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著书 >

大国粮仓——北大荒留守知青口述实录(1)

时间:2019-01-30来源:老知青家园 作者:朱晓军 杨丽萍 点击:
知青,一代人的生命印记,一个时期的历史符号。50年前,为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千百万城市热血青年浩浩荡荡奔赴广阔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文革结束,大批知青潮水般回到城里,少数知青却因各种原因迄今仍留守他乡。如今数十年过去

      知青,一代人的生命印记,一个时期的历史符号。50年前,为响应毛泽东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千百万城市热血青年浩浩荡荡奔赴广阔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文革”结束,大批知青潮水般回到城里,少数知青却因各种原因迄今仍留守他乡。如今数十年过去,这些人的命运如何,生活怎样……?
 
留守知青,你在他乡还好吗?
——纪念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
 
朱晓军  杨丽萍

 

      知青是共和国史上一桩大事。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转引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发出的第二次上山下乡号召,第一次在1955年12月,毛泽东说:“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文革”前,全国已有129万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毛泽东的指示下达后,一场轰轰烈烈、史无前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①拉开序幕,且高潮迭起,于是有了“知青”这一称谓。这场上山下乡运动给中国带来巨大、深远的影响。1955年以降,全国有1776万知青②奔向“广阔天地”,其中有一大批下乡到北大荒。
 
      何为北大荒?“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③“大荒”即东北的北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荒”像冰架不断缩小,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仅剩黑龙江北部的嫩江流域、三江平原与黑龙江中下游,即东经123゜至134゜,北纬44゜至50゜,面积5.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的1.5倍,以色列的2.66倍,新加坡的55.3倍。这是世界上一块稀有的黑土地,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全球这样的黑土带仅三块,一块在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一块在美洲——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在亚洲——中国的东北角。
 
      上世纪50年代,14万转业官兵开赴“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的北大荒④,为饥饿的共和国“向地球开战,向荒原要粮”。在这些老兵中,荣获“战斗英雄”称号者128人、特等功荣立者408人,立大功者2929 人⑤,其中有“孤胆机智英雄”、荣立11次大功的李国富,电影《渡江侦察记》原型之一、12次战功荣立者王树功。上世纪60年代, 54万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城市的知青踏进衰草寒烟的北大荒,屯垦戍边,保家卫国。北大荒成为黑龙江垦区的代名词。
 
      上世纪70年代末知青大返城前后,95.5%知青重返城市,还有80万⑥知青留了下来,其中有两万来人留在北大荒,被称之为“留守北大荒的知青”。
 
      注 释

      ①1955年至1961年为第一次上山下乡,1962年至1965年为第二次,1968年至1980年为第三次,1979年,全国仍有24.7万人。(《北京日报》1998.7.26)

      ②《中国青年报》2011.10.26.09版博物馆里的知青记忆。

      ③见《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为最荒远之地;“不咸山”,即长白山;“肃慎”,古代东北民族,现代满族的祖先。

      ④这两句诗来自聂绀弩的《北大荒歌》。

      ⑤此为1985年末尚在北大荒的官兵统计数字。

      ⑥凤凰网·历史《失落的一代》:至今尚有八十万知青永留农村。
 

(责编: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