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明显减少,市民对新冠已不慌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顾泳/黄杨子 时间:2023-05-25 点击:
近期新冠感染者上升情况如何?记者走访发热门诊发现——


      近期我国新冠病毒主要变异株为XBB,二阳感染人数有所增加,多家医疗机构显示:发热门诊人数明显上升,医院同步备好医护人手、药物储备。本报记者昨天走访医院发热门诊现场采访,不少患者及家属表示,面对新冠已不再恐慌,注意防护、及时治疗是应对病毒的科学做法。

      医院未雨绸缪

      10时许,记者来到杨浦区中心医院。一入门便有流调处为前来问诊的市民提供抗原检测服务。急诊与重症科主任石斌告诉记者,目前根据上海疾控相关文件要求,对“9+1”人群采集呼吸道标本(做抗原、核酸检测),“9+1”人群具体包括有新冠病毒感染可能的重症、死亡病例、发热伴肺炎症状病例、65岁以上的发热病例等。除了新冠感染者,发热门诊同时收治甲流、普通感冒等发热患者。

      患者群体统计显示:最近新冠感染者“查漏补缺”首阳患者较多,也有小部分人二阳,不过重症发病比例明显减少,目前几乎见不到白肺病例。

      市民周小姐昨天上午陪父亲前往杨中心问诊,她告诉记者:“父亲年事已高,此次首度感染后立刻前往医院就诊,目前是感染第六天,尚未转阴,症状缓解了但还没完全好,再来随访。”面对最近感染高峰,周小姐直言,“医院给父亲配了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治疗很对症,目前以平常心对待新冠病毒,没什么恐慌”。

      杨中心副院长周雄文说,医院此前已未雨绸缪,发热门诊医护力量均有所增加,小分子药物储备也已配齐。

      社区备足药物

      在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曹行分中心发热诊疗区,记者看到不少患者正在等待打印CT报告。去年末,闵行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了CT机。

      汪阿婆在女儿的陪同下前来就诊,在预检处,汪阿婆告知护士自己有发热,“两天都38度左右,主要是头晕、头痛、咳嗽,其他感觉还好”。在由专人带去发热诊疗区后,医护人员为其进一步诊疗、开具药品。汪阿婆女儿为其配了小分子治疗药物,“是自费的,但是因为老人年纪大了,还是希望能尽快对症下药”。

      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金靓介绍:目前中心罗阳总院、梅陇门诊部、曹行分中心、朱行分中心及各卫生服务站均设有发热哨点、发热诊室和临时发热处置区,开放时间与全科门诊保持一致。发热诊疗区仍提供输液和吸氧服务,配备指脉氧仪、制氧机等吸氧设备。据悉,中心一共有24台制氧机、176个指脉氧仪。

      闵行区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本周患者接诊量较之前翻番,本轮感染没有明显年龄差异,首次感染和二次感染者都有。中心负责人介绍,不少患者症状较轻,选择在家休养,少数前来配药。

      隐性感染者增加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应急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帅告诉记者,近日急诊就诊人数大约增长了两成,新冠感染患者明显增加,“咽痛、乏力、咳嗽、发热这些症状最为常见,但据患者主诉,比首次感染时的症状有所减轻”。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因症状较轻、选择不去医院就诊的市民不在少数,人群中的隐性感染者会增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杰提醒: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可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做好防护,佩戴口罩,保证手卫生。如出现症状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应及早就医,避免重症。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今年以来,13位省级公安厅“一把手”陆续就位,最年轻的是他
    下一篇:中方如何看待乌克兰危机根源?外交部回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