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财富——电影《父亲在远方》观后感

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杨 东 时间:2024-05-22 点击:

 
姜欣(王维维饰 上影演员)遵母亲之嘱,从上海赴新疆祭奠父亲姜万富,降落喀什机场后,租了一辆轿车独自挺进昆仑深处父亲生前工作的叶城二牧场。一路遭遇了不少坎坷,又总遇到好心人的帮助,摆脱困境。原来,好心人都曾受过父亲的救助。
 
昆仑之行,姜欣寻找父亲的足迹,了解了父亲为什么不回上海的原因,理解了父亲。这是电影《父亲在远方》(以下简称《父》)的主题。围绕此主题结构电影、设置情节、展开故事、塑造人物。
 
和我一样,很多观众不知从何时起热泪盈眶,直至电影结束仍然心潮起伏,感动不已。
 
   懂父亲多少
 
1966年,17岁的姜万富从上海市支援新疆建设,来到坐落在海拔3000-6000米昆仑山区的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叶城二牧场,盖房挖渠、种地放牧;接受一年培训后,回到场部卫生所(院)先后担任卫生员、医生,所长、院长,直至退休——历时43年,回到上海于2020年11月10日中午1点零9分因病逝世,享年71岁。
 
43年间,姜万富走遍了牧场的沟沟梁梁、草场毡房,走遍了这里的170多个放牧点,为各族患者送医送药,解决了牧工、牧民就医难的问题,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43年间,姜万富依靠简陋的医疗设备成功实施了肠梗阻、剖腹产、膀胱结石、附件切除等手术2000多例,无一例失败。各族群众称赞他是“大医生”“好医生”。
 
姜万富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等称号。
 
姜万富担任二牧场卫生所(院)领导期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更新升级,在他2009年9月退休前,建成了设施较完整的卫生院。他传帮带,为牧场和周边乡村牧点培养了大量各民族医护人才。
43年间,姜万富多次可以调动离开;长期骑着牦牛、毛驴、马,穿行于昆仑峥嵘险峻、崎岖逶迤的山道上;长期啃干囊,喝冷水,顽疾缠身;多次遭遇生命危险,九死一生;长期牺牲与父母、女儿团聚的家庭感情。
 
    良心的力量
 
姜万富的事迹,见诸国内各级(类)媒体不计其数,家喻户晓。
 
《父》根据真人真事创制为电影,“蒙太奇”自如切换、组合,巧妙运用“巧合”,将姜万富43年的传奇故事,浓缩在姜欣从喀什机场赴叶城二牧场二百多公里历程中、几日之内,事迹更可信、故事更集中、形象更典型。演员表演出神入化,“艺术真实”使得“父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加摄人心魄。
 
过来人都知道,“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理想和行动。无论是出于内心的自觉,还是思想的盲从,客观上构成了那一代代人的精彩英华和一个时代旋律的强劲激越。如果说,姜万富17岁来疆,多少有些少年的懵懂盲目和无奈可惜,来到新疆,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选择了继续,体现了青年的理想纯真和心境浪漫,那么,当回城风迅猛刮起、当组织调动让他离开叶城二牧场时,他选择了不离不弃,坚韧、坚定、坚守,则体现了他从精神的“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因而,他是庆幸、幸运、幸福的——他站到了人生的至高点。
 
姜欣年少时去了上海,和父亲聚少离多。影片没有交代姜欣回上海的来龙去脉,给观众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为剧情的合理合情合普遍的人性打下基础——“为什么父亲不回故乡?”成为姜欣自然的困惑和观众本能的叩问(几乎所有的新闻报道都没有给出答案——参见各级媒体报道汇编《民族团结的白衣使者姜万富》);电影给出答案让观众普遍信服,并非易事。基于此,编剧设计了一位维吾尔老者和姜欣对话的情节,老者的话打开了姜欣的心结,避免了“标签式的说教”,令观众折服:“姜万富有‘良心’”!
 
姜万富来到新疆,遇到了无数正直无私、热忱体贴的好领导,潜移默化塑造姜万富;遇到了无数坦荡真诚、豪狭柔婉的好伙伴,帮衬支持姜万富;遇到了无数淳朴厚道、吃苦耐劳的维吾尔农牧民,影响感染姜万富。他曾多次遇险,得到了领导、同伴和牧民奋力抢救。电影设计了姜万富遇险最严重一次的情节:摔下山崖又遭遇暴风雪,被牧民搭救,才没有被死神拉走。姜万富为回报救命之恩——“良心”化作明灯,照亮姜万富行走昆仑的路、让自己成为昆仑千峰万峦中独特伟峻的一座。
 
   继承父亲志
 
《父》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父爱如山,巍峨又厚重。姜万富把爱撒遍昆仑叶城二牧场的峰谷草木、各族男女老少。姜欣独自挺进昆仑深处,一路曲折坎坷,却又化险为夷。姜欣深深感到昆仑的天空飘散着父亲浓厚的爱,父亲正如古诗写的“天下谁人不识君”,通往叶城二牧场的路充溢着父亲的温暖。
 
——好男儿志在四方,新疆是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好平台。
 
新中国成立之初,解放军挺进新疆、解放新疆、建设新疆、扎根新疆。之后,一代又一代,千千万万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来到新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改革开放以来,更有千千万万无需动员自愿来到新疆创业、淘金者,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每个人都有可歌可泣的经历,都有沁人心扉的故事,都是昆仑无数雪莲中的一束。
 
——新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新疆各族儿女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每个生活在新疆的人身上都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都是奔腾不息塔里木河浪花中的一朵。
 
——昨天有十万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建设,今天有全国关注、关心新疆、支持新疆,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
 
——姜万富的精神激励着演职人员以自己的范式为“文化润疆”添砖加瓦,为《父》倾力。整部电影洋溢着人性之光、大爱之美、价值之重、敬畏之深,张力十足;毫无铜臭味虚假情,没有大制作高科技,没有“套路”忽悠和商业炒作。出品人赵大砥年近八旬,不仅投入巨资,还坐着电动轮椅、吸着氧气,终日操心,构思策划。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曾与刘劲共同主演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八十周年的电视连续剧《长征大会师》,成功饰演毛泽东,在《父》中扮演姜万富,不畏高寒缺氧环境,将姜万富从内心、到言行刻画得真实立体、丰满感人。20世纪60年代中期电影《年轻的一代》激励感召千万热血青年到新疆去、到青海去,上影演员达式常在剧中饰演主角林育生;现今84岁高龄的他,友情出演《父》中的二牧场二连老连长、场长徐达,让观众感到熟悉亲切,为《父》增色,料《父》会因他增加票房价值。
 
上影演员剧团演员陈龙、李宗翰向姜万富妻子赵军花,将青春岁月奉献给祖国边疆的杨永青、赵杉献花。
 
——无论哪个民族、哪个人,出生在新疆还是别的省份,在新疆生活工作多年,无疑就是新疆人;新疆无论是故乡还是第二故乡,有的已经成为“父亲”,有的即将成为“父亲”—— 无论谁,终将成为“父亲”。每个人心中都有“姜万富”情结,都可以成为“最好的父亲”,成为塔克拉玛干大漠胡杨中的一棵。
 
这是新疆人的担当;
 
是父辈的使命;
 
是姜万富的财富;
 
是新闻报道的期待;
 
是《父》片的召唤;
 
是我辈的传承!
 
(公众号编辑:周培兴)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民进党理亏就开始动拳头,郑丽文疾呼韩国瑜:不要心软、绝不能输
    下一篇:五十年不散的同学情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