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大荒知青文学的发展历程

来源:知青问题研究 作者:刘畅 时间:2023-06-22 点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在这关键的历史性时刻,党中央批准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就包括伟大的北大荒精神。而反映北大荒精神的文学作品与北大荒的发展和建设几乎是同步的,北大荒的发展和建设是一部北大荒人可歌可颂的创业史,是一部北大荒人奋勇直前的英雄血泪史,这些都为北大荒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我们在这些作品中看到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知青文学是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赵园对知青文学的定义是“以知青作者写知青生活的文学为知青文学”。北大荒知青文学则涵盖了两层含义:从题材上来源于北大荒知青的生活;从作者的生活角度则是指曾经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知识青年以知青的意识和自身的知青情节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北大荒知青文学书写的内容与知青上山下乡的那段历史紧密相连,本文探讨的就是北大荒知青是如何书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段历史的,是怎样通过文学作品讲述自己的故事的。
   
一、北大荒知青文学的诞生
    北大荒知青文学最早出现是各地有些零零散散的关于北大荒知青先进事迹的报道,之后形成了汇编。而上世纪70年代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上山下乡的指示争先报道知青的事迹向其学习,所以在1976年山河农场的知识青年组创了《志在边疆》,讲述了知识青年的先进事迹,《志在边疆》的出现给当时的知识青年极大精神鼓舞,个个斗志昂扬,立志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而汇编本身显示了那个时代的知青意志。
    之后北大荒知青文学继承和发扬了十七年文学作品中传递的英雄主义和献身主义的特点,描述知识青年不畏环境的恶劣和艰辛、歌颂阶级斗争的战果、塑造献身于北大荒的青年。其中以张抗抗和梁晓声等人的作品最为著名。张抗抗的长篇小说《分界线》是描写黑龙江知青在农场相互斗争的生活故事,塑造了人物耿长炯敢于战天斗地的优秀人物形象。梁晓声早期的创作主要有短篇小说《边疆的主人》《向导》等。《边疆的主人》描写了丁小红热爱集体,保护国家集体财产,“我”受丁小红的影响一直向其学习,努力向上的故事。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特定的文化氛围之下,给当时出现的北大荒知青文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青年作者意气风发自然将当时的主流政治意识作为社会生活的重点来描写,作品中带有浓浓的政治色彩,这是那个狂热年代专属的色彩,也正是这股力量支撑着他们在难以想象的极端自然环境下建设着北大荒,形成了今天的北大荒人的精神。

    二、北大荒知青文学的兴起
    上世纪80年代是北大荒知青文学创作的井喷时期,据统计,当时在全国各大期刊发表的北大荒知青作品小说共35篇,纪实文学3部,报告文学2篇,这些都是北大荒知青文学发展的历史见证。
    上世纪70年代末“文化大革命”结束,从1979年开始百万知青大返城,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重新回到出发的原点。而这时的城市也早已不是他们日思夜寐的归宿,10年的苦难、彷徨、愤怒充斥着他们,知青作家变成了这些苦难人们的发声器,用作品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去,也记录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梁晓声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梁晓声在上世纪80年代的创作进入了高产期:1982年发表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并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3年发表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4年发表第一部小说集《天若有情》,1985年发表小说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1986年发表小说集《白桦树皮灯罩》。1986年在刊物《十月》上连载长篇小说《雪城》。这些作品给当时刚刚回城还在迷茫的青年注入了激情,让自我的努力奋斗和无私奉献得到了认知,这成为那一代人人生之中最值得留恋的一段岁月,为自己的青春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
    此外,上世纪80年初期,其他作家也在用自己的记忆回望着那段难忘的时光。张抗抗发表短篇小说《北极光》《塔》,陆星儿发表短篇小说《小清河流个不停》等。他们将记忆中的北国风光、知青生活、内心感受的点点滴滴都带上了北大荒的特色。北大荒知青作家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在对知青生活的反思之中传达着自我认识。作品中的那些故事、那些人像电影画片一样不断在回放,牵动着知青作家的心绪,而自我认知的加入又让他们对人生、命运有所思考来回望国家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北大荒知青作家就是这样一边叙事、一边探索、一边反思。
 
    三、北大荒知青文学的成熟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北大荒知青文学的创作较80年代更加多元丰富,随着思想意识的逐渐开放,北大荒知青作家将更真实、更深层的感受在作品中呈现。经历了20年时间的沉淀,北大荒知青重新回望自己的经历,投入到作品中故事倒也说得更清脆悠扬、娓娓动听。
    这一时期出现的作品更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北大荒知青作家开始在思想层面向内、向深去挖掘,突破主流意识形态对作品的束缚,开始多方位、立体化、全景式地反映知青生活。从1990年到1998年韩乃寅用8年时间创作了126万字的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三部曲《远离太阳的地方》。1998年梁晓声发表了长篇小说《年轮》等作品,《年轮》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展现那段艰苦的岁月,梁晓声穿越时空,抽丝剥茧般还原这段真实的历史,大胆展现北大荒知青生活的阴暗面,客观冷静的叙述呈现了人性的丰富和复杂。作为个体的人在历史洪流中是怎样挣扎着过活,生活的磨难和残酷是怎样吞噬着人性的善。作品呈现了那一代人的精神苦难史,只有互相拉着手用相互的笑容给彼此鼓起生活的勇气。
    “知青文学,已成为世纪末人文精神复兴的典型特征”,这一时期的作品是迄今为止展现知青生活最全面、最真实的时期。将北大荒知青生活的全貌及全过程写进作品中,几乎是原景重现,塑造了一批经典的人物形象,全方位地对那段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北大荒知青文学虽然不是北大荒知青的历史,但它却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为北大荒历史的记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满怀青春、激昂奋进的文字记录了那段不凡的过去,展现了艰难的岁月中体现出的勇于开拓的北大荒精神。
注:本文来源于《农场经济管理 》2022(04)
【作者简介】刘畅(1982—),女,讲师,硕士,哈尔滨石油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 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媒体:同是公职人员,有人为了扫毒青山埋骨,有人吸毒却保留职务
    下一篇:从台海军低调接收“玉山舰”能看出什么端倪?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