

  地址:高桥镇小浜路199号(高桥中学内)

  明永乐十年(1412),陈瑄奏请在高桥筑土为山,高30余丈,永乐皇帝赐名“宝山”,并亲书391字碑文。“宝山”是我国第一座航海灯塔,上设“烽堠”,白天举烟,晚上明火,为郑和下西洋以及海船往来提供标识。明万历十年(1582),宝山被巨浪冲毁,该碑被抢救上岸,现存于高桥中学“御碑亭”内。

  2、上海溶剂厂近代建筑群

  建设时间:1934年

  地址:南码头路200号

  为近代西洋建筑群,共9栋,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27平方米,其中一层建筑4幢,二层建筑5幢,砖木结构,方形门窗,红瓦四坡屋面,红砖清水外墙,欧式壁炉烟囱。

  中国工业微生物泰斗、原中国酒精厂总化学师陈驹生,原中国酒精厂总机械师施瑞山都曾在建筑群内办公和居住过。

  3、钟家祠堂

  建设时间:民国

  地址:高桥镇钟家弄74号(外高桥民办中学内)

  民国期间,营造业家钟惠山以讲信誉、保质量赢得了沪上许多大工程的建设,成为高桥首富,发迹后,建此宅。

  祠堂建于20世纪初。一进为鞍桥厅,二进为正厅,三进为停柩厅,四进为守祠人用屋。铁门上铸有两个大“钟”字。抬梁式,各进均有蓬轩,观音兜山墙,坡屋面,水泥勒脚,白灰粉墙。

  4.高桥仰贤堂

  建设时间:1931年

  地址:高桥镇义王路1号

  宅主沈晋福是民国经营煤米生意的商人。仰贤堂位于高桥港畔,中西合璧风格:从正面看是一厅两厢房的中式宅院,被背面看又像西式别墅;内部既有西式的壁炉吊灯,又有中式的挂落木雕。解放上海时为国民党据点。

  5.钦赐仰殿大殿

  建设时间:清代

  地址:源深路476号

  传说为唐太宗敕建,故称钦赐仰殿,后供奉东岳大帝,故又称东岳行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重建,清末又募建三清殿、四御殿。现存的原建筑是东岳大殿,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人字梁架。三清殿于1990年重建,并增建牌楼等,总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

  6.洋泾农业银行旧址

  建设时间:民国

  地址:洋泾镇路287号

  洋泾农业银行旧址建于民国,曾做过典当铺、税务所(楼下)、镇政府(楼上);解放后,于1952年曾用作银行。

  盖楼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砖木结构,一进院落,为简洁宽敞的二层石库门式民宅。建筑形式表现为中西结合。门额上可见“仁居”和“云蒸霞蔚”等字样。清水砖墙,泥塑花纹,门头窗顶、山头曲线流畅,有圆明园式遗风与当时上海租界内里弄建筑相仿。

  7.老宝山城遗址

  建设时间:明代

  地址:高桥镇海滨村

  高桥三面环水,扼守两江,历来为军事要地。明万历四年(1576)王叔杲奏请在高桥宝山之西麓筑宝山城,“南控川沙,北控吴淞”,为高桥历史上最大的城堡。清康熙八年(1669)坍沉。康熙三十三年(1694)在旧城西北1.5公里处(海滨村)重筑,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由重兵把守。今尚存南城墙残段。

  8.太平天国烈士墓

  建设时间:清代

  地址:高桥镇西北草高支路屯粮巷村南

  1862年太平军主将吉庆元率领太平军两进两出高桥,与清兵及英法侵略军激战,前后历时78天,150余名战士牺牲,埋葬于屯粮巷,俗称“长毛坟”。195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太平天国烈士墓。

  9.杨斯盛故居、杨斯盛墓及杨斯盛铜像

  地址:浦三路648号(浦东中学内)

  杨斯盛(1851-1908),号锦春,青墩人。清光绪年间承包上海江海关大楼工程,被称为“工界伟人”。又“毁家兴学”,受清政府嘉奖,清宣统三年(1911)赠盐运使衔。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由杨斯盛亲自设计,并由其开设的杨瑞泰营造厂建造。院内铜像为1913年杨斯盛逝世五周年时,由地方人士提议所立。

  杨斯盛墓原位于浦东中学旁,“文革”中遭破坏,1997年浦东中学90周年校庆时,觅其遗骨重建。四周围是花岗岩石栏,正中是墓,墓后是花岗岩大屏风,嵌“宣统二年”墓碑,刻“静听书声”,“杨公斯盛之墓”等文字。

  10.高桥海塘抢险纪念地点

  建设时间:清代

  地址:高桥镇凌桥沿海海塘

  原为宝山县的江东土塘,筑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时简称东塘。北起吴淞口,南至黄家湾与钦公塘相接,长14.5公里。乾隆五年(1740),在土塘之内建护城石塘。道光十五年(1835),林则徐主修宝山海塘时,修复东塘各段残缺。

  1949年,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自指挥修复冲毁的缺口20余处。1950年初,市政府拨款对高桥海塘进一步全面加高加固,海塘高程达到6米,塘顶加宽到5米。今为浦东新区人民塘之北段,外侧是砌块石护坡和丁字坝,使塘外长出于滩涂。

  11.高桥黄氏民宅

  建设时间:民国

  地址:高桥镇西街133弄3号

  最初为民国毛竹商人黄文钦住宅。老宅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建于清末民初,江南传统建筑风格,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原来有三进院落,现存下二进院落。

  这处老宅第二进楼房上下都有走马廊,可连通天井周围的各个房问,门窗、廊檐、栏杆等处均有木雕装饰,多处观音兜山墙高低起伏,表现了江南民宅轻盈的造型。

  12.杨氏民宅

  建设时间:民国

  地址:高行镇解放村牡丹园内

  宅主杨洪生,民国期间早年从事皮货生意。杨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正立面为方形门洞,两侧立柯林斯式壁柱。门厅上有八角形藻井,全木结构,四周雕动植物花纹和人物故事。硬山顶,坡屋面,观音兜山墙。院后用钢筋混凝土建晒台一座,四周围女儿墙。外墙均用水泥粉刷。

  13.喻氏民宅

  建设时间:1929年

  地址:高行镇解放村牡丹园内

  宅主喻春华在民国期间早年从事水上运输生意。喻氏民宅原位于浦东陆家嘴地区浦城路、东昌路交口处,2002年,民宅原处地块开发,遂搬迁至高行镇解放村牡丹园内。

  民宅正房面阔五间,东西厢房各二间。硬山顶,两侧砌封火墙。正房、厢房及门亭上皆雕梁画栋,刻花鸟山水和人物故事,门楼上有“风集高岗”四字,门柱则为巴洛克风格,室内铺柚木地板。厢房有菱形磨石子墙面,天井为水泥地坪。

  14.杜宅

  建设时间:1931年

  地址:杨高北路2856号

  现仅存藏书楼,亦称杜氏藏书楼。坐北朝南,混合结构二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原祠堂建筑面积无从查考。中西合璧式,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砖木结构五开间,另有戏台一座,现仅存五开间两层楼房一幢,建筑面积982平方米,正立面中部是柱廊,上为二层阳台,方形门窗,仿石块水泥外墙。

  15.汤氏民宅

  建设时间:民国

  地址:三林镇三林路550号

  宅主汤学钊在民国期间早年经商,曾开设米行、当铺、寿器作等。他改良的土布曾参加全国比赛均获奖。

  汤氏民宅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73.6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前门楼,后为八角凉亭。现存中间四合院,砖木结构两层,正立面中间底层为矩形门洞,石质门框,两旁砖砌方柱,柱头有花饰;二层挑出弧形阳台,以支架和椽承托,立宝瓶栏杆;顶砌三角形山墙,嵌精细花饰。两旁为弧顶墙面。坡屋面,灰砖清水外墙,红砖砌壁柱和水平带饰。全宅雕梁画栋,门窗刻花精美。

  16.李氏民宅

  建设时间:20世纪30年代

  地址:泾南路50号

  宅主李树山(1885-1945),出生于浦东陆家渡张家湾一个贫苦家庭,多年从事修造船业和水上运输,家业逐渐发达,1933年4月建造时便耗资约三万银元。

  现存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红墙翠瓦的双层楼房。在“回”字型庭院内,四周外墙砌清水嵌红砖带,南向立面采取西式装饰,里面为中式庭院,门框、窗棂雕刻各种花鸟图案,雕花门窗上则嵌有彩色玻璃——这种工艺现已失传。

  (来源:浦东发布,浦东新区规土局)

(责任编辑:北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