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像我的祖父一样热爱中国”(海客谈神州)

时间:2019-01-13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 琰 点击:
德国海德堡大学妇产医院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托马斯拉贝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的拉贝故居。 资料图片 《拉贝日记》中文版 2018年9月3日,托马斯拉贝(前右一)在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教学会诊。北京妇产医院供图 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 对德国
德国海德堡大学妇产医院教授、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托马斯·拉贝——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的拉贝故居。   资料图片

《拉贝日记》中文版

2018年9月3日,托马斯·拉贝(前右一)在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教学会诊。北京妇产医院供图
 
  “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

  对德国医学专家托马斯·拉贝来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予他祖父约翰·拉贝的这句评价,已经成为自己人生历程的不懈追求。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客座教授,托马斯·拉贝致力于推动中国妇产科学新技术发展。

  作为“南京好人”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追随祖父国际人道主义的榜样,在德国、西班牙、罗马尼亚和中国等建立约翰·拉贝交流中心,弘扬世界和平。

  2018年9月底,托马斯·拉贝荣获2018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中国政府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在返回德国前夕,托马斯·拉贝戴着他的奖章,兴致勃勃地和笔者分享了他在华工作的感受以及拉贝家族与中国的情缘。

  “让中国患者有更多康复的希望” 

  托马斯·拉贝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妇产医院工作近40年,专长于妇科内分泌相关问题,是世界妇科内分泌和生殖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他曾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多年,负责“妇女健康”领域的指导工作。

  “我的好朋友阿尔弗雷德,多次和我谈起他与北京妇产医院阮祥燕教授国际团队的良好合作。200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时,就与南京、武汉、上海等多所医疗机构有所交流。我深感中国妇科内分泌领域需要引进更多的国际先进技术。于是在好友的推荐下,我毫不犹豫地加入阮祥燕教授的国际团队,把我丰富的医学资源分享给他们。”

  托马斯·拉贝说到的这位引路人阿尔弗雷德·缪克,是德国图宾根大学妇产医院内分泌学教授,曾荣获2015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两位老朋友,两位学界领军人,都毫无保留地为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学发展传经送宝,为中国医学建设不遗余力。

  卵巢组织冻存及移植技术,是女性癌症患者还能保留生育功能和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唯一希望。这项技术在欧洲已经成熟。“正是在缪克和拉贝等德国专家的积极推动和专业指导下,历经6年,我们终于将生殖力保护技术从德国成功平移进入中国。”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感慨道。

  2012年4月,中国第一家卵巢组织冻存库落户北京妇产医院,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医学空白。2016年9月9日,中国首例卵巢冻存组织在北京妇产医院成功移植。

  “中国医务工作者非常敬业、工作效率高,而且充满活力、勇于创新。我每次来北京妇产医院会诊和指导学生,和他们像家人一样相处得愉快和舒心。”在托马斯·拉贝等国际专家和中方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9月,国际生殖力保护中心挂牌;同年9月,中德妇产科学会成立;2016年4月,北京妇产医院建立中国首个门诊微型宫腔镜中心;2017年9月,国际跨学科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心揭牌;建立疑难病例教学式会诊机制;举办多届更年期与妇科内分泌国际学术会议……

  此外,托马斯·拉贝还与阮祥燕合著3部专业书籍,给广大妇科内分泌医护人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学习工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医学研究和技术介绍给中国,让中国患者有更多康复的希望。”

  说到双方合作的下一步目标,托马斯·拉贝踌躇满志,“我打算和北京妇产医院建立一个中国国内和国际妇科内分泌和生殖医学出版物的数据库。还想建立一个工作组来评估有关西药对中国女性患者的治疗风险。”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外国专家们功不可没。”对于中国政府授予的荣誉,托马斯·拉贝很是谦逊。“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殊荣,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北京妇产医院和一起合作的国际国内团队。”退休之后,托马斯·拉贝每年数次往返于德中两国,“我会尽一己之力,介绍更多的妇科内分泌学领域的国际专家来华合作。在这里发挥余热,很有成就感。”托马斯·拉贝已经把中国视为他的第二个家乡,这当然还缘于祖父留下的中国情缘。

  “我们家族一直与中国保持着特别的联系” 

  托马斯·拉贝出生的前一年,他的祖父约翰·拉贝病故。幼小的托马斯并不知道祖父辈们曾在中国经历过什么,只是家中有不少中国书画、瓷器和摆件。“我的父亲在中国出生,后来回到德国读书。他特别喜欢中国文化,经常给我讲中国民俗风情。父亲从小教育我要热爱生命,包括保护各种动物,我想这其实是他对和平的珍视。”

  2001年托马斯的父亲去世后,他有机会翻开祖父的那些日记。其中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录整整写了10本,2000多页,成为日军屠杀南京民众罪行的重要证据。“祖父和一些国际友人共同建立了‘国际安全区’,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还有650名难民在他的住所和一所德国学校里得到庇护。看到这些日记,我心情久久难以平复,难以想象当时的中国人民在怎样的暴行蹂躏下苦苦挣扎。”

  托马斯决定去中国,要去看看当年祖父救助中国百姓的地方。2001年7月,托马斯带着母亲,第一次踏上祖父曾经生活了30年的土地。“作为约翰·拉贝的孙子,我特别自豪,我们家族一直与中国保持着特别的联系。”从此,托马斯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推动国际人道主义和德中和平事业中去。

  2006年10月31日,“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在南京揭幕。“我们整个拉贝家族都为祖父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所做的事情感到光荣,因为他展现了无限的勇气,在最困难的时候留在中国,并且为保护无辜的民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参加揭幕活动时的那份激动,依然荡漾在托马斯心底。

  历史不能被尘封。2016年4月,托马斯将其祖父的日记(南京卷)手稿赠予中国中央档案馆。之后,手稿原件被影印出版,《拉贝日记》成为人们了解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宝贵资料。

  历史需要被反思。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下跪谢罪,为德国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托马斯认为,日本政治家应该客观看待处理历史问题,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进。他曾经把祖父的日记和其他重要史料进行整理,专程去柏林的日本驻德大使馆转交了资料的电子版。

  为了更好地传播祖父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托马斯在海德堡成立了第一所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之后,他在中国南京、罗马尼亚、西班牙等地陆续建立了5所交流中心。全球第六所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也于2018年9月28日在北京联合大学校图书馆开始试展。

  “很感谢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我的祖父和我们家族所做的一切!”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国家主席习近平曾高度赞扬约翰·拉贝的义举,“中国人民纪念拉贝,是因为他对生命有大爱、对和平有追求。”

  2015年9月2日,托马斯·拉贝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次日,他受邀登临天安门城楼,观看盛大阅兵式。“这份无上荣耀,归功于我的祖父。在祖父逝世后,中国政府用各种方式对他的人道主义贡献进行了表彰,我很感谢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我的祖父和我们家族所做的一切!”

  201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期间,习近平主席再次会见了托马斯·拉贝及其家族成员。在参加公祭日活动前夕,托马斯·拉贝这样写道:“在这个日子里,我恳请大家去回想80年前发生在南京的暴行。因为这样,我们才不会忘记历史;因为这样,历史才不会重演。”

  如今,拉贝家族与中国的紧密联系已经经历了4代人的传承。托马斯·拉贝告诉笔者,他的小儿子正在大学读经济学专业,非常喜欢中文,已经学习了一年。“我希望拉贝家族的后人像我的祖父一样热爱中国、热爱和平。”

  制图:蔡华伟
 

(责编: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