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霞明:厂长回村当支书,“小多肉”撬动乡村经济

来源:文汇报 作者:张挺摄 王嘉旖 时间:2021-03-24 点击:
奚霞明在草莓种植棚检查植株。 本报记者 张挺摄
 
       人物小传
      
       奚霞明,生于1970年。2013年离开工厂管理岗位,走进乡村,任宝山区月浦镇聚源桥村党支部书记。
      
       带领干部群众,经过八年努力,使曾经负债百万元的聚源桥村“扭亏为盈”,成为沪郊乡村治理“新样本”。去年9月,被评为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本报记者 王嘉旖
      
       沿着富长路拐进聚发路,路口一列平房整齐排布。其中一间就是宝山区月浦镇聚源桥村党支部书记奚霞明的办公室。
      
       回溯奚霞明的人生轨迹,做村支书本不在“计划”之内。上世纪90年代,他曾下海经商办企业。没想到,这份实干能力却被镇里相中“挖”来做了村支书。
      
       就在他“执帅”聚源桥村的八年间,曾经坑坑洼洼的乡野小路变成了错落有致的柏油路、健身步道。更为人称道的是,借由多肉植物这一小小品种,聚源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这里的多肉植物单株最高可售卖至上千元,颇有名气。每天上午8点半,乡村主播们准点上线,通过直播间将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
      
       独树一帜的产业矩阵,技术赋能的社会治理,充分保留原貌的村落肌理,让聚源桥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为了父老乡亲,辞去高薪厂长职务当起村支书
      
       八年前,为了选出实力与人气兼备的村支书,在镇里支持下,聚源桥村搞了一轮村民投票。结果,奚霞明稳稳当选。抛开管理经验不谈,村里老人们对他这个人很认可。原来,奚霞明的父亲本身就是位靠谱的老村支书,攒下了好口碑。
      
       朴实的村民们将票投给了奚霞明,但他们心里也打着鼓,这位“大老板”能抛下红红火火的事业回村里吗?
      
       起初,奚霞明自己都有些犹豫。自己辛苦多年打拼的事业,就此放弃吗?镇里领导和乡亲们登门拜访时的一句话打动了他——“你从小长大的村子现在被人叫‘穷村’,你甘心么?”
      
       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奚霞明的记忆匣子。他想起,自己儿时村里有过欣欣向荣的场景。几十年间,工厂效益降低、产业转型,年轻人忙着“往外跑”,村子就这样没落下来。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夜辗转难眠后,他毅然接下了这桩差事。上任后他发现,每天要处理和面对的棘手事远远比想象中多。就此,他干脆将工厂转让给熟人,安安心心做起了村支书,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把村子经济搞活。
      
       要想真正让乡村振兴,目光要长远不计较一时得失
      
       初来乍到,虽做足了心理建设,但奚霞明依旧有些懵。此时村里的账簿上只有1万元,还负债550万元。
      
       苦思冥想之际,父亲的身影在他眼前晃过。他想起来,改革开放之初,父亲曾带着村里人主攻收音机里的一样小部件,就此稳稳占据产业链重要一环。想到这些,奚霞明有了信心:一定能带领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在不断研究账目、厘清产业基数后,他终于找到了突破口——盘活土地资源。
      
       作为一名党员,奚霞明身上有股子闯劲儿。他不愿意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也知道别人的选择未必适合自己。清理腾退了一批工厂后,他开启了全国各地“考察项目”的脚步。这是他经营工厂的老办法。“走得多了、看得多了,自然懂得也多,不会轻易被人忽悠”,他的想法很简单,想为村里引入未来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
      
       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奚霞明不看“财力”,在意“学历”。他说,要想真正让乡村振兴起来,目光就要放得更长远,不能计较一时得失,“引进的产业要真正具有发展潜力”。于是,专注于多肉植物种育的“爱萌多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了聚源桥村。
      
       小小多肉,不经意间成了撬动乡村经济的新引擎。这家落户并落税在聚源桥村的企业,年营业额约3000万元上下,还曾成功创下一天近60万元的销售纪录。企业甚至还以聚源桥村为原型,设计起了多肉动漫IP,就此跨界文创产业,也带动了整个村产业向更多领域延伸。
      
       不仅要产业兴旺,更要成为生态宜居之地
      
       独树一帜的产业选择,为聚源桥村聚起了人气。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奚霞明心里有个愿望:让村民们也能享受到“在城里”的便利。
      
       首先要解决的是马路问题。聚源桥村地处交通要道,来来往往的集卡尤其多。运载重物的卡车压坏马路是常有的事。村民们骑着电动车,常会不经意间就掉入坑洼里。
      
       奚霞明将自己上任后带领村民们挖到的第一桶金悉数投入在道路建设上。“不仅要铺柏油路,还要建好健身步道,再种上行道树”,奚霞明说,聚源桥村是难得的整建制自然村,它的未来不仅要产业兴旺,更要成为生态宜居之地。
      
       再过一个多月,待花期到来,聚源桥村内50亩杜鹃花将一同盛放。而嵌在这片花田正中心的,正是去年村里投建的党群广场。为何不建党群中心,而是设立了党群广场?奚霞明解释,是为了紧贴农村老百姓最质朴的需求。“以前大伙儿都习惯在‘晒场’上聊聊家长里短”,选择开放式广场正是为了尽可能保留农村百姓的日常起居习惯,让他们更愿意出来活动。
      
       距离党群广场不远处,还立着一幢三层小楼。如今已被划为村民公共活动空间。从妇女之家、老年食堂、健身房、档案室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囊括了村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类需求。
      
 
责任编辑:日升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昆仑山军人:在“生命禁区”守护生命
    下一篇:草原额吉都贵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