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陈云:“如果没有这一条,我们的党就搞不好”

时间:2021-06-19来源:党的文献 作者:唐国军 点击: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强身治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在长期管党治党实践中,陈云极为重视批评和自我批评,并结合实践不断进行总结,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强调“只有掌握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才可以不断前进”,“如果没有这一条,我们的党就搞不好”。今天,重温和学习陈云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论述,对于深刻认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意义,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什么是批评和自我批评

      延安时期,面对严酷的革命战争环境,为了将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陈云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运用于党的建设实践,以发现错误、指出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为中心和切入点,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对象、目的和性质作出了深刻揭示。

      (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对象

      1942年11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陈云作了关于整党问题的讲话,“认真开展自我批评”是他重点阐释的四个问题之一。他指出,批评指向的是对方的错误:“我们批评同志,不是批评别的,是批评他的错误”;自我批评指向的是自己的错误:“同自己的错误作斗争,这就是自我批评”。这就明确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对象。那什么是错误呢?人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陈云指出,“我们要决定政策,就要研究情况,用脑筋去想问题,如果自己脑子里所想的是主观主义的,和实际情况不相符,那就会犯错误。”

      (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目的

      陈云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目的也有着清晰的认识。他指出,“批评的目的并不是出气,主要是在于真正帮助人家纠正错误。”因此,在批评别人的时候,还应善意指出别人错误的根源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这种态度在教育和培养干部中同样适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干部有错误时,要及时教育之,纠正之,说服之,使之从错误中求得教训,并且提高到原则上来认识”。就自我批评而言,其目的也是为了纠正错误,“有了错误,发现了缺点,我们就要纠正。怎样纠正呢?就是要作自我批评”。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性质

      事物是由矛盾组成的,有矛盾就有斗争。由于党员成分和思想状况的复杂性,为了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就要与各种错误和错误倾向作斗争,以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批评和自我批评本质上是党内斗争的一种方法和形式,并且是主要的方法和形式,正如陈云指出的,“党内斗争主要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内斗争属性,陈云作了具体分析和阐述:一是斗争的必要性,“党内不允许无原则的和平,更不允许相互包庇。有了错误不进行必要的斗争是不对的”。二是斗争的原则性,“我们不主张乱斗,而是主张在原则问题上进行必要的斗争”,对无原则的纠纷则“必须以严肃的原则性去对付之”。三是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全党,并帮助一些同志克服他们的毛病,挽救一些人,以免他们的错误继续发展”。四是要敢于斗争,“我们应该反对干部里面怕斗争的倾向”,“党内是不怕斗争的,应该容许人家提出批评,也容许反驳”。五是斗争要分场合,“我们的批评是对待革命同志的。在敌人跟前,我们不能作自我批评。不能把党内处理问题的原则用来对待敌人”。

      二、为什么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不同历史时期,陈云着眼解决党内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将批评和自我批评贯通结合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并从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高度不断进行总结,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必要性作了全面深刻阐述,充分印证了他说的“这样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一)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老传统”

      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从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生活来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是衡量党内生活健康状况的指针,也是保障健康党内生活、促进党内团结的重要手段和法宝。对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保障健康党内生活的重要手段作用,1962年2月8日,七千人大会刚结束,陈云有针对性地指出:“发扬民主,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是我们党的老传统,只是这几年把这个传统丢了,现在要把它恢复起来”,“今后批评的门是大开着的,并且应该越开越大”,他还告诫,“如果共产党不能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见面都是哈哈哈,我看人们就不会参加革命了,也不会愿意当这样的共产党员了”。

      此外,批评和自我批评也是维护和促进党内团结的基本手段,陈云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不同意见不要避而不谈,有意见不谈,就对破坏团结负有责任。以为提了意见不好共事是错误的,经验证明,有意见就提,最后才能达到真正的团结,有意见不提反而不利于团结”。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一条科学总结。延安时期,陈云就经常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一条宝贵经验,并在后来多次强调,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对于党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时首先在几十个高级干部中进行一次整风会议,连续开了几个月的会。大家面对面地指名道姓地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总结建党以来的经验教训,在这个基础上写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就开党的七大,全党同志团结一致,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1962年2月8日,在评价刚刚结束的七千人大会时,陈云一方面尖锐指出党内生活不正常、大家不敢批评不敢说话对革命事业的危害;另一方面,对大会在提倡批评和自我批评、恢复健康的党内生活上的贡献作了充分肯定:“这次大会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不要估计低了。只要有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条,坚持真理,改正错误,我们共产党就将无敌于天下。”陈云的这个论断强调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党的建设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又多次在重要场合回顾党内生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能否真正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起来,直接关系到能否形成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党内生活局面这件“我们全党最大的事情”,“如果鸦雀无声,一点意见也没有,事情就不妙”。

      (二)党完成好使命责任的必然要求:“既然是这样大的责任放在我们肩上,那末(么),我们有毛病,有缺点,有错误,就一定要改正”

      从党肩负的使命来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推动我们党通过发现和纠正自身缺点和错误,来加强力量、实现目标的必然要求。在延安时期特别是党的七大上,在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情况下,陈云告诫全党要好好工作、警惕骄傲情绪,因为“我们党的工作好坏,决定着中国革命的命运”。同时,他又清醒认识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力求“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

      陈云指出,“既然是这样大的责任放在我们肩上,那末(么),我们有毛病,有缺点,有错误,就一定要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力量加强,把党的力量加强”。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仍一如既往坚持这一观点,认为党要实现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并反复提醒全党,“见面就是‘今天天气哈哈哈’,看到了缺点、错误也不提。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不能成功,肯定是要失败的”。

      (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使主观逐步达到与客观相一致”

      从党的思想路线来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纠正主观错误、认识客观真理、逐步实现主客观相一致的重要途径。延安时期,陈云运用唯物辩证法,以“怎样才能少犯错误”为切入点,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少犯错误、做到实事求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他认为,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可以同时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减少主观与客观的偏差:一方面,通过自我批评可以减少主观性、增加客观性,“要做到客观,首先要对自己客观,对自己客观了,就可以把人家也看得客观。开展自我批评,会使一个人更虚心、更客观”;另一方面,通过听取批评意见可以增加对自己和事物认识的客观性,“一般说来,看别人的毛病比较容易,看自己的毛病比较难”,“有很多事情还要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因为我们自己的意见不一定是客观的,而别人对我们的缺点、错误可能会看得更清楚些,处理问题可能要更客观些”。

      这样,从主客体两方面同时发力,就可以“使主观逐步达到与客观相一致”。此外,为了少犯错误、做到实事求是,陈云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认识方法,其中“交换”即指互相交换意见以得到对事物比较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在陈云看来,批评实际上也是交换意见的一种形式,通过相互批评可以丰富对事物的认识、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可以说,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逐步达到主客观相一致,是陈云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党掌握了政权以后,犯了错误会更直接更严重地损害群众利益”

      从党的群众路线来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密切党群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这里的批评,主要指群众对党的批评意见;自我批评,指的是党对自身的批评。陈云认为,群众对党的批评意见正体现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对我们多责备,就可以使我们不脱离他们,批评意见反映得越多、越快就越好。”党在延安局部执政时期,陈云就着重从群众路线角度强调执政党作自我批评的重要性,他说:“我要特别着重地说,领导着政权的党、领导着军队的党,自我批评更加重要。因为党掌握了政权以后,犯了错误会更直接更严重地损害群众利益。党员违犯了纪律,特别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你有枪,又当权,群众看到了也不敢讲。”

      党取得全国执政地位后,陈云仍然强调,要正确认识对待人民群众的批评意见乃至骂声,并就此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一要端正立场和态度、正确看待,“我们做革命工作,不要计较挨不挨骂,而是要看我们的工作是否做好了”。二要全面认识、看到益处,“一有错就有人骂,容易改正”,“如果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好处描写得很多,有缺点不讲,那就对我们的工作不利”。三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批评意见具有的重要的反映、提醒、监督和改进作用,“应该认识到,天天挨骂可以提高我们的警惕性,从而容易发现工作中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应对长期执政考验的重要意义。

      (五)党员纠正思想偏差、不断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要做一个好党员,就要与自己作斗争”   

      从党员的成长进步来看,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员纠正思想偏差、不断取得思想进步和工作进步的重要方式,能够同时起到促进党员进步和防范党员党性退化的双重作用。延安时期,在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陈云敏锐察觉到党内存在部分党员党性弱化、对党不忠诚、有对党隐瞒不该隐瞒情况的行为和倾向,而这些行为和倾向可能会导致党员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针对这种情况,陈云指出,“要做一个好党员,就要与自己作斗争,经常以正确的意识去克服自己的不正确的意识。这个思想上的斗争和斗争中的胜利,就是自己思想意识上的进步”,反过来,如果“自己不跟自己的错误意识作斗争,偷偷地容忍自己错误意识存在着,则错误意识就会发展,结果越错越远,终究会离开革命的队伍”。陈云将是否自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考察共产党员党性优劣的试金石,一再告诫,“如果不从认识自己错误上求进步,装洋蒜,一定要跌觔斗”。

      三、怎样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党内生活的不同状况和出现的不同问题,陈云就怎样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了许多论述,涵盖了定位、立场、原则、态度、方式等多个角度和方面,提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从维护党的利益出发,要坚持原则,要实事求是”等许多重要观点。

      (一)把握认识定位:“把它提到全党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高度”

      明确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的建设全局中的定位,是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注意到一些党员“在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和稀泥,做老好人,而坚持原则的人受孤立”,他明确指出这是我们党内“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站在“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战略全局高度,在总结党内生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在党内形成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是非分明的风气提到“全党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高度”来看待。

      关于这一点,具体该怎么理解呢?从陈云的相关论述来看,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从定性上,不能把是非不分简单视为纪律层面的问题,而应看得更深更透一些,从思想层面、组织层面去看待;二是从范围上,不能把这一问题单纯视为局部问题,而应着眼全党全局来抓,着力在全党范围形成明辨是非的主流和大环境大气候,坚决遏制是非不分的不良风气扩散蔓延、影响全局;三是从解决问题的手段来说,要在党内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就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手段也提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的高度,充分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手段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锐利武器作用。

      (二)坚持正确立场:“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

      有同志担心互相批评会伤害面子。对此,陈云在延安时期就尖锐指出,面子问题本质上是立场问题,是私心作祟,是将个人利益置于党的利益之上,对党的事业是不利的。他说,“论事不论脸,这里有个立场问题”,“如果强调讲面子,在讨论问题时,就会不客观,看问题就有个人的角度,有利于他,有利于他的面子,就赞成你的意见;对于他的面子不好看的,便不赞成。如果一切从自己面子的角度出发,讨论问题、看问题搀杂个人得失在里面,立场不正,就不会看得很清楚,不会讲真理。结果一定害人害己”。

      反之,只有站在真理的立场、人民的立场,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真正接受批评、承认错误,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发挥出真理的力量,做到无往而不胜。他就此提出“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著名论断:“共产党员参加革命,丢了一切,准备牺牲性命干革命,还计较什么面子?把面子丢开,讲真理,怎样对于老百姓有利,怎样对于革命有利,就怎样办”,“如果我们的同志都把心摆得非常正,非常实事求是,毫无个人主义,可以抵得十万军队,一百万军队,这是无敌的力量”。陈云关于“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的观点,值得每一名党员反复研读、用心揣摩。

      (三)践行实事求是:“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对于这个问题,陈云在不同时期都有论述,核心思想是看人、看问题要客观、全面,并力求从错误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以后少犯错误。一要采取客观的态度,“我们要求犯错误的人论事不论脸,同时要把客观事实拿给他看。大家都根据客观事实想问题、定政策,自然可以求得党内一致”。二要客观看待自己,保持谦虚、力避骄傲,有的同志“因为骄傲,背上背了一个大包袱,上面写着两个字,叫做‘正确’。背了‘正确’的包袱,就会跌筋斗。这一件事很值得我们注意”,“犯过错误的同志,如果一个时期正确了,不小心,骄傲了,同样可以再跌筋斗”。三是看问题要全面,“只有从大的方面看问题,才能把问题看得全面,看得远”。四要勇于承认错误,不能掩盖错误,“要采取这样的态度:所有的错误要承认,讲得不对的可以批驳”,“要从错误中学习,就必须克服掩盖错误的倾向”。五要通过纠正错误、总结经验,进而少犯错误,“假如你有错误,人家讲了,就请教请教,问一问人家怎样看法,纠正一番,以后可以少犯错误”,“要从成功的经验中学习,特别要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这是使我们减少错误的好办法”。

      (四)维护党的原则:“在原则问题上进行必要的斗争”

      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问题上,陈云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强调,要“以党的原则立场来团结干部”,通过正确的党内斗争来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怎样才是正确的党内斗争呢?陈云坚持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强调一要有正确的斗争态度,应该是“真正同志式的‘是则是,非则非’的态度”,“正面地坦率地辨明是非”;二要反对“左”的倾向,“不能给人戴大帽子,不能把每个微小的错误都提到原则的最高度”;三要注意克服放任和助长错误的自由主义倾向和老好人倾向,因为自由主义“会助长错误,其结果,只能损害人,损害党”,怕斗争得罪人的老好人倾向也会放任干部的错误;四是在原则问题上要站稳立场、敢于斗争,特别要经得住复杂情况考验,正如陈云在与高岗所犯错误作斗争时讲的,“我把高岗和我讲的话向党说出来,高岗可能觉得我不够朋友。但我讲出来,是党的原则,不讲出来,是哥老会的原则”。

      (五)注意态度和方式:“态度方式要适当”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是一把利器,也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需要讲态度、讲方式方法、讲技巧,也就是陈云说的“态度方式要适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延安时期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结合干部工作实践对此作出了许多精辟论述,并身体力行总结提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

      在态度上,陈云指出,一是批评者要和颜悦色地说服对方,“要能善意地、诚恳地批评人,态度要好,还要指出犯错误的原因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二是被批评的人要虚心接受批评,“好的共产党员,对党的每个批评都必须以诚恳的态度、愉快的态度去接受和了解,以改正自己的错误”;三是要以爱护人、帮助人的态度对待犯错误的同志,尽力帮助和挽救每一名犯错误的同志,“我们共产党要尽最大努力把有错误的人挽救回来,因为这样做对于革命有利”;四是要允许人悔过、改过,“我们共产党是讲公道的。犯了错误只要自己觉悟,只要能够切实改正,在革命队伍里就应该允许人家继续革命”;五是领导者的态度要好,“如果下级敢说话,有话就讲,这就是好的现象,就证明了你们领导得好,因为他们觉得说错了也不要紧”。

      在方式方法上,陈云指出,一是气氛要活泼一些,比如开会,“开会的方式不要刻板”,“开会时尽可让到会者随便、热烈的(地)争论。规规矩矩请他们一个一个发表意见,很可能有的人就不会说出自己的意见,因为有人常常不敢在严肃的场面中间说话”;二是上级领导对下级的批评务必要适当和正确,“因为下级对上级所说的话,都是很认真的,所以不能随便地任意地批评。假如批评得过火或不正确,那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使得被你批评的人对你解除误会,才能使别人对他不至于蔑视”;三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主动发动干部群众提意见,1962年,陈云指出,“光靠少数领导干部发现我们工作中的问题、缺点和错误,那是很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发动广大群众和干部对我们的工作提意见。只有根据大家的意见,切实改正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才能把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把工作做好。”

      陈云对自己提出的这些原则一直身体力行。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领导全国经济工作时,有个别同志对陈云提出的一些正确意见不太赞成,执行起来不照办,结果犯了错误。对此,有同志就议论说,他们犯错误,就是因为不听陈云的话,是反对陈云!陈云不赞成这样来批评这几个同志,更不赞成把反对他写在这几个同志的结论中。他说:同志嘛,是非分清就行了。了解陈云的同志都说他对党内同志一向持这种态度。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在谈到党内几位同志所犯错误时说:对犯错误的同志可以批评,但不要扭住不放。这不是党的好作风。对干部应该全面考察,既看到他犯了什么错误,也看到他做过什么好事,还要看到他犯错误时党内的整个情况。犯错误的同志不要觉得委屈,应该想想自己是否可以不犯这样的错误。
(六)发扬党内民主:“党内有了民主集中制的气氛,才会有同志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

      陈云非常重视民主集中制,深刻认识到党内民主气氛对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保障作用,体现了他对党内生活的长期思考和深刻总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坚持民主、避免“一言堂”,“党内有了民主集中制的气氛,才会有同志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一个人讲了算,一言堂,一边倒,我认为不好”。第二,要通过经常交换意见避免大的错误,“民主集中制要坚持。经常开会讨论,经常交换意见,就不至于出大的问题”。第三,要欢迎不同意见,实现少犯错误、促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有同志提不同意见,党组织应该允许,这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好现象”,“党的任何一级组织,允许不同意见存在,我看这不是坏事。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谨慎一些,把事情办得更合理一些。允许有不同意见的辩论,这样可以少犯错误”。第四,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养成倾听不同意见的修养和作风,党员“要加强修养,养成耐心听取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相同的意见谁也敢讲,容易听得到;不同的意见,常常由于领导人不虚心,人家不敢讲,不容易听到。所以,我们一定要虚心,多听不同的意见”。第五,要保障党员发表意见的权利,警惕“大家不说话”的现象出现。“党内有发表意见的自由”,“一个人说话有时免不了说错,一点错话不说那是不可能的。在党内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大家不说话”。第六,要防范极端民主化倾向和对集中制的破坏,“极端民主也是错误的,不能不顾环境要求民主,或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个人攻击的自由批评”,“每个党员都有在党内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权利,但又必须有服从决定、积极工作的义务”。

      (七)发挥示范带动效应:“首先应从领导做起”

      陈云指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首先应从领导做起,检查自己有什么缺点,有什么错误”,“反对错误倾向,最重要的,是在高级干部身上”。一是干部层级越高、责任越大,犯错误影响越大,“我们可不可以少犯错误?这个问题提得好。拿我来说,我是中央委员,我犯了错误,影响就比较大”。二是错误的根源往往在上层,“只要上面的错误纠正了,下面的文章就好做了”,“下面的小问题还是要批评,但是更应该注意上面的大问题”。三是领导者对工作中的问题负有领导责任,“如果工作出了毛病,作为领导者,自己应首先承担责任,不能上推下卸,诿过于人”,“不能只批评下级,上级不作自我批评。学专制的办法是完全错误的”。四是高级干部要注意保持政治敏感性和革命斗志,“不要头脑发昏”,“要提高革命警惕,提高革命嗅觉,千万不要‘伤风’”。五是高级干部要自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犯了错误就进行自我批评,高级干部带头做,全党和后代就会学样”。

      陈云是这样要求别人的,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在编辑《陈云文选》时,他要求把他写给中央的关于解放战争时期辽东地区土改工作中所犯错误的报告收进他的文选,编辑组有同志提出,这样的错误在当时带有普遍性,建议不选这篇讲话。陈云不同意,他指出,我就是让大家知道,我也是有错误的,并不是一贯正确。世界上没有一贯正确的人。1979年3月21日,陈云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还讲:“不要把我说得这么好,也有很多反面教训”,“我要有自知之明”。这些话也都收入了《陈云文选》。这几个例子都体现了陈云彻底的实事求是精神和坦荡胸怀,同时彰显和融汇了共产党人身上的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为一代代共产党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综上,陈云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论述十分丰富,从如何认识和对待错误着眼,深刻揭示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的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及其与党的使命责任、群众路线、思想路线等的内在联系,比较系统地阐释了什么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什么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怎样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问题。这些思想方法对今天仍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本文选自《党的文献》2020年第6期;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