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军大衣

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王妙瑞 时间:2024-02-20 点击:

      雪花飘舞的北国白茫茫一片。短视频上绿色军大衣成了抢手货,流行于2023年的岁末。我一看,这不是64式军大衣嘛。50多年前我在部队提拔为干部后,也领到过一件军大衣。当年军装都是全棉的。后来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建立,我们穿上了的确良军装,化纤材料做的军装优点是挺括耐磨,缺点是不吸汗。四川的夏天野外气温高达五十多摄氏度,训练中“的确凉”变成“的确热”,胸前背后泛出了白盐花。到了冬天有时比上海还要冷。的确良军装因质地紧密,在防寒性能上倒比全棉好一点。但军大衣一直采用全棉布料,我喜欢它的柔软质感。军大衣分两种,干部穿直兜加盖的,战士穿斜插袋的。也不是每个战士都有,当年连队只有一件斜插袋军大衣,供冬天夜里站岗时轮流穿着。军大衣大约有2斤重,我们身上盖的棉被才4斤重,简直可抵半条棉被了。

      战士一旦穿上直兜军大衣,意味着你进步了。从每月拿8元、10元不等的津贴,变为23级排干部发工资了,每月54元不算低,衣服鞋子是发的不花钱,一个月交10来元伙食费就行。军队干部有个特点,穿的军装和战士有区别,但爱兵观念强。我所在的这支老部队是在红军时期建立的,官兵一致的传统保持得很好。我的排长是云南人,他是从高炮部队调过来的,曾经在越南战场击落了美国飞机立过功。他的军大衣像一件“公用大衣”,夜里起来查哨,总要看一遍战士们睡得好不好。从寒冷地区来的甘肃兵、山东兵、河北兵习惯了冷,而从南方来当兵的战士不适应。排长见到哪个战士卷成一团睡,便知道盖在身上的被子薄了,就把自己的军大衣盖在战士身上。有的战士身上焐热了,又把军大衣悄悄盖在别的怕冷战士身上。

      后来我也被提拔为排长,接了他的班,并努力发扬光大爱兵传统。一班战士小谭来自广东徐闻,一次病了睡床板。浙江籍班长小赖说他装病,想吃病号饭。那时连队生活艰苦,所谓病号饭就是一碗没有浇头的光面条。他组织全班在小谭的床前学习,针对性较强,教育他的意思很清楚。我从营部开会回来,看到这个情景立即叫停。通知炊事班晚上做病号饭。夜里我把自己的军大衣盖在小谭身上。白天他起床后,我和他谈心。小谭说还是排长对我好。我说你要理解班长的做法也是为你好。别多想,身体好了就参加训练。一次赴西昌野营拉练,进行实弹射击时,突然发现装引信的铁盒专用小工具找不到了,小谭毫不犹豫用嘴咬开铁皮封条。我建议连长给小谭队前嘉奖。那年小谭到上海旅游,我俩见面了。他又提起当年军大衣的事。一件小事,因为暖心,让人记住,我也感慨,战友情谊不就是从点滴中积累起来的吗?

      在部队干了10年复员回沪,那件军大衣也带回了家。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次捐赠活动中,我把军大衣捐了。一天在单位收到一封来自云南的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受益者的感谢信,他说在军大衣的兜兜里摸到一张我的名片,就按照地址写了信来。记得那时每年冬天我总要穿一回军大衣,一是怀旧,二是透气。也忘了什么时候塞了一张名片在口袋里。6年前老排长带着老伴一起到上海来旅游,几十年重逢格外亲切,我无意中提起了捐赠军大衣的事,老排长一听地名和姓名,惊讶地说:“那是我老家的乡邻啊,怪不得冬天他穿着军大衣神气得很,在村子里转悠呢。”老排长笑着说,爱兵爱民本来就是相通的。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年味、情味、果子味
    下一篇:外婆的“年味”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