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辰光

老辰光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 > 医疗 >

上海工匠|她是上海的南丁格尔,曾从病人伤口清出66条蛆虫

时间:2016-11-25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俞凯 点击:
工匠精神不仅局限于制造业领域。 首批88名上海工匠中就有一名在临床护理工作近三十年的护士,她叫蔡蕴敏,来自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是中国屈直可数的国际造口治疗师之一。 在很多网友眼里,蔡蕴敏是上海的南丁格尔,她常年不惧恶臭,有一次甚至从病人的伤

      工匠精神不仅局限于制造业领域。

      首批88名“上海工匠”中就有一名在临床护理工作近三十年的护士,她叫蔡蕴敏,来自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是中国屈直可数的国际造口治疗师之一。

      在很多网友眼里,蔡蕴敏是上海的南丁格尔,她常年不惧恶臭,有一次甚至从病人的伤口中清理出66条蛆虫。而蔡蕴敏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为患者解除身体和心理的伤痛,护理的是伤口,温暖的是人心”。

蔡蕴敏  本文图片均为赵为民 图
 
      11个月里为绝症女孩上门换药84

      “亲爱的蔡老师: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去了天堂……在我经历无边灰暗的时候,你来到了我身边。我身体上不断冒出的一个个伤口窦道,淌着脓水,发着恶臭,连我都无比厌恶我自己,而你不!我一直记得你弓着背弯着腰,仔细为我换药时的样子,那么投入、那么专注……尽管当时的我依然倔强或者冷漠,但在心里,我明白你的好,更感谢你给了我超越血亲的爱……” 

      这是一封来自“天堂”的信,写信人小雪是一名花季少女,大二时不幸患上腹膜假性黏液瘤。因为伤口经久不愈,小雪曾有过放弃就医的念头,她对蔡蕴敏说:“蔡老师,我想死!可是,我连爬到窗台上的力气都没有!”

      得知这个消息后,蔡蕴敏决定为小雪上门护理。在此后的11个月里,蔡蕴敏风雨无阻,为小雪上门换药84次,她所在的护理团队成员受到感召,也上门为小雪服务了36次。由于小雪病情特殊,家里的条件又不比医院,每次给她换药,蔡蕴敏和其他护理人员都要弓着身子操作近2小时,腰酸背痛,大汗淋漓。

      这120次风雨无阻的奔波,带去的是她们亲人一样的呵护、最先进的护理技术以及鼓起小雪勇气的微笑,换来的是这位绝望、厌世的姑娘在人生最后时光重新点燃起对生的渴望。离世前一天,小雪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曾经有人微笑着告诉我,无论生活对你怎样,我们都要微笑着过!……哦,是你,蔡老师!是你这样告诉了我。从此,我不再厌恶自己,不再抱怨上天的残忍、命运的不公。蔡老师,真的谢谢你!是你给予我一个清新洁净的身体,更让我看到一个医务工作者值得尊敬的美好心灵。”小雪最后写道,“我要带着这份人间可贵的挚爱,走进天堂,继续在天堂里微笑”。


 
      不当着病人面掩口鼻,口罩能不戴则不戴

      随着直肠癌、膀胱癌、肠梗阻等疾病发病率的上升,相当比例的患者不得不将肛门或膀胱切除,医生在他们的腹部开一个小口,一个导管连接袋子,用来将粪便或尿液排出体外,这类病人被称为“造口病人”。

      作为造口治疗师,蔡蕴敏的主要职责是替病人护理造口,同时也为一些病人的疑难特殊创口提供护理治疗。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施行人工肛门手术和其他造口术约10万例左右,但只有1000多名国际造口治疗师,远不能满足需求。


 
      工作中,蔡蕴敏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让病人活得有尊严”,面对溃烂不堪甚至烂到骨头、冒着脓水的创口,面对充满异味、恶臭的伤口造口患者,她以高超的医疗技术一次又一次为病人解除了苦不堪言的伤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故事。

      在人们的印象里,医生、护士工作时总是戴着一副大大的口罩,然而,在金山医院外科门诊换药室,病人们经常看到的却是这里医护人员“戴不上的口罩”。

      “只要不是诊疗规范规定必须戴口罩的项目,我们都不戴。蔡老师总是说,患者伤口已经感染、溃烂,他们同时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后者甚至可能‘更痛’,作为治疗者,更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一名护士说,蔡老师还常会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当着病人的面拿手掩住口鼻,这是对他们的又一次打击。

      2012年7月,换药室来了一位压疮患者,当她打开腰侧伤口上的包扎时,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新来的小护士吓得手中药瓶落地。原来,那伤口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蛆虫,不时蠕动着钻进钻出。

      “我从小到大就害怕没有脚的东西,当时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头皮发麻和背脊发凉是什么感觉。”蔡蕴敏回忆说,她依然凑近到离伤口一个拳头的距离,一条一条清理虫子。经过几个小时,伤口清理完成,清出来的蛆虫足有66条。

      在金山医院门诊大厅的蔡蕴敏门诊室里,问诊不是隔着桌子,而是蔡蕴敏坐在较低的椅子上,将患者的伤足轻轻托起放在腿架上,低头弯腰细看,她每天面对的,不是因为糖尿病腐烂坏死的脚趾,就是常年不愈的皮肤创伤,诊室门外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她每周一、三、五上午门诊,多时每次要看30个病人,平均每月接待疑难患者500人次,每一次都是弓着身子操作,连抬头时间都很宝贵。因为常年劳累,她的腰有不轻的伤痛,有时换一次药都会大汗淋漓。曾有同事问她,能不能把病人的椅子加高、床加高,这样就可以直着腰处理了,蔡蕴敏立即就否决了,她说:“病人的方便是第一位,他们本来有伤,床加高不是又添了不方便?”


 
      摸索出五步法伤口护理模式,病人慕名而来

      蔡蕴敏在临床护理的第一线磨砺了近三十年。

      1987年,她从金山卫校毕业,进入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工作。一名金山医院的老医生回忆说,刚从金山卫校毕业的蔡蕴敏曾在急诊室昏倒,在手术室中看到医生开刀而发抖,也曾因青霉素过敏而晕厥在治疗室中……多次的挫折让她一度质疑自己能否当一个合格的护士。

      如今,有着“国际造口治疗师”资质的她及其护理团队已经成为金山医院的金字招牌,年门诊人次突破8万,年疑难伤口人次近9千,每天门诊换药量达200-400人次,居上海之首,她也从一名“菜鸟护士”蜕变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创面诊疗中心副主任。

      在30年的一线临床护理中,蔡蕴敏摸索出了独特的“问(病史病程)-闻(异味种类)-评(影响因素)-判(创口性质)-断(确定方案)”五步法伤口护理模式,在处理严重压疮、老烂脚、糖尿病足等久治不愈的疑难伤口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刚开始伤口护理工作时,她曾看到有位外科医生每次碰到伤口都要闻一下,追问后才知道,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恶臭也是判别病况的重要依据。若按常规检验手段,判断引起感染的细菌种类需要5天时间,但经验丰富的医师仅凭气味加上观察伤口性状,就能初步判别,尽早用药。蔡蕴敏把这个绝招学了过来,又根据自己的摸索和心得发展出更加完善的“鼻子检查法”,以此来减少抗生素用量,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这就是金山医院外科门诊换药室“口罩戴不上”的真实原因。

      “我喜欢所做的工作,很有成就感。特别当一些病人跑了许多地方治不好伤口,却在我们这里治愈了,我就特别自豪。”蔡蕴敏说。
 
      以她名字命名的“蔡蕴敏伤口、造口护理组”2010年成立以来,治疗了疑难伤口近万人次,参与院内外伤口护理会诊2000余次。除了金山病人,奉贤、松江及浙江平湖、海盐等地的病人也专程慕名而来,找她治疗。她获得了上海市“十佳”优秀护士、2013年感动上海十大人物等荣誉,并于2014年荣登“中国好人榜”。

      对于什么是“工匠精神”,蔡蕴敏说她的理解是 “为患者解除身体和心理的伤痛,护理的是伤口,温暖的是人心”。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