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花生能让血管更健康,应该怎么吃?

来源:头号周刊 作者:奇妙的本草 时间:2022-08-31 点击:
花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生活中很受人们的喜爱。它是个营养价值丰富的坚果,同时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更甚者有人将其称之为“长生果”。
不少人认为,花生能养胃,也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因此将花生视为养生佳品。但李大爷却对此持怀疑态度。年轻的时候李大爷对于自己的饮食完全不控制,天天胡吃海塞,觉得人生要及时行乐。
到了老年时期,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纷纷“找上门”来了。这时候的他才知道健康诚可贵,于是各种搜罗可以养生的食物,偶然的机会下听说花生可以降血压、降血脂,于是他买了一大堆花生回家。
但又觉得花生直接吃有点难吃,于是自作聪明将花生炒了再吃,连续吃了一个月之后。
 
李大爷的血压和血脂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升高了许多,差点诱发脑梗发生。
于是他彻底将花生拉入了“黑名单”,认为花生是个脂肪含量很高的食物,对于血管有很大伤害,老年人千万不能吃。
到底李大爷说的有没有道理呢?难道花生真的对心血管有这么大的伤害?跟随小妙一起来具体了解。
 

一、花生究竟是心血管祸根,还是营养佳品?
有人认为花生中有脂肪和蛋白质,脂肪是“万恶之源”,堵塞血管。也有人认为吃花生对于心血管健康有好处,到底哪个说法才是对的呢?
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脂肪含量过剩,而花生的确是个脂肪含量不低的食物,这直接让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将花生和诱发心血管疾病画上了等号。
事实上,花生内含有的脂肪是“好”脂肪,包括有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这些成分对于改善血脂状况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均有一定好处。
美国心脏协会官网曾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对近7.5万名平均年龄在45~74岁的日本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花生消费频率以及生活方式等,研究共进行了15年时间的随访。
结果发现,每天摄入4粒花生的人相较于不吃花生的,缺血性中风风险、脑卒中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分别下降了20%、16%和13%。
也就是说,花生对于心血管健康是有好处的,并非传言中的心血管祸根,不能乱扣“黑锅”。

二、花生不仅养胃,还能润肺化痰?
本草纲目拾遗》以及《本草纲目》内记载,花生具有养胃,润肺化痰的功效。
文中指出,花生上方的“红衣”对于脾胃功能可起到不错的补益作用,还具有一定养血止血的目的,特别适合一些血虚者、消化不良以及大便秘结的人群。
一些日常经常反酸的人群,可以适当吃一把花生来缓解不适。因为花生内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可起到中和胃酸的作用,其内里含有的磷脂也可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
而花生内含有丰富的脂肪油成分,该成分可起到一定的润肺止咳的作用,花生的红衣外皮可以避免血小板聚集,对于一些干咳痰少、久咳气喘的人群而言,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值得提醒的是,花生虽然营养价值挺高,但不建议短时间内大量食用,否则容易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反而会引起胃部不适发生
想要养胃,不应该盲目只吃某一种食物,而是要做到均衡饮食、三餐定时定量、不摄入辛辣生冷食物等。 

三、花生是生吃好,还是炒着吃好?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适当吃花生均可对健康带来一定的好处,但关于怎么吃花生,很多人却犯了难,花生是生吃好呢?还是炒着吃好呢?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可摄入包含花生在内的坚果10g左右,也就是12颗左右的花生。
至于花生的烹饪方式,建议以水煮为主要,水煮花生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花生的营养价值和风味。油炸、炒制的花生则建议要少吃,花生在经过反复油炸、烘烤之后,会导致其内里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且脂肪含量也会提高,食用后对健康不利。
另外,日常一旦发现花生发霉,要及时将其丢弃,不要继续食用。发霉的花生内很可能会含有剧毒物质黄曲霉素,食用后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

四、花生虽好,也得食用得当,4类人尽量少吃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虽然是个很好的食物,但却不适合所有人,对于这四类人群来说,建议最好别吃花生。
1.高尿酸及痛风人群
花生内含有的嘌呤含量不低,而痛风、高尿酸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体内嘌呤含量过高,对于这些人群而言,摄入大量高嘌呤食物只会加重本身的病情。且高脂肪的食物摄入也会减少体内尿酸的排出,对于病情的控制也很不利。
2.慢性肾病患者
花生含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而肾病患者本身久存在蛋白质代谢异常,食用后容易导致蛋白质无法正常代谢,让病情持续加重。 
3.胃溃疡、胆囊切除的患者
花生是坚果类食物,质地相对坚硬。对于本身有胃溃疡的患者而言,很难被身体消化吸收。而胆囊切除者分泌的胆汁数量会受到影响,摄入高油脂的花生后很容易会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出现。
4.肥胖以及血脂异常的人群
花生的脂肪、热量含量都不低,对于本身身体肥胖以及脂肪代谢异常的人来说,显然不是个好的食物选择。 
对于大部分的人而言,适当吃花生会给健康带来好处,但上述的这几类特殊人群,日常还是劝你别吃花生,避免给自己的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

责任编辑晓歌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膳食多样均衡做不到?三个方法摆脱“知易行难”
    下一篇:中秋后月饼去了哪儿?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