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故事会——刘会来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刘会来 时间:2023-10-23 点击: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带着丰收的喜悦,乐享出书的美感,我们“天津知青文学社”会员们聚集一起,共同纪念并畅谈《春历秋思》、《耕耘岁月》、《心田耕韵》等三部书籍出版以来所走过的非凡之路,以及蕴含其中的因书结缘、以文会友的创作心得、养生之道……
 
说起知青文学社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文学社社长陈祥其、副社长孙加祺都是喜形于色、如数家珍,之中加祺的介绍更是“用数字说话”,以事例悦人——
 
 
“老兄你想写写文学社,我很赞同。咱们这个群体相对来讲是比较活跃的,成绩也是突出的。这些年天津知青出的书约370多册,咱们文学社成员主编和自著的达99册,超过了四分之一,发表的各类文章4500多篇,这都是很了不得的事情。这里可写的事例很多,你不妨先写写文友中的“志愿者”,这几位老大姐可不一般,不仅在写作上成绩斐然,还热心公益事业,具体实例就等你挖掘喽!”
 
按照加祺的“指引”,我先后采访了四位“志愿者”老大姐,听她们讲述了各自的精彩故事——
 

 
十年奉献在“天博”
 

张韵秋在“天博”讲解中
 
古稀之年的张韵秋大姐,是我们文学社的副社长兼主持人,是一位文采斐然、办事飒利的热心人,她是天津博物馆“资深”讲解志愿者,还是文友群中辛勤的“报喜鸟”,一有文友作品见刊或有文化活动,她都会在第一时间通报点赞;她还是各类文化活动的主持者、参与者,曾有过一天参加两场活动的“赶场”记录;如此旺盛的精力、体力、毅力集于一身,其支撑源泉和执着信念又在哪里呢?不妨听听她的讲述——
 
“要说起来,我这人从小就要强,有股不服输的性格,还有着多年不息的 ‘大学梦’。记得是1984年我33岁,接到电大录取通知书,成了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但我没打退堂鼓,而是咬紧牙关、执着向前,三年来靠着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终于拿下了毕业文凭,从而圆了儿时所立的‘大学梦’。
 
说到去天博当‘志愿者’的事,起因是这样的。记得是2013年7月,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天津博物馆招募讲解志愿者的启事,招聘年龄从60岁放宽至65岁。我一看特高兴,自己那年62岁,正好符合条件,而且朗诵、讲解、演出我从小就行,从不‘怯场’,先后担任过展览会解说员、学校广播站播音员,还对历史文物、艺术珍品感兴趣,这些不都是我能应聘成功的条件吗?最终经过面试、考核、培训、观摩,我终于成为天津博物馆年龄最大的讲解志愿者。从那时起,我就成为天博二楼‘耀世奇珍’展馆的解说员。一到值班日,我就会精神饱满、笑容可掬地站立展柜前,给南来北往的观众,详细讲解各件珍品的来历、特点、品位,带领观众浏览、融汇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珍品世界之中……
 
从2013年至今,我在天博的志愿者之路,已经走过十年历程,这之中我多次获得天博优秀志愿者称号。要说利益索取,当解说员‘志愿者’,没有任何报酬,但我无怨无悔、乐在其中。我觉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只要身体和时间允许,我会在志愿者岗位上一直坚持下去!”
社区舞台“俏夕阳”


 
谷晓梅的歌声甜美、绵长
 
文友谷晓梅大姐,不仅写作勤奋,著述颇丰,且多才艺,将书法、朗诵、声乐等集于一身,技艺精湛,令人称道;同时在今年盛夏举行的“三晋采风行”通讯报道中“崭露头角”,与我、穆怀书、周乐凯等人过了一把“记者瘾”;她作为社区“俏夕阳艺术团”团长,八年来将喜好文艺的老年人聚在一起,成立了书法、声乐、舞蹈、模特、太极、京剧、朗诵、电子琴、诗社等九个社队,从而使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亮点迭出、令人称颂……
 
下面有请谷团长,讲述一段社区艺术团之风采录——
 
“话题从8年前我受邀组建社区文化志愿者团队说起。那时已过花甲之年的我,文化生活充实而惬意:上午练静功,看书,写作,习作书法;下午练动功 ,在声乐学校唱歌,晚上听声乐老师讲课,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自得其乐。而这种丰富的老年生活,却被社区干部的邀请、动员所打破。
 
那天下午,两位镇、居领导与我倾心交谈,邀请我走出家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看来,我原先多年在街道抓宣传工作的底细,已经被新成立的社区所知晓,现在如若拒绝,显然不符合我的性格。我决定走出家门,先组建书法社,逐步的扩大队伍,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社区文化志愿者行列中去……
 
从2016年秋天开始,我们社区的文化活动,从最初的社区书法社起步,逐步扩大为涵盖书法、声乐、舞蹈、模特、太极、京剧、朗诵、电子琴、诗社等九个社队,之中的亮点是‘俏夕阳社区文化艺术团’。社区老年人找到了快乐的平台和心灵驿站。
 
我们的社区艺术团,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上至耄耋,下至花甲。之中有工人、有医生、有工程师、有公务员,是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把大家聚集在一起……
 
那是一个难忘的‘八一建军节’,这一天我们艺术团步伐整齐、容光焕发地登上了天津市文艺大舞台,用铿锵歌声、优美旋律来演唱军歌,展现军威,弘扬军魂.……我兴奋地指挥着大家,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充满了无限的力量。最终大家不负众望,捧回了获奖证书和一部音箱,那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期望。
 
那年的西青大舞台的文艺专场演出,我们的团员们是激情满满,热情高涨。舞蹈、朗诵、太极、京剧、京韵大鼓,天津时调,二胡独奏,器乐合奏等争奇斗艳,精彩迭起。我们的演出又成功了,获得了区、镇领导的一致好评。
 
2019年‘十一’前,我们正在杨柳青参加演出,这时电话响了,是侄女打来的,告知我最亲的长兄刚刚因病过世。此时,我不能离开,戏比天大,自己作为艺术团的团长,敬业、尽职是自己的初心和担当。晚上社区广场的演出,我强忍着悲痛,依旧演唱和诵读,直到散场我才去奔丧。
 
八年来,我既主责管理,又兼任声乐、朗诵、诗社的老师。重要的是,我是一名社区文化志愿者。我和我的团员们一起‘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大家携手共进,去拼一个个春夏秋冬!赢一个快乐无悔的夕阳人生!”
 
知青书架的“姐妹花”
 
在读者云集的天津北宁公园大雅堂“知青书架”,以及各大公园“换书角”,双胞胎姐妹刘蔷、刘薇所担任的文化志愿者,不仅成为这里的一道亮点,更用她们十年的坚持与服务,真情与爱心,书写了一段段暖心故事。这里有请姐姐刘蔷文友,讲述一段文化志愿者所独有的奉献之举、艰辛之路、收获之喜——
 
“回首过往,感慨万端。说起我和双胞胎妹妹刘薇等志愿者所服务的‘知青书架’、 ‘换书角’等文化平台,从创办至今已走过十年道路,它像一处强力磁场,又似一座美丽花园,吸引着遍布各处的老知青们前来捐赠、阅读、交换,方便了老知青文友们‘以书会友、交换阅读’,从而成为老知青丰富晚年生活的重要场所。前不久文友陈祥其(知青文学社社长、知青书架主要策划者、组织者)与我联袂,将这十年历程,图文并茂地展示在《分享书香有所为》一书中。
 
我们所担任的文化志愿者,说白了就是图书管理员嘛!要干好这一行,特别需要恒心、专心、耐心、热心。每遇我俩值班时,我们就按时到位、认真工作:接受捐书、分类上架、借阅登记等。遇有节庆活动,我们姐妹就会双双登场、展示才艺,特别是我俩一个穿红袍、一个穿绿袍所表演的藏族舞蹈《在北京的金山上》,更是受到热烈欢迎。人们对我们双胞胎姐妹都特别好奇,不断地问这问那,我就聊起来我和妹妹的一些趣事……
 
我和妹妹从小就有文艺细胞,喜欢唱歌、跳舞,上中学时都加入了合唱团、舞蹈队,经常同台演出。因为我俩相貌相同、歌声甜美,便成了舞台中的亮点。后来到农村插队,我俩又成了大队、公社宣传队的主力,在演出歌剧‘白毛女’中, 我和妹妹分别扮演了黑头发的、白头发的白毛女,演遍了整个大队,非常受欢迎。 有一次在外村演出‘白毛女’,我演的是黑头发的白毛女,演出前几场,下场后由扮演白头发的妹妹上场,我俩换场只用了几分钟,台下有的观众惊呼起来,黑发变白发也太快了,难道这帮人会变戏法,给别村观众留下一个谜团……
 
后来妹妹先于我选调回城,从事会计工作,而我则留在当地继续当老师,并几次谢绝回津机会,相继在内蒙古、河北省、天津市等地中学教英语直至退休。从2013年开始,姐妹俩双双当上文化志愿者,在‘知青书架’这一文化阵地坚守着、奉献着。
 
2021年春天,因要为女儿带孩子,我们全家随女儿迁至风景秀丽的珠海市居住。虽然暂时离开了我所服务的‘知青书架’,但我仍难割舍‘志愿者’情节,于是在带娃的同时,利用晚间或空闲时间,发挥我的英语专长,在网络、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大蔷教英语ABC》义务教学,全年讲课三十节‘亲子英语’、‘交际英语’,颇受欢迎,至今已坚持了三年。同时我还为多所老年大学讲授(多位老年朋友辅导)英语课,为老年人的学习英语、文化养生贡献力量!”
 
彩绸舞动“夕阳红”
 
文友肖士静大姐,文笔细腻、性格温和、热心公益,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好大姐;她还擅长舞蹈,那刚柔相济、舞姿蹁跹的“彩绸舞”令人叫绝;同时她还是一位讲故事高手,讲述自己的故事更是丝丝入扣、娓娓动听——
 
“在社区志愿者团队中,我属于爱说爱笑的‘乐天派’,干事风风火火,待人乐乐呵呵,有时还来上一把“彩绸舞”,腰腿灵动、彩绸蹁跹,把年轻人都吸引来了,都愿意听我讲讲往事。其实我的经历特别坎坷,可说是七灾八难、先苦后甜……
 
1978年我结束了10年的下乡生活,重新有了天津市户口。 在此后的岁月里,我去过街道小工厂,糊过纸盒,织过劳保手套,后来有幸被招收为售货员。期间我和同事们拓展经营,利用公休日到工厂、医院、胡同、油田去售货,当时的《天津日报》还拍过我们的照片,也风光过一段日子。
 
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却不想又面临下岗波折。但我没有消沉,四处打工挣钱。后来经朋友指点,我和老公在一个大商场外,开了一家‘四川红烧牛肉面’。开业第一天,店面冷清、食客寥寥,我就很真诚的告诉人们,我们是知青,又是下岗职工,我们的食品很新鲜,干净,请大家放心品尝。人们看到我们诚心诚意、很厚道,就都来吃饭了。这一天忙的很累,晚上一数销货额200多元啊!(1999年)第一桶金赚到了。以后我们又增加新品种:捞面、饺子、烩饼、炒面等大受欢迎,这一干就是13年。
 
我性格中有种不服输的劲头,生活里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我又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团队。我搞社区宣传,先从爱护环境、保护花草开始,拍些照片放到宣传栏里;再就是晚间巡逻楼道、防火防盗;每月都协助居委会清理楼道垃圾;耐心调解邻里纷争、维护社区和谐;疫情期间,有的家庭在微信群中抱怨,吃喝都没了,面临断炊局面。这事肯定是居委会该管,但他们人手少忙不过来,这可咋办呢?


 
 
对此我就发扬奉献精神,让我老伴开车买来各种蔬菜、面条,给他们送到封闭的家门口,并告之以后有困难再提出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这样做,不仅消除了因疫情造成的恐慌,也提高了社区志愿者的信誉,我们搞起工作来更加顺畅、更加红火。”
 
笔者点评:文化志愿者在人们眼中,不仅是不计报酬的普通义工,更是责任的担当、真诚的奉献、和谐的基石。正如本文所描述的三位文友老大姐一样,她们除辛勤笔耕外,还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加志愿者团队,变一人独乐为大家同乐,用真诚与才艺、责任与担当来服务他人,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治理、治安巡逻、防疫抗病、邻里和睦、文化娱乐等各项活动,以提升所在社区民众的文化品位和精神生活,真正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社会汇入了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刘会来
作者简介:
刘会来,曾为乌兰察布电台、华北电力报记者。曾在《中国青年报》、《中国老年报》、《天津日报》、《天津工人报》、《中老年时报》、《华北电力报》、《八小时以外》、《父母必读》、《夕阳红》、《橄榄林》、《内蒙古日报》、《乌兰察布日报》、乌兰察布广播电台等发表新闻、文学作品600余篇,荣获“内蒙古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退休后文化养生、笔耕不辍,时有文章发于报刊、微刊;现为天津市河西区作协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知青文学社会员。
 
 (晓歌编辑)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汶川地震后卖房捐款450万的“上海奶奶”,走了!
    下一篇:关爱星星的孩子,你我一起行动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