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弄堂

来源:上海老年报 作者:孙卫星 时间:2024-01-23 点击:
摄影/日升
 
       上海人对弄堂情有独钟,且不说老渔阳里有过陈独秀和《新青年》,也不说淮海坊住过巴金与徐悲鸿,单说当年“穿弄堂”的往事,总有聊不完的感慨。

  早年的弄堂并不封闭,谁都能穿越而过:肩挑货郎担的小贩穿弄堂叫卖,斜挎大邮袋的邮递员穿弄堂投递,清晨弄堂里最早传来送奶工的招呼声“牛奶来哉”,深夜弄堂里摇响了居委大妈的铃铛声“火烛小心”……整条弄堂从早到晚从不落寞,见证着寻常人家的家长里短。

  阿拉童年是在“穿弄堂”中度过的。每天穿过兰馨里去卢湾三中心上课,时常穿过培福里去淮海公园玩耍。即使下雨没伞也无关紧要,头顶书包从弄堂里屋檐下快步穿过;一旦碰到倾盆大雨,就躲在弄堂口的过街楼下避雨,也不会淋成落汤鸡。那时候,家住裕福里的马同学会从侧弄穿过东台路,穿入福源里叫上薛同学一道上学,几个小女生犹如喜鹊一般叽叽喳喳…

  小囡穿弄堂,大人挺放心,当年既无助动车横冲直撞,更无人贩子诱拐儿童,阿拉还在上幼儿园就独自穿弄堂了。一群读书郎相约一同穿弄堂,你从鼎祥里拐入浏河路小学,他从同吉坊穿到济南路小学,走过倪同学家的过街楼下大吼一声:“快点下来,要迟到了!”放学后,一群小男生又勾肩搭背地穿弄堂,在弄堂里躲猫猫,打乒乓,少年不识愁滋味。

  穿弄堂,乐在穿越之中。一路穿过去,满眼烟火气——元宵夜点亮了兔子灯,端午节煮熟了大肉粽,三伏天吊桶井水冲个凉,过年前弄堂口风干着腊肉鳗鲞,弄堂口的老虎灶给夜归人带来暖意……这些市井气息,如今已成了记忆中的乡愁。

  早年的弄堂虽说是四通八达,总弄口也有大铁门,“大跃进”那年统统被拆去“大炼钢铁”了。这样一来,穿弄堂愈加畅通无阻,沿街店铺的员工或是穿过祥盛里,到兰馨里红星食堂搭伙就餐;或是穿过大华里,去东台路上的公厕方便一下。那时的公厕值得一提,它让小弄堂亭子间、三层阁里的住户不再犯难。类似裕福里这样煤卫俱全的新式里弄毕竟是凤毛麟角,民国文化名人章太炎就住在自忠路18弄的瑞福里,享用着钢窗打蜡地板和抽水马桶,他哪里能体会到棚户简屋里的如厕难,当然也无法感受小朋友们穿弄堂的乐趣。

  童年时,我跟随父母常去拜访黄陂南路上的某京剧世家,他家弄堂口有个生意不错的糟坊,沽酒的、拷醋的、打酱油的络绎不绝。出他家往南十几步路,就是著名的树德里106号——1921年7月,这里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件。那时的树德里南北相通,出入方便。那天有个可疑男子突然推门闯入说是寻人,树德里106号女主人赶紧提醒大家快点穿弄堂撤离,让法租界巡捕扑了个空,小弄堂功不可没。树德里就这样被载入了华夏史册……

  似水流年,老城区已蝶变为新天地。如今,人们欣然漫步兴业路上的树德里、延安中路上的辅德里,并非是为了打卡拍照,更不是再过一把“穿弄堂”的瘾,而是寻觅着先辈的足迹,感悟着真理的力量。伫立在初心始发地,回眸一百年前,这里也曾有过极不寻常的“穿弄堂”故事……这一切都令人心潮澎湃:百年变迁,换了人间!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在炮火中行走万水千山
    下一篇:“八仙桥”零头布专卖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