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来源:原创 作者:冯济民 时间:2023-09-03 点击:

 
9月2日下午,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市社科院分院图书馆仲礼讲堂举行《滇疆岁月》《江淮大地的青春记忆》《情系内蒙古》新书座谈会。
会议由研究会副会长钟德津主持。部分研究会会员及新书编辑人员和作者共70人出席。



 
座谈会开始前,举行了颐若知青文献资料数据库合同签字仪式。赵杉、金光耀、冯盼盼在合同上签字。此举为知青历史文化研究数字化打好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新书座谈会上,《滇疆岁月》主编周公正介绍成书情况及主要内容。老照片故事集立足老照片后的故事,立足普通知青的劳动、生活状态,立足云南知青的特殊性,立足知青自己写作,对一些有影响的话题作了说明,纠正误传,对特殊人物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全面反映了5万7千名在云南的上海知青情况。做到一帧照片,一段叙事,一个故事。


 
《江淮大地的青春记忆》田钧祥代表主编高小峻介绍成书情况及主要内容。老照片故事集记录了在安徽的15万上海知青的劳动、学习和生活,将老照片集的内容又延续了十多年,加深了内容。每一个故事都是知青自己写的,真实可信。


 
《情系内蒙古》主编宁志超介绍成书情况及内容。老照片故事集记录了在内蒙近万名上海知青劳动、生活、军训、学习情况,充实资料,留下故事,激励你我,启迪后代。展现了知青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磨炼成长的人生和宝贵的青春岁月。


 
 
与会者听取介绍后进行了座谈。大家对三本新书完成编写表示祝贺。交流了编写的做法与体会。希望抓紧其他老照片故事集的编写。当年的知青如今都已进入暮年,不少人已去世。时间宝贵,光阴紧迫,任务繁重。要抓紧这一二十年,趁大部分知青还健在,抢救资料,编写书籍。对此,我们这一代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上海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为此花费了大量心血,已组织编写、出版了四十多本各种知青的书籍和画册。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三本新书资料翔实,真实可信,内容丰富,很接地气。为知青文库增添了藏书,对今后编写知青故事集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三本新书的作者和编辑不怕困难、顽强坚持,刻苦钻研、矢志不喻,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热爱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市社联原党组书记沈国明讲话。他对三本新书完成编写表示祝贺。他指出老照片后的故事编写是一个大工程,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知青整体平均年龄已跨过古稀,留给我们的时间有限,要保重身体。虽然心态年轻,但能做的事已很有限了。重点要把应该做、只有我们可以做的事做好。等我们终老时少留下点遗憾。要把我们遇到的、经历过的、了解的事记录留下来,把各种历史碎片拼凑起来,尽可能接近当时的场景。要努力把研究会办好,争取得到各方更多的支持。

 
 
研究会原会长阮显忠在讲话中说,收集和编辑出版知青上山下乡时的老照片及其背后的故事,是上海知青研究会知青史料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今天看到上海知青在云南、安徽、内蒙知青老照片的三本新书,预示着上述工作即将全部完成,完成后我们要为之庆功。知青上山下乡历史纷繁复杂,这些知青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可以以大量普通知青的视角,从细节上展现知青上山下乡的不同情况,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史料,纠正一些传言的谬误。知青普通已年逾古稀,我们要做我们应该做、我们能够做、只有我们才能做的事情。把知青历史写下来,留给后人更多更全面的史料,这是老知青应该履行的责任。这项工作要靠大家做才能做好,已有的经验是研究会有好的策划和组织,各编委会和广大知青共同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在加强史料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知青场馆的建设,使知青史料能够保存好和得到运用。希望老知青们量力而行,以良好的心态过好晚年,活得自如、轻松、高兴、健康,以自己的可能为知青、为社会、为国家继续作出贡献。

 
 
 
研究会金光耀会长作总结讲话。他对三本新书完成编写表示祝贺,对编写人员表示感谢。要进一步挖掘老照片后的故事,这是继老照片收集后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今后的知青研究提供史料,让儿辈、孙辈了解。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要与遗忘作斗争。大家都老了,已整体性跨过古稀之年,要对剩下的时间好好规划如何使用,做好安排,过得有价值。数据库建设,史料数据化争取年底完成,尽可能让研究成果让社会分享。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台风“苏拉”登陆珠海
    下一篇:劳有所居,老弄堂里打造“暖新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