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岁月日 遵义故乡情

来源: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作者:蒋玉和 时间:2023-08-23 点击:
我叫蒋玉和,1947年5月初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1953年长江决堤,水满村庄,6岁随母亲到上海投靠在上海做小工的父亲。从8岁开始在上海读私塾,9岁(1956年)读国家小学。1965年读高中,一心读大学,为家庭增光和承担经济负担。之前我一直学习好,工作认真,曾担任班里中队长和学校学生会委员。
 
红卫兵大串联时,1966年8月3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这是毛主席第二次接见红卫兵,当时热血沸腾,浑身是劲。回上海后就参加、组织了学生复课闹革命活动,后成为上海育群中学红卫兵团团长、校革委会副主任、上海闸北区革委会学生委员等职务,热心热意地为社会服务。
 
一、主动申请上山下乡
 
 1968年12月毛主席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后来国家抓紧动员在校从高三到初一的学生上山下乡当农民,或到边疆保卫祖国、保卫家乡干革命。
 
  1969年新年后,从贵州省遵义县有两位同志派到上海闸北区来介绍贵州情况,区里派我(学生委员)陪他们,到区里各个学校和我们学校作报告,他们一个是遵义县副主任宫云巧,一个是贵州日报记者张晓通。报告时说:遵义是“红太阳高高升起的地方”,因为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时,于1935年在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使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并说“现在遵义的人们一、三、五是政治学习;二、四、六是文娱活动;家家人家有腊肉;户户人家有火烤;一年四季如春;夏天晚上还要盖被子;长征电器公司等十几个厂,职工大多是上海人;061基地是军工单位,有40多个工厂”等等的宣传和讲解。
 
他们几次要我到遵义去插队落户,听了报告,回来后我很受感动,立即动员自己的亲妹妹,她是1967届初中生、我的邻居6到7人、还有本校学生,一起组织了“上海赴贵州遵义红旗战斗队”,报名到贵州省遵义县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当真正的农民,改造自己、改造农村的穷面貌。
 
  难忘的1969年3月23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我们上海闸北区约800多人在上海市领导、亲人、朋友、同学的欢送中坐上火车,直奔心中向往的“红太阳高高升起的地方”——遵义进发。当时的场面感人、热闹、难忘。车开后,车上学生才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唱歌。我们在车上组织了一个小组,由各学校的带队人,在宫主任的带领下负责本次列车的安全与伙食等工作,尽量让大家像一家人一样。
 
火车经过三天三夜的远途跋涉,于3月26日到达遵义火车站,并受到了马路两边的人们与学生的欢迎与鼓励。在市里大饭店作了两天休整,才乘汽车分配到县里各个区及公社、大队、生产队去。我们遵义知青是真正分到生产队里落户的,没有军垦,也没有农场。

  我和几位同校生分到遵义县南白区后坝公社青山大队小沟生产队3男2女共5人,后经调整我妹妹和邻居的妹妹也到我们生产队,一下子的变成7个人,其中3男4女;男孩子分住在生产队老仓库里,女孩子住在农民家老房子里。由于各种原因,后分成三个生产队,我和我妹妹分在一个生产队。当年国家第一年只补贴我们知青每人每月8元钱和40斤粮票,第二年全靠自己在前一年的出工出力能做多少工分,才分多少粮食和钱,过起真正的农民生活。
 
在生产队里,我们跟农民一样挑粪上山、种麦子、种玉米、种棉花;每年的春季跟农民学习如何下水田播谷子种、在冰冷的水田里插秧,开始插秧时我们手中的秧子分得有多有少,插在田中时要有深有浅,排列更不整齐。很多农民会来手把手指导你,教你怎么才会插好秧,让它生长得更好。秧好后还需经常去薅秧与除草,田里经常需放水与进水,眼看得秧苗慢慢长高、长壮,然后开始结果——变成一粒一粒金黄色的谷子。每年收割季节是最让人兴奋的时刻。挑着一担一担打下来的稻谷放在晒场上晒,晒干后先由生产队把国家任务指标交完,然后才分谷到户。我们知青也分到新鲜的新谷后就急于背到磨粉坊打谷子,让它变成粒大颗白的大米。哇,那大米真好吃,毕竟是自己从头开始参与种的,每一粒都不能浪费,真正是粒粒皆辛苦也。我们还有把新大米马上寄回上海,让父母与姐妹也尝尝我们种的大米,并得到家人们的称赞与认可,那真是开心与欣慰。
 
我每天早上还要给上山割草喂牛的农民称割回草的重量,队里按每家草的重量结工分;每天也上山给干活的人记工分,每月再累计结算工分,有两年大队派我对要参军的人员进行政治调查工作。
 
  二、遵义会议会址献忠心
 
  到了遵义县插队不久,有关部门专门组织了我们遵义专区各地的知青代表去参观《遵义会议会馆》,接受第一堂政治教育课。那天我手捧毛主席像走在前面带领100多人,举着红旗进入遵义会议会馆里面。首先听老红军和会馆老师的讲解: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了当时“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自自主的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最后终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直到现在。
 
  听了讲解,使我们更加明白了当时遵义会议的重要性和伟大的意义。当天我们100多知青集中在会议大楼前举行了:“上海知识青年向毛主席敬献忠心”的活动。我们举手宣誓:毛主席挥手我们前进!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在农村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通过亲身劳动接触他们、学习他们。并帮助农村脱贫减负,达到最好水准。
 
  当天的参观过程与现场,被上海新闻部门拍成片子,后编辑到《广阔的天地》新闻纪录片中,在全国放映宣传。大大激励了老三届、新三届的学生踊跃报名到贵州、到遵义来、到边疆去、到农场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上山下乡干革命。连续几年全国约有1700万学生到全国各地当知青;到贵州省约有10205人;到遵义专区约有3305人;到遵义县约有1279人,其中大多数是闸北区的学生,有同校、同学或自己的弟弟妹妹。
 
  三、在遵义企业奋斗一生
 
  我第一次被公社推荐到贵州开阳磷矿工作,我想我是男生,年纪大、力气大,在农村干没事。我就换我妹妹去应招。但后来体验时说,磷矿这次招的都是干活的只要男生,不收女生,只好不去。后我妹考入遵义师范学校,当了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二次是1971年10月,遵义县商业局招工,公社又推选我去,我就去了。后分到县泮水区供销社共12人,其中上海知青3人,其他为本地人。我们先跟老同志学习,然后到农村生产队去指导、支援、检查,抓多种经营与经常植物,扶持农村土特产品与医药产品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1976年10月,我调入遵义市第二化工厂,即遵义市第二制药厂二车间当操作工,该厂有22户人家于1960年从上海桃浦化工厂支内而来。
 
十几年内我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做了很多工作,为提高二化厂的经济收益出了大力,本人几次被评为“劳动模范”与“标兵”的光荣称号。经过组织几年的调查与考察,终于在1986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980年代由于国内外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遵义市企业政治部、遵义市经委多方考查,于1990年3月29日任命我为遵义市第三化工厂和遵义市添秀食品厂的厂长、兼党支部书记之职。工作中我依靠党员,依靠老工人,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受到市政府《减亏增益》的表彰和推广。
 
 
 四、情深第二故乡
 
  知识青年蹉跎岁月至今已50周年,昔日的知青都已成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是当知青的这段经历都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后来有很多知青工作和退休后回到了上海,但他们仍然关心着、寄托着第二故乡贵州遵义的发展和感情,会经常返回故乡及生产队外,还为“黔货出山”遵义土特产品到上海推广出力,支援遵义建设与人才等开展活动。为贵州的发展,为遵义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我们在上海的知青每年都要举行纪念聚会活动(各县、各区、各公社单独举行)。2019年3月23日在上海的300多名遵义知青集中举行了一次“上海知青下乡贵州遵义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相聚了336人(占遵义下乡知青人数10%以上),一起回忆、纪念、欢乐、愉快的我们知青时代。
 
2019年4月28日仍留在遵义的和从上海又返回遵义上海知青们,在遵义又一次的汇集到遵义会议会馆,听讲解员讲解当年的历史情况,用这种精神激励着后一辈及再后一代,听党话,跟党走,走完自己的一生。
 
作者简介:蒋玉和,生于1947年5月4日,1968届高中毕业,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1962年—1965年初中就读于上海市育群中学,任学生会委员。1965年—1968年高中就读于上海市育群中学。1969年3月23日赴贵州省遵义县南白区后埧公和青山大队插队落户当农民。1971年10月招工到遵义县商业局,后分配到遵义县泮水区供销工作。1975年调遵义市第二化工厂工作。1983年—1984年参加《林业部干部训练班》学习培训结业。1989年—1991年参加北京北会涵授大学《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班毕业。1990年经遵义市企业政治部、市经委调遵义市第三化工厂、遵义市添秀食品厂任厂长兼书记工作。1992年遵义市添秀食品厂改为遵义市义发矿泉饮料厂2006年退休返上海。(公众号编辑:周培兴)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食 堂
    下一篇:邓恩铭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