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国际博物馆日"

来源:冯济民 作者:冯济民 时间:2024-05-19 点击:
 
 
今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最近,据《新民晚报》客户端报导,上海165座博物馆排名前十的博物馆在知名度、传播度、融合度等单项得分都名列前茅,是本市165座博物馆中的佼佼者。中国航海博物馆名列第六。看到这条消息,我在高兴的同时,不禁回忆起自己参与筹建国家级中国航海博物馆的一段经历一一我终生难忘的博物馆情缘。
每个人都参观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但能亲自参与筹建博物馆而且是国家级博物馆的就不多了。我曾有幸参与筹建国家级的中国航海博物馆。这是我一生中引以为荣的经历。
 
2006年,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决定在上海筹建中国航海博物馆。当年3月,经市建设交通委领导推荐,我被借调到中国航海博物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当时,办公室就我一个人。我立即开展工作,编写大事记、拟写陈展大纲、筹办专家论证会、与交通部等有关上级单位、上海市文管会等有关文博部门及复旦大学文博系等大专院校联系,参加市里召开的博物馆工作例会,参与筹备第二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忙得不亦乐乎,但忙得充实,忙得有意义,忙得高兴。
 
10月底,筹建办公室正式成立。此后我担任了筹建办综合组组长,参与了很多博物馆筹建的重大事项,拟写了大量的汇报、简报、纪要、报告、新闻报道等材料,记录了博物馆筹建的历程。还南下北上赴全国各地考察调研了与航海有关的几十个博物馆,分别写出调研报告。我捐赠了自己保存了三十多年的毛主席、周总理当年视察上海港的珍贵照片。我的名字也因此被镌刻在博物馆捐赠墙上。我还根据领导要求,参与了筹建人员的考察和招聘。博物馆建成后,其中不少人成为中层干部或骨干中坚。经调研和听取专家意见,对筹建中发现的设计中问题及可能引起的后患,我秉笔直书写了报告向上级作了反映,对此尽了自己微薄的力量,无愧我心。


 
 
2008年5月,我有幸随中国航海博物馆(筹)代表团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在12天里考察了十几个航海类博物馆,参与了和有关公司4D影院引入的考察和会谈,学习了不少先进的陈展理念和陈展形式,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回国后写出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和会谈纪要。
 
2008年9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学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受会议组委会邀请,我有幸参加了会议。通过参会,了解了国际博协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的有关情况和学术观点,与中国博物馆学会领导及各兄弟博物馆负责人进行了广泛接触,结识了不少文博专家、学者,扩大了中国航海博物馆在文博界的影响,深感获益匪浅。我根据考察收获撰写的题为《努力扩大视野,进行全球交流》的论文提交大会,被组委会选入学术研讨会发表并编入会议论文集。该论文集后来还正式出版。该文并被收录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物馆学研究论著目录》。


 
 
2010年,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中国航海博物馆矗立在上海临港新城的滴水湖畔对外开放,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好评。我应邀出席了开馆仪式。对此感到欣慰和亲切。因为我曾为之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我已退休十六年了,我与中国航海博物馆的这段情缘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对此我将永远铭记。这是我一段难忘而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任弼时善于解决复杂重大问题
    下一篇:我心目中的上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