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写作 > 著书 >

连载(1)知青家长李庆霖的沉浮人生

时间:2018-07-11来源:老知青家园 作者:徐志耕 点击:
长篇报告文学 是是非非李庆霖 作者:徐志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惊雷动地,怒涛冲天,风起云涌,鱼龙混杂。 大浪淘沙,多少风云人物都被时代的大潮淹没了。当年扑朔迷离的许多政治事件,大多已水落石出。真真假假,是是非非,都由历史老人评说。 常言道

 
长篇报告文学

是是非非李庆霖

作者:徐志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惊雷动地,怒涛冲天,风起云涌,鱼龙混杂。


      大浪淘沙,多少风云人物都被时代的大潮淹没了。当年扑朔迷离的许多“政治事件”,大多已水落石出。真真假假,是是非非,都由历史老人评说。
 
      常言道:成者为王败者寇。另一句俗语又说:不以胜败论英雄。
 
      评价一个人,很难用“王”或“寇”定论。
 
      如今四十岁以上的中国人,可能都记得一个叫“李庆霖”的人。这位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的语文教师,一位无职无权无亲无故的平民百姓,居然上书十亿人的领袖毛泽东,直谏上山下乡的艰难困苦,哭诉“无米之炊”的窘境。而且毛泽东亲笔回信,还寄给他三百元钱“聊补无米之炊”,这件中国七十年代的大事当时流传全国。如果说仅仅是毛泽东关怀一个小学教员的生活困难也算不上一件大事,由这个小学教员的一封信而涉及到千家万户和千千万万知识青年的命运前途,却引发了一场中国政治生活和社会舆论的大变革,它牵涉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庆霖是为困境中的知识青年鸣冤叫屈并改变命运的先驱。所以,他的沉浮荣辱,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命运了。
 
      后来他成了囚犯,被指控为“反革命”而判处无期徒刑。
 
      命运和他开了一个严肃的玩笑。

      1

      这天是一九七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一位小学教员的来信打动了毛泽东的心,他再一次落泪了。顶天立地的毛泽东在感情世界方面丰富而脆弱,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
 
      信是从福建省莆田县寄出的,写信人叫李庆霖。他用朴实的语言平缓的口气向毛泽东倾诉了他的困难、苦恼和不平。他的儿子李良模初中毕业,因为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山村插队去了。他认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能锻炼他们热爱劳动、热爱贫下中农的思想觉悟,但是劳动一天连最简单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粮食吃不饱买黑市,每月要到家里来拿钱拿菜拿油,住房也解决不了。原先下乡一个,现在又一个孩子初中毕业,他真害怕再增加负担,他实在生活艰难。他希望孩子下乡后的口粮问题,生活中的吃油问题,吃菜问题、穿衣问题、疾病问题、住房问题、学习问题以及一切日常生活问题,党和国家应当给予一定的照顾。他反映有的人有权力有地位可以不叫孩子下乡,他们可以走后门,拉关系招工、招生、招干。”我一个小学教师,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只好大胆地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了。”
 
      教了二十多年书的农村小学教员遇到了无米之炊的艰难窘境,他不能不管。
 
      毛泽东是在中南海的游泳池中读到这封信的。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后遇到的许多实际困难,毛泽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他听说过这类问题的简报和汇报,但李庆霖的这封信从一个家长的角度哀婉地诉说了一个父亲的苦楚,将心比心,毛泽东理解李庆霖的处境。虽然信中有一些“大胆”和“冒昧”的话,从当时的政治气氛来说,是“污蔑大好形势”的,但毛泽东看出这封信说的是真话,是许多人不敢说的话。
 
      边看边想,特别是读到悲哀处的文字,毛泽东控制不住感情了,他双眼慢慢红起来,泪水在眼眶中含着。“有朝一日,当我见阎王去,孩子失去家庭支持后,那他将如何活下去?我真担心!”可怜天下父母心,毛泽东老泪纵横。
 
      游泳池值班室里,工作人员们议论纷纷:“主席今天看了一封信,哭了。这个教师儿子下乡了,生活很困难。主席叫我们汇款三百元,从他的稿费中支出。”
 
      护士长吴旭君为毛泽东的爱民之心深深感动。他们轻轻地议论,仿佛怕惊醒一个美丽的梦。一起议论的都是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有周福民、张耀祠和张玉风等。
 
      这一年,毛泽东已八十高龄。八十岁的毛泽东为这封从福建莆田县飞进中南海的人民来信,亲笔写了回信:“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李庆霖做梦都没有想到,他在莆田街上的邮筒中投寄出去的这封寄给“尊敬的毛主席”的信毛主席真的收到了,毛主席还亲自给他回信,“聊补无米之炊”六个字包含着海一样的深情。他收到了一张绿色的从北京飞来的汇款单,三百元钱的汇单是无法用价值衡量的领袖对人民的无限关怀!
 
      李庆霖哭了。他甚至有点后悔,悔不该将自己的困难去打扰年事已高的毛泽东,十亿人口的大国有多少事情需他老人家操劳!他感到内疚的是毛主席给他寄的三百元钱,他怎么好意思接受毛主席的钱呢?
 
      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此刻,只有《东方红》这首颂歌才能表达他的心情。是的,“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没有毛泽东,李庆霖仍然只有讨饭!他是穷苦人的儿子。穷人的儿子今天走上讲台当了人民教师,他将以一颗耿耿赤心,教育他的学生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
 
      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毛泽东给李庆霖写信寄钱的消息传向四面八方!四面八方的人奔走相告,李庆霖家门庭若市,从各地寄来的信件数不胜数!
 
      不久,中共中央以中发(1973)21号文件的形式将毛泽东的复信和李庆霖给毛泽东的信印发全国,传达到广大群众和知识青年。
 
      显然,李庆霖的信反映了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份中央文件后面,还附上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认真学习毛主席给李庆霖同志的信的通知》。中央要求全国党、政、军机关党委召开扩大会议认真学习,对知青工作要严格检查,加强领导,总结经验。
 
      潮水般席卷全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起源于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这天,伟大领袖发出了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历时十年的上山下乡大潮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牵动了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到一九七八年,全国下乡知识青年达两千万人,耗资约三百亿人民币!这场惊天动地的运动以一句流传的话来总结,即:“国家花了三百亿,买了三个不满意(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农民不满意)”。从城市到农村的两千万人制造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两千万人牵动了整个社会!两千万人的苦难象一座巨大的沉默的火山。
  
      李庆霖的信是这座火山开始喷发的一个信号。他倾吐了千千万万民众压抑在心头的苦楚,他喊出了人们不敢喊的“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无奈,他揭露了当今社会走后门成风,任人唯亲的现实,”他触动了当时社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而最重要的,是毛泽东鼓励了这位“大胆地冒昧地写信来北京告御状”的小人物。
 
      “全国此类事甚多,”七个字象晴天霹雳,各级政府和领导人立即闻风而动。
 
      就在人们扬眉吐气地庆贺毛泽东的光辉批示的时候,小学教员李庆霖感到了一种来自某个方向的压力。他又气又怕,他为有人对毛主席的指示不认真贯彻而气愤,他害怕会得罪人。事实上,他的这封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捅了个天大的乱子!他使上上下下的一些当权者难堪丢脸,他暴露了他们工作中的缺点,他揭发了他们见不得人的阴暗面,他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他为自己树立了一群永远不败的对立面!
 
      错综复杂的社会是一张无法超越的网。
 
      气色不好的方脸膛上颧骨更加突出了。他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一句格言: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也许,他一生中最大的荣幸会成为他人生悲剧的起因?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