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孵化成就“离科学家最近的孵化器”

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琦敏 时间:2023-08-03 点击:
站在市场与科研“国家队”的交叉点,新微创源用懂得与信任为硬科技接上“地气”

新微创源创始人任佳(右二)与创业者交流。 新微创源外景。 (采访对象供图)制图:冯晓瑜 
      
       如何让战略性、颠覆性的硬科技成果接上“地气”?背靠科研“国家队”的新微创源孵化器有一套自己的“孵化手册”:唯有疏通一条条“技术-市场-价值”的毛细血管、营养通道,把根往深里扎,才能为实验室里的前沿技术探索转化落地的N种可能性,构建产业应用场景,由此建立早期项目的发现、验证、熟化及孵化机制,畅通“转化-孵化-产业化”链条,培育硬科技企业。
      
       将沪上科研机构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技术用于智能燃气表改造;利用仅有地球磁场百万分之一强度的心磁检查心脏疾病;针对国家资源勘查需求,用超导电磁探测技术找矿……成立近十年,新微创源陪伴一批又一批传感器领域的尖端技术走向市场。2014年至今,他们累计培育过的百余家科技企业中,与智能传感相关的公司超过90%,高新技术企业近30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企业五年存活率达到95%以上。
      
       立足行业痛点,深挖源头创新的价值
      
       走出地铁11号线嘉定北站,站在城北路口,左手边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右手边就是新微创源国际创新港,两者相距仅约百米。
      
       2014年,上海微系统所布局筹建上海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的同时,联合相关创新资源,同步成立了新微创源孵化器,致力于打造一条MEMS(微机电系统)和MTM(超越摩尔)领域从源头创新到产业落地的完整链条。
      
       作为一家国资主导的专业孵化器,新微创源的第一使命是为上海科研院所的前沿技术提供产业孵化服务。由于定位清晰、专业背景强,1.5万平方米的孵化空间启用不到一年,入驻率就超过80%,项目大多来自微系统所和工研院。
      
       从清华科技园上海分园来到新微创源,任佳想得很清楚:要想培育出未来的“科创核爆点”,就不能想着投个三五年就退出变现赚快钱。战略性、颠覆性技术的产业化,必须走“深孵化”道路,依靠科技创新“国家队”的硬核实力,以点带面拓展技术转化的资源网。
      
       NB-IoT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窄带物联网通信协议。几年前,上海微系统所王浩文博士团队在上海市科委支持下,研发出了基于NB-IoT的智慧燃气表样机,但一直未能找到切入市场的门路。新微创源一眼相中了这个有潜力的好项目。创业团队入驻后,任佳带领孵化器团队通过各种渠道促成了他们与申能集团合作,直接推动了项目产业化。目前,这种可远程抄表、充值的智能燃气表已量产数十万个,正逐步替代上海650万个传统燃气表。
      
       在新微创源的牵线下,申能集团与上海微系统所全面对接,以智慧能源为方向,在宝山区联合设立创新平台,让大院大所的科研成果全面对接大型国企的技术需求。2020年,该平台入选市级众创空间。
      
       站在市场与创新“国家队”的交叉点上,新微创源坚持从行业痛点出发,深挖源头科研成果的价值。2020年,他们为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与上海微系统所智慧水务团队牵线,共同参与早期投资,成立创业公司,为原先依靠人工的水质监控、水利水文监测定制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如今,这家创业公司已完成A轮融资。
      
       少靠运气,用科学孵化对冲创业风险
      
       “一家高质量孵化器必须要有识别、培育‘种子选手’的能力。”总结过去多年的孵化经历,任佳发现,不少“独角兽”企业的成功或多或少都有些运气成分,有的恰好遇到了对的投资人,有的幸运赶上了市场风口,“能否设计一种机制,将优质资源适时给到创业者,使优质硬科技项目孵化的成功率更高?”
      
       如何培育创业“种子选手”?任佳认为,早期遴选种子主要看两点:一是创业团队的组合与能力,二是技术的行业领先性。到了创业中后期,孵化团队必须与创业团队一起深入剖析短板,精准“施肥”,定向孵化。
      
       赋同科技是新微创源孵化的一家高科技企业,它将颠覆性的超导电磁技术用于找矿。刚走上产业化道路,公司最缺的就是订单。新微创源孵化团队多方出击,为赋同在国内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寻找客户,还通过俄罗斯、南非等国的合作机构找到多家潜在客户,推动公司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广阔市场。
      
       有时,手握前沿技术的创业者难免心气过高,孵化团队适时“把舵”,可助其避免过早“溺亡”,最终跨越“死亡之谷”。2017年,矽杰微电子创始人卢煜旻带着毫米波雷达芯片技术从工研院来到新微创源,一门心思瞄准车规级传感芯片的高端市场定位。在孵化团队引导下,矽杰逐渐接受了“企业先要活下来”的理念,对原先的战略进行调整,先从门槛较低的物联网场景切入,再逐步走向高端车用毫米波雷达。如今,公司已完成B轮融资,发展势头强劲。
      
       如果创业团队缺少合适的CEO人选,孵化器能否帮它担起这一重任?在任佳设想的新微创源3.0升级版中,有一个大胆设想:邀请处于空窗期的连续创业者加入孵化团队,作为创业团队的驻场职业经理人。这些“脑洞”的萌发,都来自任佳多年来对硬科技创业难点和痛点的深切感知与冷静观察。他希望新微创源能摸索出一套有效机制应对各种创业路上的不确定性,用科学孵化对冲创业风险。
      
       懂得与信任,做科学家创业的“压舱石”
      
       最近,位于新微创源3楼的漫迪医疗获得了期待已久的产品上市批文。今年,他们准备将核心产品心磁仪推向国内10家合作医院。自2016年第一次入驻,公司创始人张树林就对新微创源的创业氛围情有独钟。前两年,漫迪医疗获得一轮融资后,应投资人要求将企业迁离嘉定。今年6月,公司又搬回新微创源。
      
       类似回迁,在新微创源并不鲜见。“资本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影响太大了,我们希望能够做好科学家创业的‘压舱石’。”任佳说,民营孵化器已较早尝试“投孵联动”,这一方面能让孵化团队与创业团队的利益更紧密,另一方面也可使创业团队坚持发展方向,不轻易受到融资的影响。当然,这一机制也将更好激励孵化团队,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加盟。
      
       懂得与信任,往往是科学家愿意带着技术走向产业化的第一步。为了更早挖掘到更多优质创业种子,新微创源开始尝试深入实验室,以短视频方式为科学家打造个人IP,培养科学家与市场、社会的沟通能力。
      
       最近,新微创源开始做国际化布点,从海外“引种”,反向“带土移植”。任佳透露,他们已在新加坡、德国、瑞士找到合作伙伴,今年将加快推动相关业务的开展。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中国与土耳其的“造车之约”
    下一篇:有特殊重要意义!今年夏天,他们前往北戴河休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