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瞬间 汇聚历史

来源:海哥博客 作者:刘宏海 时间:2020-01-03 点击:
 

麦收时节  1971年  拍摄:陈章庆

       陈章庆当年拍了很多照片,张张精彩,故事性又强,以至于我都不知介绍他那张照片更好了,但此人我是一定要介绍的,因他为历史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瞬间,是一个值得我敬佩的朋友。
       陈章庆是上海市市南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生,1969年6月下乡,来到黑龙江兵团19团4营27连。
       这个连队坐落在黑龙江省东部宝清县境内的长林岛上。七星河与饶力河在此汇合,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宽广湖泊,湖中有一块突出水面的陆地,丛林尽生,一片荒芜,老乡叫它“长林子”。1963年,中央新闻制片厂在此拍摄了反映垦荒战士艰苦创业的新闻纪录片《长林岛》,从此“长林子”改名为“长林岛”了。
       长林岛是 1958年数百名解放军转业官兵根据农垦部长王震的指示进岛开垦的,到1959年发展成为五九七农场四分场。1968年初,四分场新建了第20生产队。年末,黑龙江兵团成立,20队改编为19团4营22连,陈章庆他们这批知青到达时,又变更为27连。
       新建连队开荒任务重,生活条件差,相比老连队要艰苦许多。不久,连队安排陈章庆当统计员,他接手时,连队有耕地230亩。他当了七年统计,升为副连长、连长,十年后他离开时,27连的耕地面积已达21000亩。看到自己一步一弓规划丈量的土地成为东北大粮仓的一部分,陈章庆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陈章庆受父亲影响,自幼爱好摄影。他具有与众不同的眼光和思想,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步成为掌管一个生产连队的主官是经历了异常艰苦的磨砺的,但他透过苦难看到了充满希望的光影,并在那光影的引力下,不断地按下相机快门,摄下了一张张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影像。
       陈章庆从上海带去的照相机非同寻常,是一台木制的很大很笨重的相机,每次拍摄都是一番不小的举动。但那东西成像很好,大家看到洗出的相片后欣喜若狂,特别是老军垦和老乡们觉得太神奇了,因此都很支持他拍照。从此陈章庆在北大荒摄影的路上一发而不可收。他拍连队生活、生产劳动、政治学习、文化娱乐、军事训练,十年中连队的重大活动全都摄入了他的镜头,并完整保留至今。也许,他的27连是全兵团保存影像资料最完整的一个连队。
       北大荒的春天来得迟。大地尚未苏醒,连队的拖拉机就驰骋在大田里扒开冰雪,催促春天到来。大雁展翅归来的时候,连队的马车把一袋袋精选的麦种送到地头,拖拉机拉着大型播种机,像鸿鹄展翅一般,翱翔在黑油油的沃土上播撒希望的种子。8月的麦收季,也是北大荒雨水最多的季节,因此麦收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役。27连是种植小麦为主的连队,全年产值的六成全在这一季了,所以麦收又是全年生产的重头戏。兵团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只要麦穗没有挂上露水,康拜因就不分昼夜地奔驰在麦海里。一片片麦子被放倒,晾晒几天后又一排排被拾禾脱粒,看到金灿灿的麦子入库,是兵团人最开心的时刻。这一幕幕展开的时候,都是陈章庆最辛苦的时候。作为统计员,春播前他要根据种植计划安排地号顺序;播种时,他要为拖拉机手插引导标杆,要根据地块大小计算播种机一个来回所需的种子和化肥量,并确定堆放位置。麦收时,他要根据庄稼成熟度安排机械作业地块计划;要根据麦场的处理能力和天气状况,安排拾禾进度计划,还要负责通知食堂把午饭送到哪个地块。就是在这样繁忙的节凑下,陈章庆没有忘记背上他心爱的大相机,忙里偷闲拍摄了好多机械作业的场面和战士职工忙碌的身影。这张照片就是陈章庆的组照《麦收时节》中的一张,构图大气圆满,曝光准确无瑕,层次丰富;麦子泛着的金光,康拜因隆隆前行,显示了机械化作业的气势,可见作者在四十多年前就娴熟地掌握了摄影技巧。这幅作品在意境表达上也是无可挑剔的,我们可以从中读到北大荒的广袤,读到大农业的壮观,读到中华大粮仓的背后一代代兵团人挥洒的汗水,当然也能够读到作者对北大荒的深情厚意。
       陈章庆的视角不止在生产劳动上,还在日常生活和文化活动中捕捉许许多多动人的瞬间。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流行一种白羽毛的食用肉鸡,叫白勒克蛋鸡。连队为了提高知青的伙食,也开始饲养这种鸡,数量有四五百只,由上海知青姜金妹负责饲养。陈章庆架起相机,拍下了“鸡保姆”和可爱的鸡群。
       上海知青蔡金妹,曾经是连队文艺宣传小分队的主力队员,还担任过连队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但她当饲养员也是最棒的。她不怕脏不怕累,在又脏又臭的环境下,年复一年地陪伴着小猪仔们长大出栏,再接生再饲养,非常不容易。陈章庆把相机加在猪食槽上,仰拍了一张饲养员的特写,取名“养猪能手蔡金妹”。
       连队的女子包车组表现出色,他背着相机去拍了;连队的知青食堂办得不错,好评不断,他去拍了;机务排的同志们很辛苦,他替拖拉机手、康拜因手都照了相,大凡连队的好人好事,他全都拍下来了。这些照片彰显了兵团战士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给战士们戴上一朵大红花。
       1974年,上海市慰问团到19团访问,其中一位同志来到27连,连队立即召集部分上海知青座谈。陈章庆不但与会座谈,还拍下了座谈会的情景。当时室内很暗,偌大的办公室只有梁上悬下的一盏灯。章庆没有闪光灯,就从隔壁临时拉了一个灯泡过来,总算记录下了这一幕。
       1977年8月12日,党的十一大召开,刊登公报的报纸刚送来,陈章庆第一时间拿了报纸到班组寻找拍摄“学公报”的最佳场景。他路过菜地,看到怒放的向日葵,觉得这是理想的场景。他立刻把在菜地里干活的知青和老乡召集过来,以向日葵为背景拍摄了一张新闻照片,很好地配合了当时的学习活动。
       陈章庆拍下的照片中,还有连队参加水利会战的情景,参加团、营举办运动会的情景,还有连队组织“地头批判会”的情景和学习毛著的情景,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
       经过几年奋斗,27连的生产上去了,职工的生活也得到了提高。陈章庆为了反映连队的变化,曾经指挥电工爬到电线杆子上拍下连队的全景图,曾经到老职工家拍下包含缝纫机、三五牌台钟、红灯牌收音机等时尚用品于一体的景像。为反映知青“扎根”边疆的状况,他把全连53对成婚知青拍了个遍。
       摄影成了陈章庆在北大荒时最大的业余爱好,他在完成连队各项工作的同时用相机服务战友,服务社会,几乎花光了他所有的零花钱。如今他保存的老照片成了战友们回忆青葱岁月的最好佐证,成了他感恩北大荒的方式。有趣的是,多年以后,有的战友几度搬迁,丢失了与老伴的结婚照,他会找出底片扩印后送去,使战友激动不已;老领导逝世了,他翻出老照片,让大家再睹老友的风采。知青博物馆全国巡展,他捐献了精心挑选的二十几张老照片,为展陈增添光彩。
       陈章庆在一个生产连队务农十年,也为连队拍摄了十年。一个小小连队,竟被他拍了个遍。有战友戏言,除了连队的茅房,没有他没拍过的人和事、景和物。恐怕他是唯一以一个生产连队为点,进行长期专题拍摄的摄影师了。他当年拍摄的数百张老照片已经成了一笔无法估量的宝贵财富。正是这些照片,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一角;正是这些照片,记录了兵团战士生产、生活、军训、学习、娱乐的情景,彰显了北大荒人以苦为乐的精神风貌;正是这些照片,在几十年后升华了战友间的情意,使知青的精气神儿一回回绽放光芒。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上一篇:她在木棉花含苞待放时离去
    下一篇:拔麦的日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
    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